从马里亚纳海沟归来的第七日,全球各地的生态监测站陆续传来奇异的报告。
在北极冰川消融处,纳米机械集群自发构筑起能量屏障,减缓冰层融化速度。
亚马逊雨林深处,机械藤蔓与原生植物缠绕共生,为濒危物种搭建新的栖息地。
林以笙站在研究站的全息地图前,看着那些如繁星般闪烁的光点,眼眶不禁。
“它们真的听懂了。”
她轻声呢喃,指尖拂过澳大利亚大堡礁位置的蓝色光带。
那里的纳米机械正与珊瑚虫协同工作,修复着因污染受损的生态系统。
江允肆将毛毯披在她肩头,掌心的温度透过毛衣传来:“是你让它们明白的。”
他的下巴轻轻抵着她发顶,“不过生态联盟那边来了加急邮件,他们想让我们在全球峰会上公开这些发现。”
林以笙转身时,正对上他眼底的担忧。
她知道,这份信任背后藏着多少风险——当科技与生命的共生模式暴露在世人面前,难免会有野心家觊觎其中的力量。
“我们别无选择,”她握住他的手,“与其让秘密滋生恐惧,不如用真相点燃希望。”
峰会当日,林以笙站在联合国生态会议厅的演讲台上,台下数百双眼睛如探照灯般聚焦在她身上。
她深吸一口气,锁骨处的生物电调节器微微发烫,与体内的纳米机械集群产生共鸣。
“一年前,我以为自己是被科技操控的容器,”
她的声音在空旷的大厅回荡,“但现在我知道,真正的力量,来自生命与科技的相互信任。”
全息投影在身后展开,画面中,机械种子在深海绽放成发光的珊瑚林,纳米机械集群如金色溪流般穿梭在沙漠植物根系间。
镜头切换到三江源实验室,“破晓”金雕带着新生的候鸟群掠过蓝天,翅膀下隐约可见辅助飞行的纳米机械羽翼。
“这些不是武器,而是共生的伙伴。”
林以笙的目光扫过台下震惊的面孔,停留在几个戴着军工徽章的代表身上,“但我们需要共同制定规则,确保这份力量永远服务于生命。”
散会后,一位白发苍苍的科学家拦住了她:“林博士,您说的共生模式,真的能解决所有生态问题吗?”
“不能。”
林以笙坦诚地笑了,“科技永远不是万能解药。但当它与生命站在一起,就像幼苗得到春雨——我们要做的,是为这种共生创造土壤。”
她的手机突然震动,收到浩浩发来的视频:在撒哈拉沙漠,纳米机械集群正引导着雨水云团,为新栽种的梭梭树降下甘霖。
然而,平静并未持续太久。
三个月后的深夜,林以笙被刺耳的警报声惊醒。
江允肆几乎同时翻身而起,伸手摸向枕边的脉冲枪:“东南方向,旧工业区,纳米机械集群出现异常波动。”
他们赶到现场时,废弃的工厂被诡异的蓝光笼罩。
林以笙的生物电调节器发出尖锐的蜂鸣,体内的纳米机械集群躁动不安。
透过破损的玻璃窗,她看见数十个机械人正在组装某种巨型装置,他们胸口闪烁的能量核心,赫然是被篡改过的纳米机械集群。
“是非法改造。”
江允肆的声音冷得像冰,“有人在利用我们公开的技术。”
林以笙握紧拳头,指甲深深掐进掌心。
她想起峰会上那些闪烁着贪婪的眼神,想起神秘人说过“科技永远会成为野心家的工具”。
但这次不同,她不再是孤军奋战。
“联系念欣和浩浩,”她的声音带着压抑的怒火,“告诉他们启动纳米机械集群的自毁协议。”
就在这时,机械人群中突然走出一个身影。
那人穿着黑色风衣,脸上戴着半机械面具,露出的右眼闪烁着猩红的光——与当年的神秘人如出一辙。
“好久不见,小蝴蝶。”
电子合成音让林以笙浑身血液凝固,“你以为分享了技术,就能高枕无忧?这些纳米机械的底层代码,永远刻着我的烙印。”
江允肆的枪口瞬间对准对方:“你不是己经死在南极洲了吗?”
“肉体不过是束缚,”面具人举起手,所有机械人同时亮起攻击模式,“而科技,能让意识永生。”
他话音未落,数十枚能量弹朝着林以笙射来。
千钧一发之际,江允肆猛的将她扑倒在地。
子弹擦着他的手臂飞过,鲜血溅在她的脸上。
林以笙看着他苍白的脸,心中涌起滔天的愤怒。
她集中精神,调动体内的纳米机械集群,蓝色的电流顺着指尖蔓延:“这次,我不会再让你得逞!”
战斗的轰鸣中,林以笙听见自己剧烈的心跳,也听见纳米机械集群的坚定回应。
当第一缕晨光刺破夜幕时,她站在废墟中央,看着面具人逐渐崩解的机械身躯,终于明白。
共生的道路注定布满荆棘,但只要心怀守护的信念,星火终能成燎原之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