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无恤依照张孟谈的拖延及施压的计策,一方面给卫军喘息的机会,不及时攻破帝丘。
另一方面,持续加大对帝丘的攻势,让将士们留出缺口,放帝丘城内的卫国侍卫突围求援,以此引出卫国背后的强援。
如此高压了半个多月后,诸侯公卿中果然传来消息,卫国挑战赵家背后的推手终于浮出水面。
赵无恤立刻召集张孟谈、高共、孔青等商议对策,赵军营帐内气氛凝重,将领们神色凝重。
赵无恤来回踱步,抚摸着长须,沉思良久后后开口说道:
“可恨啊,真是可恨啊。卫国在赵、卫边境筑城,公然挑衅我赵家幕后的推手竟是智家,是可忍孰不可忍,我咽不下这口气。”
赵无恤如此一说,高共随即站了出来,义愤填膺地说道:
“想不到欲让我赵家陷入战火、分裂瓦解我赵家的,不是齐、楚等敌国,而是我晋国自己人,是智家。
看来智瑶为打击我赵家,不惜让他国干预本国战事,让我国百姓陷入兵灾之苦,真让人寒心。”
与赵无恤、高共的义愤填膺不同,张孟谈则低头沉思,半晌后缓缓地说道:
“主公,若卫国公然挑衅我赵家背后的推手是智瑶,那我赵军与卫国一战,无论胜败,若处置不当,将让我赵家陷入万劫不复之地啊,请主公圣断。”
“没错,我军必须速胜,而且不能惨胜,否则元气大伤班师回去后必遭智、魏、韩三家打压。
同时大胜后不能让卫灭国,不能占其土地、俘其人口、夺其财宝,否则必遭各诸侯国群起而攻之。”
高共和赵无恤如此一说,孔青坐不住了,立刻站了出来说道:
“主公,那我们辛辛苦苦攻打卫国,这也不能那也不能,究竟为了什么,又能得到什么?”
赵无恤看了孔青一眼,来回不停地踱步,深吸一了口气,不紧不慢地说道:
“为了证明我晋国赵氏之威不容轻犯,胜利后获得天下诸侯和各大公卿的认可。
让他们不敢轻易侵犯我等,使我等在赵地释放奴隶、让穷苦百姓开荒种地的千秋大业得以施行。”
赵无恤话音刚落,张孟谈立刻站了出来,施了个礼后说道:
“主公,我愿前往帝丘城内游说卫国的贵族,许以好处,劝卫国君臣投降。”
赵无恤心中一震,目不转睛地看着张孟谈,抚摸着胡须沉思,片刻后欣喜却担忧地说道:
“如此便好,但张兄此去务必小心谨慎,切不可暴露行踪。”
“是,主公!我张孟谈定不辱使命。”
说罢,张孟谈领命前去,赵无恤也吩咐高共、孔青等门客和将领做好策应和攻城的准备。
再说卫国国都帝丘城内,公室、公卿、大族、将士、百姓早己乱成一团。
卫军大将姬久站在帝丘的城墙上,望着城外密密麻麻的赵军营帐,脸色阴沉。他深知局势危急,可却无计可施。
帝丘城中的贵族们各怀心思,聚在一起争吵不休。
朝堂之上,国君姬弗心急如焚,脸色苍白,但不知该说什么。
这时,身着华丽长袍的公室大臣姬嵩站出来,忧心忡忡地说道:
“国君,如今赵军兵临城下,若继续抵抗,城破后必生灵涂炭,公室勋贵和公卿大族也将被屠杀殆尽。
而且,本来就是我卫国公然挑衅赵家在先,在公理上输人一等,如今不能为了所谓的尊严,让卫国再陷入万劫不复之地了。”
话音刚落,公卿姬昂拍案而起,大声怒斥着说道:
“胡说八道,我卫国乃周天子近亲,是周天子正式册封的诸侯国,怎能轻易屈服于晋国的赵家?国君,我卫国君臣应坚决抵抗,保卫卫国的尊严!”
姬嵩也不甘示弱,哼了一声后大声地说道:
“如今天下大乱,诸侯纷争不断,周天子的权威早己今非昔比。
赵家实力强大,若能与之修好,对卫国也未必不是好事。若继续抵抗,赵军破城后,谁能保证自身的安危?”
姬嵩和姬昂争论不休,国君姬弗和其他公卿大臣们则陷入沉默,各自权衡利弊。
与此同时,张孟谈趁着夜色,悄悄潜入卫国城中。他身形敏捷,如鬼魅般穿梭在大街小巷。
凭借多年的人脉和智慧,他找到姬嵩等几位关键的卫国贵族。一番觥筹交错、酒足饭饱后,他若有所思地说道:
“诸位大人,如今赵军兵临城下,卫国危在旦夕。
若继续抵抗,城破之日,卫国的公室勋贵、世家大族恐难幸免,诸位大人恐怕也要身首异处了。”
姬嵩手中的酒杯停顿了一下,皱眉看着张孟谈,忧心匆匆但中气不足地说道:
“话虽如此,但我卫国乃周天子亲封的诸侯国,岂能向小小的公卿赵家低头?”
张孟谈微微一笑,喝了一杯酒后接着说道:
“大人此言差矣。赵家虽只是晋国的公卿之家,但己强盛了两百多年,其势力己然超过燕、鲁、宋、卫、郑等强国,若能与之修好,对卫国来说乃天大的好事啊。
况且,赵无恤大人承诺,若卫国投降,定会保城中百姓平安,卫国国君、公卿、世家大族的利益也不会受损。
最重要的是,卫国此前与我晋国谋些公卿大族勾结,公然挑衅赵家权威之事,赵无恤大人也将既往不咎,我看投降赵家才是卫国的最好出路。”
姬嵩虽不愿接受诸侯国向公卿投降之事,但赵家势力庞大,且卫国身陷囹圄后他们身后地智家却不管不顾,于是内心己经开始动摇。
张孟谈看着姬嵩,微微一笑后接着说道:
“各位大人,赵无恤大人可是灭了强大的代国和不可一世的中山国啊,难道卫国想步其后尘吗?”
张孟谈的话让众人坐立不安,他们开始低声商议,不时用怀疑的目光看向张孟谈。
不一会儿,姬嵩担心不己地站了起来,向张孟谈敬酒后说道:
“张兄所言极是,在下姬嵩决定劝说国君向赵军投降。不知几位大人是否愿意一同劝说。”
话音刚落,其他卫国大臣也站了起来,纷纷拿起酒杯向张孟谈敬酒示意。
经过一番权衡以后,卫国的公卿们觉得张孟谈所言有理,决定劝说卫国国君姬弗向赵军投降。
赵无恤得知卫国有意投降后心中大喜,但深知此事须谨慎,以免变故,于是写信告诉张孟谈道:
“告诉他们,若要投降,必须打开城门,放下武器,全体卫军出城列队投降。”
经过姬嵩、姬久等公卿一番苦口婆心的劝说,国君姬弗权衡再三,最终接受了赵无恤的全部要求,率卫国君臣向赵军投降。
几日后的清晨,阳光洒在帝丘城的城墙上,城门缓缓打开,卫军士兵放下武器,列队出城投降。
赵无恤率领赵军缓缓进入卫国都城帝丘。赵军进城后,纪律严明,秋毫无犯。
赵无恤下令安抚城中百姓,恢复城中秩序,优待卫国君臣。
一时间,帝丘城的百姓对赵军的态度由恐惧转为感激,卫国君臣和百姓纷纷为赵军让道,眼中满是敬畏。
赵无恤也兑现承诺,不占卫国土地,不俘获卫国人口,不屠杀卫国君臣百姓,不抢夺卫国财宝,只要求卫国听从赵家的号令。
没过多久,赵无恤大败卫军,在卫国国都帝丘接受卫国君臣投降,对卫国君臣和百姓秋毫无犯的消息传开,各大诸侯和智、魏、韩等公卿震惊不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