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子聊天群:开局忽悠李承乾硬刚
太子聊天群:开局忽悠李承乾硬刚
当前位置:首页 > 历史 > 太子聊天群:开局忽悠李承乾硬刚 > 第10章 圣心难测风云诡,青雀衔恨藏隐忧

第10章 圣心难测风云诡,青雀衔恨藏隐忧

加入书架
书名:
太子聊天群:开局忽悠李承乾硬刚
作者:
平平无奇哈士奇
本章字数:
4770
更新时间:
2025-06-11

御史台那场构陷风波,最终以几名御史被申饬、罚俸,两名构陷内侍下狱论罪而告一段落。

明面上看,太子李承乾大获全胜,不仅洗刷了污名,还小小展现了一把智斗群臣的手段。

长安城内,一时间对太子的议论也多了起来,不少人暗中称奇,说这位平日里不显山不露水的太子殿下,关键时刻竟也有几分皇帝的果决。

然而,甘露殿内,李世民的心情却远比表面看起来复杂。

承乾这几日的表现,确实让他刮目相看。应对构陷,条理清晰,反击有力,颇有几分他的做风。

可越是如此,李世民心中那根名为“制衡”的弦就绷得越紧。一个过于聪慧、手腕渐强的太子,若无有效辖制,将来未必是社稷之福。

他想起魏王李泰那张因愤怒而扭曲的胖脸,心中微微一叹。

青雀虽有野心,但也是自己的儿子,更是制衡东宫的一枚重要棋子,不能就此让他彻底失了锐气。

魏王府。

李泰正暴躁地踱步,杜楚客在一旁劝道:“殿下,此次失利,非战之罪,实乃太子狡诈,背后恐有高人指点。陛下虽未深究,但对太子疑虑必增。殿下只需暂避锋芒,寻机再动。”

“暂避锋芒?”李泰冷笑,“要本王眼睁睁看着李承乾那瘸子日益坐大不成?父皇的心,也太偏了!”

长孙无忌府邸。

这位国舅爷听闻朝堂之事,只是捻须微笑,对心腹道:“太子与魏王相争,于晋王而言,未尝不是好事。陛下圣明,自有决断。”他深知李世民心思,此刻绝不会让任何一方轻易坐大。

果然,数日后,李世民召李承乾入两仪殿。

“承乾,前些时日御史台之事,你处置得当,有储君之风。”李世民语气平淡,听不出喜怒。

李承乾心中一凛,暗道:“来了!”嘴上却恭敬回道:“皆赖父皇圣明,儿臣不敢居功。”

李世民点点头:“你能如此想,甚好。为君者,不仅要明辨是非,更要通晓庶务。朕这里有桩差事,本想交予工部,但念你近日于格物营造上似有心得,便交由你来办,也算历练。”

李承乾心中暗自叫苦,知道这又是“考验”。苏哲先生早有提醒,他爹这种千古一帝,心思九曲十八弯,一波未平一波又起才是常态。

“儿臣愚钝,恐难当重任,还请父皇示下。”

李世民道:“也不是什么惊天动地的大事。城西有一官办瓷窑,本是为宫中烧造器物,近来产出日少,质地也大不如前,耗费钱粮无数,却屡屡亏空。工部几次派人整顿,皆无起色。你既监国,便替朕去看看,三个月内,若能使其扭亏为盈,或至少产出能敷衍宫中用度,朕便记你一功。”

这差事,听着不大,实则是个烫手山芋。官办工坊,弊病丛生,牵扯甚广,非大魄力大智慧者不能为。

李世民这是要看看,李承乾除了会耍嘴皮子,到底有没有真本事。

“儿臣遵旨。”李承乾硬着头皮接下。他知道,父皇这是在敲打他,也是在给他机会。办好了,声望更隆;办砸了,之前好不容易积累的优势,怕是又要付诸东流。

同时,李世民又淡淡补充一句:“青雀近日编撰《括地志》劳苦功高,朕己命其校勘新收缴的一批前隋典籍,此事亦需用心。”

李承乾心中了然,父皇这是两边下注,谁也不偏废。

领了旨意,李承乾回到东宫,立刻进入聊天群,将瓷窑之事向苏哲详细述说。

【刚瘸腿的倒霉蛋】:先生救我!父皇给我派了个苦差事,管一个破瓷窑,三个月要扭亏为盈,这不明摆着刁难人嘛!那官办的窑厂,里面门道深着呢,怕不是个无底洞!

苏哲看着,乐了。李世民这老狐狸,果然手段多。

【历史操盘手】:高明兄莫急。你爹这是考验你的实干能力。瓷窑虽小,五脏俱全。管好了,比你在朝堂上说十句漂亮话都有用。你先别想着怎么盈利,派可靠的人去摸底,把瓷窑的人员、账目、生产流程、原料采买、成品去向都给弄清楚。记住八个字真言——“没有调查,没有发言权!”

【刚瘸腿的倒霉蛋】:调查?先生,这瓷窑的管事怕不是都是些老油条,能查出什么来?

【历史操盘手】:所以要用巧劲。你以太子身份,巡查为名,多看,多听,少说。对那些工匠,要礼贤下士,许以小利,听听他们的抱怨。对那些管事,则要不露声色,让他们摸不清你的底细。账本要查,但更要查“活”的账,比如原料的入库量和实际用量,成品的数量和残次品的比例。用后世的话说,这叫“根源问题分析”和“流程优化管理”。

苏哲又消耗了些影响力点数,给李承乾兑换了一枚【一点灵光】,美其名曰“助你明察秋毫”。

李承乾得了苏哲指点,如获至宝,连声道谢。

恰在此时,【太子心声匿名板块】又有新帖。

【匿名太子丙(刘据)】:朝中奸佞当道,蒙蔽圣听。吾欲推行一些利民之策,然则政令不出长安,即便到了地方,也被那些贪官污吏层层盘剥,反而成了害民之举。长此以往,民怨沸腾,国将不国。然则,父皇春秋己高,偏信小人,吾又能奈何?实不知如何破解此局,头痛!

苏哲看着刘据的苦水,心中暗道:这才是真正的“地狱难度开局”。他想了想,在匿名板块回复了一条通用性建议。

【历史操盘手】(匿名回复):天下之事,非一蹴而就。利民之策,贵在实效,而非空谈。若遇阻碍,或因吏治不清,或因民智未开。清吏治,需铁腕;开民智,需教化。然则,若无君父之鼎力支持,孤掌难鸣。曲线救国,未尝不是一种智慧。先从能做的小事入手,积累经验,树立威信,待时机成熟,方能有所作为。

发完这条,苏哲琢磨着,李承乾这个瓷窑差事,若真能办好,那就是实打实的政绩。不仅能堵住悠悠众口,更能让李世民看到他处理实际事务的能力。这比单纯的宫斗,段位高多了。

李承乾那边,得了苏哲的“八字真言”和【一点灵光】,又看了匿名板块苏哲对“匿名太子丙”的回复,心中对如何接手瓷窑之事,渐渐有了些眉目。他决定先派自己新提拔的那几位东宫属官,悄悄去瓷窑周边进行外围调查,自己则先“研究”一下工部转来的瓷窑旧档,看看能不能找出些破绽。

而长安城中,随着太子领了瓷窑的差事,魏王又奉旨校勘典籍,朝臣们也看出来了,陛下这是要“两边都磨砺,看谁是真金”。储位之争,远未结束,反而因为这次“实践大比拼”,更添了几分变数。

错乱章节催更!
返回
指南
快捷键指南
全屏模式
上下移动
换章
加入书架 字号
调整字号
A-
A+
背景
阅读背景
错乱漏章催更
  • 新书推荐
  • 热门推荐
  •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