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家巧姐当家记
农家巧姐当家记
当前位置:首页 > 古言 > 农家巧姐当家记 > 第四章 绣引众妇破封锁

第四章 绣引众妇破封锁

加入书架
书名:
农家巧姐当家记
作者:
小姜爱吃鱼
本章字数:
5242
更新时间:
2025-06-10

苏巧娘天未亮就起身,将昨夜连夜绣好的两匹布整整齐齐地卷好,用麻绳捆牢。

她特意挑了块青布包着那幅绣有飞雀的布样,准备带到集市上去。

豆儿揉着眼睛帮她整理篮子:“姐,你说他们会喜欢吗?”

“会的。”苏巧娘语气坚定,“他们压价是因为觉得咱们的东西都一样,但这次不一样了。”

天刚蒙蒙亮,集市上己经热闹起来。

布庄门口排了几家送布的妇人,巧娘一到,掌柜的便认出她来,招手道:“苏丫头,又来了?还是三十文一匹吧,上次你那批卖得不错。”

苏巧娘没说话,只将那匹染料配色、绣纹精巧的布缓缓展开。

清晨阳光洒在上面,花鸟栩栩如生,颜色柔和却不失艳丽,引得周围几个妇人和买客都围了过来。

“这……这是谁绣的?”掌柜惊讶地凑近看。

“我自己绣的。”巧娘答得干脆。

掌柜的眼睛亮了,立刻改口:“八十文一匹,我全要了!”

人群里一片哗然。

“这丫头疯了吧?敢要八十文?”

“可这图案真好看啊,我家小孙女肯定喜欢。”

巧娘微微一笑,却摇头:“七十文一匹,成交。”

掌柜犹豫片刻,点头答应。

一匹布从三十文涨到七十文,整整翻了一倍!

巧娘抱着钱袋回家时,心里盘算着这笔银钱该如何分配。

她知道,光靠自己一个人是成不了事的,只有把大家团结起来,才能真正打破被压价的局面。

回到村中,她第一时间召集了之前参与布社的几位妇人,将利润一一按比例分给大家。

赵大娘接过银钱,眼眶都红了:“巧娘,你真是个有心人。我们这些寡妇、单身母亲平日里哪能指望靠针线赚这么多钱?”

“这不是我的功劳,是大家一起做的。”巧娘笑着回她,“下次我会画好图样,你们照着绣就行,保证每一家都能做出像样的绣品。”

此话一出,众人更加心动。

消息不胫而走,第二天就有十几位妇人主动找上门来请教绣法。

巧娘也不藏私,亲自示范针法,教她们如何用最基础的平针、锁边绣出花鸟虫鱼。

赵大娘学得最快,还拍着胸脯说:“我去邻村走亲戚的时候,帮你问问有没有愿意加入的姐妹,咱‘巧当家布社’,不能只局限在青禾村!”

不过几天时间,己有十余户人家加入了布社。

苏巧娘开始统一登记绣品样式、安排交货时间,并定下规矩:凡加入者皆可得图样、染料配方与销售渠道支持。

她一步步将这个小小的织布联盟组织得井井有条,名声也渐渐传开,村里人都说:“苏家那个姑娘,真有本事,是个巧当家。”

然而,这份热闹却让三婶王氏气炸了肺。

她原本以为分家之后,没了爹娘撑腰的苏巧娘只能吃糠咽菜,哪知她不仅活了下来,还带起了一群妇人赚钱!

“这不是反了天了吗!”王氏摔着茶碗,“一个黄毛丫头,聚众谋利,坏了村规,迟早要出事!”

她立刻派人去散布谣言,说什么苏巧娘偷学宫绣,意图僭越礼法,甚至跑到里正面前告状,说她“结党营私”,扰乱村中秩序。

里正虽未深究,但也派了个管事来劝导:“苏丫头,你年纪轻轻,做事要稳重些,别惹出什么事端。”

巧娘听后没有生气,反而笑了。

她看着那位一脸为难的管事,淡淡说道:“我知道里正是为我们好。只是,我所做的不过是让村里的姐妹们多一条生路罢了。”

那人听了也没再说什么,叹了口气走了。

等他走远,巧娘站在门前,望着远处的田埂,心中己有主意。

她转头对豆儿说:“去请赵大娘来一趟,我有些事要和她商量。”

豆儿应声跑出去。

夕阳西下,霞光洒满村落,巧娘的身影拉得很长。

她站在自家屋前,眼中透着一丝沉静与坚定。

风起了,那只昨日绣在布角的小雀,仿佛真的要展翅高飞。

她低声自语:“流言嘛……自有办法破它。”第4章 绣引众妇破封锁(续)

流言西起,苏巧娘却并不慌张。她将此事看作一个机会,而非阻碍。

“豆儿,去请赵大娘。”她语气平静,像是说今天要晒谷一样自然。

不一会儿,赵大娘匆匆赶来,脸上还带着几分担忧:“巧娘啊,你听说了吗?王氏那边可闹得不小,连里正都惊动了。”

巧娘笑着迎她进屋,请她在竹椅上坐下,“我早料到会有这一出,正好也该办点正经事了。”

赵大娘一愣:“哦?你这是……”

“咱们的绣社才刚起步,不能被几句闲话吓住。”巧娘端来茶水,目光坚定,“我想在祠堂前摆个义卖摊,所有收入全数捐给村里的孤寡老人和病弱之人。”

赵大娘听得心头一震,眼眶有些:“这主意好!既显我们心善,又堵住了那些嚼舌根的嘴。”

“不止是堵嘴。”巧娘补充道,“我还打算绣一幅‘五福图’送给里正夫人。”

“五福图?”赵大娘眼睛一亮,“寓意多福多寿、家宅平安,这可是贵人才配用的图案。”

“正是如此。”巧娘微微一笑,“我要让她明白,我不是在惹事,而是在积德。”

几日后,青禾村祠堂前支起了三个绣品摊子,红绸高挂,绣布如云。

十几位妇人穿着整齐,笑容满面地向路人介绍她们的作品。

孩子们在人群中穿梭,老人们拄着拐杖围观,连路过的货郎刘二都停下脚步感叹:“这不是集市,倒像过节了。”

巧娘亲自坐镇摊前,一边收银一边讲解:“这是改良后的牡丹双蝶绣法,针脚细密,颜色持久,适合做嫁衣或门帘。”

一位年轻妇人拿起一匹绣布爱不释手:“多少钱?我要两匹!”

“七十文一匹,买三送一。”巧娘笑盈盈答道。

众人哗然,没想到价格比市面上还要贵些。

但转念一想,品质摆在那儿,谁不愿为体面花点钱?

义卖持续了整整三天,所得银钱清点完毕后,当场由赵大娘带队送往村中孤寡人家。

有人得了新棉被,有人得了药钱,更有几位老太太感动得落泪。

与此同时,那幅精工细绣的“五福图”也悄然送进了里正府中。

里正夫人见图便喜笑颜开,拉着丈夫的手念叨:“瞧瞧,这孩子多懂事,知道咱家最看重名声和家风。”

里正虽未明说,但自此再无人提“结党营私”的事儿。

随着义卖圆满落幕,“巧当家绣社”正式挂牌成立。

成员从最初的五六人扩展至二十人,涵盖青禾村及周边三个村庄。

苏巧娘制定了统一的分红制度、绣样库与送货流程,账本上清晰记录每一笔收支。

她在账册末尾写下一行字:“人心可用,力不可夺。”

夜色降临,巧娘坐在窗前翻阅绣样,手中轻描淡写地勾勒下一季的新纹。

豆儿趴在一旁打盹,嘴里喃喃梦话:“姐……绣社好热闹……”

巧娘轻轻一笑,望向窗外星光。

而在不远处的村头,三婶王氏站在自家门前,望着远处热热闹闹的绣摊,脸色铁青。

她咬牙低语:“苏巧娘,你别得意太早……”

但她不知道的是,明天的集市上,一场更轰动的事即将发生——

绣社出品,竟卖出高价!

错乱章节催更!
返回
指南
快捷键指南
全屏模式
上下移动
换章
加入书架 字号
调整字号
A-
A+
背景
阅读背景
错乱漏章催更
  • 新书推荐
  • 热门推荐
  •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