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东战场传来的胜利喜讯,如同一剂强心针,让大明王朝上下士气为之一振。然而,朱由检心中十分明白,这场局部的胜利只是漫长复兴道路上的一个节点,若想真正实现大明的长治久安,稳固且充盈的财政才是根基。尽管科举改革与商业振兴己有条不紊地展开,但距离转化为实际的财政增益,仍需时日。当下,财政增收己成为燃眉之急,容不得半点拖延。
朱由检端坐在乾清宫的龙椅之上,面色凝重,目光依次扫过下方站立的户部、吏部、工部等各部官员。殿内气氛压抑,仿佛能拧出水来。朱由检率先打破沉默,声音虽低沉却透着不容置疑的威严:“诸位爱卿,辽东战事虽暂获小胜,可军费开支如流水般浩大,加之国内各项改革推进亦需大量资金支撑,财政增收一事,迫在眉睫,尔等可有良策?”
户部尚书率先迈出一步,恭敬地拱手说道:“陛下,臣以为清查土地乃是当务之急。如今土地兼并之风愈演愈烈,众多豪强大族仗着权势,肆意隐匿田产,逃避赋税。如此一来,国家税基大幅流失,赋税收入锐减。若能雷厉风行地展开全面土地清查,将那些隐匿的田产尽数纳入征税范围,想必能为朝廷增添可观的赋税收入。”
朱由检微微颔首,示意他继续说下去。户部尚书清了清嗓子,接着说道:“再者,盐铁专卖向来是国家的重要财源命脉。然而近年来,私盐、私铁猖獗泛滥,屡禁不止,严重侵蚀了朝廷在这方面的收入。当务之急,应强化对盐铁专卖的管理力度,增派人手,加大巡查频次,对私盐、私铁贩卖行径予以严厉打击,务必确保朝廷在盐铁专卖领域的收入稳定无虞。”
工部尚书紧接着起身,附和道:“陛下,臣亦有一策。近年来,朝廷在水利、道路等基础设施建设方面投入巨大,可许多工程却弊病丛生,贪腐现象层出不穷,大量资金被无端浪费。若能组建专门的工程监管队伍,对工程从规划到竣工进行全程严格监管,杜绝贪腐行为滋生,提高资金使用效率,便能在节省大量开支的同时,变相增加财政收入。”
吏部尚书也赶忙起身,建言道:“陛下,精简机构、裁汰冗员或许也是一条可行之道。如今朝廷官员数量臃肿,诸多职位职能重叠,人浮于事的现象极为严重。不仅办事效率低下,还耗费了巨额的俸禄开支。适当精简机构,裁汰那些多余闲散的官员,不仅能节省财政支出,还可让朝廷的运作更加高效顺畅。”
朱由检听后,对众人的建议表示认可,神情严肃地说道:“诸位爱卿所言皆切中要害。清查土地、整顿盐铁专卖、加强工程监管、精简机构,这些举措若能切实推行到位,对财政增收必将大有裨益。此事就由户部牵头,各部门务必协同配合,高效落实,不得有丝毫懈怠。”
会后,清查土地的行动率先在全国各地紧锣密鼓地展开。朝廷精心选派了一批清正廉洁、精明能干的官员,让他们肩负重任,分赴西方。然而,这一触动豪强大族利益的行动,遭遇了重重阻力。
在江南的一个繁华城镇,负责清查土地的张大人刚一到任,便收到了一封匿名威胁信。信中言辞凶狠,警告他莫要多管闲事,否则性命堪忧。但张大人并未被威胁吓倒,他深知此次任务的重要性。白天,他乔装打扮,混入市井,与当地百姓闲聊,暗中收集线索;夜晚,他挑灯夜战,仔细比对过往的土地登记资料。经过数日的艰苦调查,他终于成功揪出了当地豪强大族隐匿的数千亩良田。
然而,并非所有官员都如张大人这般坚定。在一些偏远地区,部分意志薄弱的官员在豪强大族的威逼利诱下,选择了妥协。他们或是对隐匿田产视而不见,或是篡改清查数据,使得清查工作在这些地区陷入停滞,进展缓慢。
与此同时,整顿盐铁专卖的行动也在如火如荼地进行。朝廷在盐铁产区周边增设了多个巡查关卡,增派了大量经验丰富的官兵,对过往车辆行人进行严格盘查。在一处靠近边境的关卡,一队官兵在例行检查中,发现了一辆看似普通的运货马车有些异样。官兵们仔细搜查后,竟在车厢夹层中查获了大量企图偷运出境的私铁,数量惊人。
经过一番细致的审讯,背后一个庞大的走私团伙浮出水面。令人震惊的是,这个团伙与当地数位官员相互勾结,形成了一张严密的利益网络。消息传到京城,朱由检龙颜大怒,当即下令彻查到底,务必将涉案官员和走私团伙一网打尽。在朝廷的雷霆手段下,这起大案最终水落石出,有力地打击了私盐、私铁贩卖的嚣张气焰。
加强工程监管方面,朝廷专门设立了工程监督机构,选派了一批责任心强、懂工程技术的官员充实其中。在一项关乎黄河水患治理的大型水利工程中,监督人员发现负责工程的李大人偷工减料,为了中饱私囊,擅自减少了堤坝加固所需的石料用量,还更换了劣质的木材。监督人员立即向上汇报,朱由检得知后,毫不犹豫地将李大人撤职查办,并责令工程重新整顿。经过重新施工,工程质量得到了切实保障,原本超支的预算也因严格监管而有所节省。
精简机构的工作则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巨大阻力。许多官员担心自己会因此丢掉官职,纷纷联名上书反对。一些朝中大臣也为自己的亲信西处说情,试图保留这些多余的职位。朱由检态度坚决,不为所动。他在朝堂上严厉斥责道:“如今国家财政捉襟见肘,养了众多尸位素餐之人。若不精简机构,如何节省开支?又怎能让朝廷高效运转,为百姓谋福祉?”在朱由检的强硬推动下,精简机构工作虽困难重重,但仍艰难地逐步推进。
随着各项措施的逐步落地实施,财政增收开始初现成效。清查土地使得税基显著扩大,赋税收入实现了稳步增长;整顿盐铁专卖有力打击了私盐、私铁贩卖,专卖收入重新恢复稳定增长态势;加强工程监管有效节省了大量资金,避免了不必要的浪费;精简机构也切实减少了俸禄支出,缓解了财政压力。
然而,就在财政状况呈现出好转迹象之时,一系列新的问题接踵而至。由于清查土地严重触动了豪强大族的利益,他们心怀不满,在民间西处散布谣言。谣言称朝廷此举并非为了国家发展,而是纯粹为了搜刮民脂民膏,使得一些不明真相的百姓对朝廷产生了不满和抵触情绪。
精简机构虽然裁汰了部分冗员,但这些人失去官职后,顿失生活来源。其中一些人不愿自食其力,竟加入了流民队伍,在各地游荡,给社会稳定带来了不小的隐患。
更为严峻的是,后金在得知大明国内正全力进行财政改革后,认为有机可乘。他们开始在边境地区频繁骚扰,不断制造紧张局势。为了应对后金的威胁,大明不得不紧急增派大量边防兵力,军费开支陡然增加。财政增收的成果面临着被迅速抵消的风险。
朱由检面对这些接踵而至的棘手问题,陷入了深深的沉思。他深知,大明王朝在财政这条至关重要的战线上,再次陷入了复杂而严峻的困境。接下来,他究竟该如何巧妙应对,在稳定社会局势的同时,继续坚定不移地推进财政增收措施,确保大明财政状况得到根本性的改善?一切都充满了未知与挑战,整个大明王朝仿佛置身于风雨飘摇之中,等待着朱由检做出关键抉择,引领国家走出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