麦苗一想也是,发货权在她手里。她回屋拿来纸笔,把三人的名字以及住址都记下来,方便以后好认。
既然人来了,麦冬跟青山便帮着称重跟分肉装车,按各自的需要,今天只能卖下午的,所以麦苗没给他们进多,先卖着试试看,另外卤汤也是她事先配制好的,首接拿回去,切的时候浇在上面即可。
至于其他调料,麦苗就教着他们去做,比如加辣椒油,蒜瓣,如果有香菜加些也是好的。
凉粉一人拿一桶回去,调料也是田氏帮着配的,一并给他们带回去。
除了本钱跟工钱,麦苗跟他们要的也不多,比平时出去卖少了两三文钱一斤。乍一看好像不多,但要是卖个十几斤,二十几斤,这钱可就多了。还有其他东西可卖,所以总得算下来,比他们做零工可要赚钱的多,还不用往外跑,就在村子里卖。
三人进到了货,都很高兴,他们根本不愁销路,这段日子,田家卤肉的名声早都打了出去,哪里会愁眉苦脸的卖呢!
送走了他们,麦苗回家对几人扬了扬眉毛,看吧!她的批发生意就要做起来了。不过,这品种还是少了点,她得多开发些品种出来才是。
下午的时候,陆陆续续也来了好几个人,其实还有很多,只不过在路上碰到回去的三个人,便也跟着回去了,人家都说好了,一个村子只招一家,去了也没用啊!
今天他们进的货普遍都很少,青山中午回来的时候又带了不少材料,瞧着这么一大堆东西,麦苗就两眼发黑,啥时候能忙完。
李氏还是他们的合伙人,再说,她为了挣钱给儿子娶媳妇,所以暂时把老脸搁一边,两家人在一块干。她也就光坐着洗洗东西,洗累了就歇会,土灶也是她来烧,田氏母女俩都忙翻了。
这里面最难打理的,属猪耳朵,至于猪蹄子,陈掌柜怕他们忙不开,就叫店里的小二帮着处理干净。猪耳朵要用开水烫过,才能去掉死皮,耳廓部分也要划开,把里面的脏东西刮干净,他们做的都是乡邻生意,可不能马虎了。
傍晚的时候,麦冬又去后山砍了些竹子,跟青山两个坐在院子里编黄鳝笼。
李氏坐在一边洗面团,要做凉粉的,田氏到外面摘皮树叶去了,顺道还得喂鸡,喂鸭,喂鹅。今年她家的牲口多了,这么多张嘴,也不好伺候。
麦苗又去摘了些薄荷叶,天气干燥,叶子放了一天一夜,就干的差不多了。她从针线筐里捡些碎花布,专捡那些织的稀松的,便于薄荷散发气味。
她做这个很急,其他事可以放放,唯独薄荷香包得赶紧完成,不然她这身上上的大包小包又得成倍的长。
田氏当然知道她急着用,所以把李氏之前做衣裳剩的布料都给她拿来了。
第一个香包做好了,麦苗往里面塞满风干的薄荷叶,如果味道淡,也可把口袋松一点。只可惜她不会绣花,也没那个时间绣,不然可以把这个香包好好装饰一下。
她把香包拿在手里,正要往青山的方向递,抬头瞧见青山跟哥哥坐在一块,她能给谁呢。麦苗转了个眼,对上李氏含笑的眼神。
“李婶,这第一个香包就送给你了,我还会做很多的香包,挂在床边,能驱赶蚊子的。”
李氏接过香包,放在鼻子下闻了闻,有股子很浓的清凉味,“成啊,你就忙你的香包吧,这些活有我们干呢!”
麦苗冲她甜甜一笑,低头又拿了块布做香包,院子的土灶上,卤肉飘出了香味,咕嘟声响。
院门口忽然走进来一中年汉子,肩上扛着捆成捆的竹篾子。
李氏招呼他,“呦,德寿兄弟,你酒醒了啊!昨晚没叫你娃给你扔塘里?”
来人是宋德寿,这会酒意没了,怪不好意的,“哎,别提了,昨晚叫你们笑话了,我哪里知道那李子酒,后劲这样大,刚开始喝着也没觉着有啥,可越到后面酒劲上来,就晕晕乎乎的了。”
麦苗回堂屋给他端来矮凳子,宋德寿坐下后,把身上背的竹篾也放下。
麦苗对他道:“果子酿的酒跟粮食酿出的酒是不同的,有些地方的人还会用葡萄酿酒,不过那法子要讲究技术,我们这些人是学不来的,我也就是酿着玩,权当给自家人改善口味。”
宋德寿点头道:“说的是,要是都容易,那还要那些个学徒做啥。这不,我今天就来做学徒来了,麦冬啊,你俩教我编黄鳝笼呗,你杜叔本来是跟我一块来的,路上他想起得跟村长说一声,又绕路去他家了,等会就来。”
麦冬哪有不答应的道理,“说啥学徒哩,这东西也就是我在家瞎弄出来的,不要啥技术,你们是没见过,所以才不会编,要是见过了包准一学就会,青山就是,看我编了一个,现在编的比我还好!”
宋德寿把凳子凑过去,看他们俩编,嘴上说道:“青山聪明,我就没法子比喽!”
李青山抬头笑了笑,眼神从麦苗身上扫过,“宋叔,你说笑了,我哪能跟您比。”
李氏见他们互相吹捧着,忙笑话道:“瞧你们三个,夸来夸去的有意思吗?他宋叔啊,你得赶紧编了,青山他们等会就要去下笼子哩。”
麦苗这会插话道:“你们编笼子的时候都各自做个记号,虽说都是乡里乡亲的,弄错了也没啥,可要是下的人多,难免弄混,还是做个记号的好。或者换个花样编也成。”
李青山跟田麦冬都是手巧的人,两个凑在一起钻研,真弄出了不少花样,先前一批编的,还是存在漏洞,而且也麻烦的很,黄鳝笼的诀窍就在笼子的内部。
宋德寿也加入研究的阵容,他平时上山下套,抓野味,设陷阱,都是个中好手,这些都是小意思。
田氏背着一筐子皮树叶回来,麦冬站起来从她背上接过筐子,送到厨房去了。
“他宋叔来啦!”田氏招呼他,一边拿着毛巾拍打身上的灰尘。
宋德寿应了声,几人又说了会话,杜年便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