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程晓阳呢?郑淮安和赵立民的下一个目标,一定是他!自己若再与他靠近,只会给他带来更疯狂的打击和毁灭!
一个痛苦而决绝的念头,在绝望的泪水中,逐渐成形。
程晓阳敏锐地察觉到了颜书瑶的变化。那不仅仅是在郑淮安来访后更甚的冰冷疏离,而是一种刻意的、近乎残忍的回避和切割。
在班子会上,当程晓阳就灾后重建资金使用效率提出质疑时,颜书瑶破天荒地没有支持他,反而语气冷淡地强调“程序合规”更重要,甚至暗示程晓阳“过于理想化,不了解基层实际困难”。她的发言,立刻得到了几个原本观望的班子成员的附和。
在食堂,颜书瑶不再与他同桌,甚至在他端着餐盘走近时,会立刻起身离开,留下一个冷漠的背影。
在走廊相遇,她目不斜视,仿佛他是空气。
最让程晓阳感到刺骨寒意的是,在一次关于化工厂污染案后续处理的临时碰头会上(周正平书记主持),当程晓阳坚持要求顶住压力、继续深挖、不能因证人翻供就放弃时,颜书瑶竟然当着周正平和所有参会人员的面,语气尖锐地反驳:
“程镇长!调查要讲证据!现在关键证人翻供,之前的证词存疑,检测报告只能证明污染事实存在,无法首接指向赵立民同志!在没有新证据的情况下,继续纠缠只会浪费行政资源,激化矛盾,影响全镇稳定大局!我认为,当务之急是妥善处理污染后续,安抚群众,而不是揪着不放!”
她的话,逻辑清晰,冠冕堂皇,甚至带着维护“稳定”的大局观。但在程晓阳听来,每一个字都像冰冷的刀子,狠狠扎在他的心上。他难以置信地看着颜书瑶,看着她眼中那刻意营造的冷漠和疏离,看着她紧抿的唇线透出的决绝。那一刻,他读懂了她的潜台词——她在用这种方式,划清界限,将他推开!
周正平目光复杂地在两人之间扫过,最终宣布散会。
会后,程晓阳在楼梯拐角堵住了匆匆离去的颜书瑶。
“为什么?”程晓阳的声音沙哑,带着被背叛的痛楚和不解,“颜书瑶!你看着我!告诉我为什么?!那些证据你都清楚!老张头为什么翻供你也心知肚明!你为什么要这样?!”
颜书瑶停下脚步,却没有回头,肩膀僵硬。她的声音冰冷得不带一丝人气,仿佛从遥远的冰窟传来:“程镇长,请注意影响。我们只是同事关系。工作上的分歧很正常,我的意见己经表达得很清楚了。请你让开。”
“同事关系?”程晓阳怒极反笑,上前一步,想抓住她的手臂问个明白,“洪水里抓住我的手的是谁?黑石滩上一起冒险的是谁?把那些证据交给我的又是谁?!”
颜书瑶像是被烫到一样猛地甩开他伸过来的手,动作幅度之大,带着一种近乎神经质的抗拒。她终于转过身,脸上是程晓阳从未见过的、混合着极致痛苦和冰冷坚硬的复杂表情。她的眼睛通红,却没有泪,只有一片燃烧后的灰烬。
“程晓阳!”她几乎是咬着牙,从齿缝里挤出声音,每一个字都带着血淋淋的割裂感,“你还不明白吗?!就是因为我做过那些!就是因为我们走得太近!才给了他们造谣污蔑的把柄!才害得老张头的孙子被人拿捏!才让调查寸步难行!”
她的声音陡然拔高,带着一种自我毁灭般的狠厉:“我累了!我不想再被拖进泥潭!不想再因为我,连累无辜的人被威胁!也不想再因为你那套不切实际的理想主义,把自己和整个青云镇都搭进去!我们本来就不是一路人!从今以后,公事公办,保持距离!对你,对我,对青云镇,都好!”
说完,她决绝地转身,高跟鞋踩在水泥地上发出急促而沉重的回响,每一步都像踩在程晓阳的心上,将他刚刚燃起的斗志和对她的信任,践踏得粉碎。
程晓阳僵立在原地,走廊冰冷的穿堂风吹过,让他遍体生寒。颜书瑶最后那番话,像淬毒的冰锥,精准地刺中了他内心最深的恐惧和自我怀疑——他的坚持,真的是对的吗?他的理想主义,真的只是不谙世事的天真吗?他是不是真的……连累了她,连累了那些无辜的人?
前所未有的迷茫和冰冷的孤独感,如同潮水般将他淹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