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九章 生意开张
红果带着山子几人忙活一天,大概四十斤红薯,做出来六斤淀粉。
三斤淀粉,做出来一盆湿粉条,和不到三斤干粉条。
红果默默核算成本,四十斤红薯,能做六到八斤干粉条。
粉条泡发后涨得厉害,一斤大概能煮出来十二碗吧。
四十斤红薯,那就是八十多碗。
杨柳镇上的阳春面是十文钱一碗,加点肉沫要十六文一碗。
鲜肉馄饨要二十文一碗。
按素面价格算,一碗素粉条十文。
四十斤红薯,能卖八九百文。
也就是说一斤生红薯卖几文钱,做成粉条价值二十文。
这生意,可以做。
当然,还要刨除油盐柴火,集市摊位费还有人工。
即便如此,也是暴利啊。
一亩地一年两茬,至少能种出五百斤红薯来,那就是十两银子……比种什么作物都挣钱!
关键生意做起来了,她还可以收乡里人的红薯啊!
红果眼前,利滚利地,仿佛有了一座银子山。
虽然不比上山挖药材来银子快,可胜在稳定,一年四季都可以做。
中午他们吃的糍粑和碎米羹,夜饭红果做了一碗辣椒油,又用五花肉炒了一钵子肉沫酱。
五花肉切成碎丁子,肥的部分先过油熬。
熬到肉沫发黄,把野葱野蒜末倒进去煸香,再倒入瘦肉,泡发的香菇丁和笋丁,继续翻炒。
最后加盐,大酱,少许米酒,小火煮到香菇笋丁入味,再大火收干,撒些葱花。
这肉沫酱,包包子馄饨拌面条,炒茄子辣椒苦瓜,都好吃。
白日里留着的湿粉条稍微过热水,煮软了捞出来,浇上辣椒油,些许醋。
再撒上花生碎,来点肉沫酱,美味极了。
“你们说,这样一碗酸辣粉,去镇上卖,能卖多少钱一碗?”
王婶头也没抬,吸溜着粉条,竖起两根指头。
“二十文?”红果有些疑惑,能卖这么高价格吗?
山子和青豆拼命点头。
香豆用力吞下一口粉条,嘟囔着说:
“这可比肉丝面,馄饨好吃多了,二十文,不贵!”
红果暗暗笑了,粉条确实比面条好吃,筋道有嚼头,还自带红薯的清香。
“那我多做点,下次大集,去杨柳镇摆摊卖酸辣粉?”
王婶放下碗,意犹未尽地擦了擦嘴,点头说:
“我看行,怎么都不会亏。只不过挣多挣少的事儿。”
红果深以为然,说干就干,第二天就张罗起开吃食摊子的事来。
做生意听起来前景很美好,可真要做,不是那么容易。
首先得解决炉灶问题,倒也不难,花钱请人打个泥瓦炉子便是。
再买两个大锅,几十套陶碗竹筷。
板凳桌子也买了四套,多了不行,集市上没那么大地儿摆。
还有柴火,得准备不少。
这些家伙什不能往周家村拿,上山下山,若每次都拿回家得累死。
最后还是找罗二叔帮忙,跟他说好,摆小食摊子的炉子碗筷木桶桌椅都搁他家。
说好了每回去杨柳镇雇他的骡车,来回给二十文。
罗二叔自然同意,有钱挣他两个儿媳妇也就没说啥。
置办炉灶桌椅餐具木桶这些,总共花了二两多银子。
趁着准备家伙什这几天功夫,红果做了将近六十斤干粉条。
这天正好赶上四月最后一趟大集,小食摊子开张了。
王婶在家看着甜豆和月儿,红果领着山子青豆她们,坐着骡车去杨柳镇,兴奋又忐忑。
辣椒油,肉沫酱,花生米都是一早起来在家炸好的,满满三瓦罐子。
红果还准备了小白菜和l辣萝卜丁,酸黄瓜条。
小食摊子费用比地摊高不少,要二十文。
红果交了摊位费,还在镇东口的柳树下摆开摊子。
这里差不多算集市进出口,虽不比镇中心热闹,可只要进出集市,都得经过这里。
红果自信酸辣粉条香味本身就是招牌,不怕没人吃,就不往闹市里跟人抢位子。
山子负责挑水烧火,红果和香豆招揽客人煮粉条。
翠柳和青豆绿豆端盘子洗碗。
一开始没人来吃,娃娃们都着急了,你一眼我一眼地看姑姑。
红果不担心,动手煮了几碗,让山子带着青豆他们,各端了一碗,蹲路边,大口大口地吸溜。
酸辣香味直窜鼻子,路过的人都忍不住过来看一眼。
“这啥吃食?酸辣粉条?没吃过,好吃吗?”
“好吃着呢!您来一碗试试?”山子和青豆笑着应道。
“多少钱一碗?”有忍不住馋虫的,上前来问。
“带肉的十六文一碗,不带肉的十文一碗。”
虽然王婶说能卖二十文一碗,红果觉得价格定太高不好,还是得薄利多销。
一个肉包子才三文钱呢,鸡蛋三文能买两个。
围过来的人一听,呵,这价钱快赶上一碗馄饨了,都有些犹豫。
红果灵机一动,高声道:
“今日开张,新鲜吃食,每碗饶两文,下次就恢复原价了。”
听说能便宜两文,有几个看上去不差钱的主就上前来,纷纷道:
“给我来一碗带肉的试试!”
“我来一碗素的,闻着这酸辣汤真香!”
……
“好嘞!客官请坐,稍等就好!”
红果麻利地煮上,粉条小白菜熟了捞出,加辣椒油,撒花生米,萝卜丁黄瓜条,菌菇粉……
再浇一勺热汤,刺啦一声香味扑鼻……
吃了的都说好吃,不一会儿摊子前面就排起来队伍。
二十斤粉条能煮两百多碗,也就两个多时辰,全卖光了。
几人又累又兴奋,红果拿了些钱,让山子去买了三十个肉包子。
就着酸辣汤黄瓜条辣萝卜,几人把午食吃了。
家伙什送到罗家,付了罗二叔二十文车马费,红果领着娃们上山回家。
到家才把一竹篓的铜板倒出来数。
今天人实在太多了,最后派出最擅长算账的青豆专门负责收钱。
几个人一起数,数够一百就用麻绳串起来。
一共三十六串还余七十五文。
就是说这一天,他们卖了三两六钱多银子。
成本是一百三十多斤红薯,算五文钱一斤,就是七百多文。
柴火大概得两百文。
油盐小白菜咸菜辣椒油和肉沫酱算三百文?
加上摊位费车马费,成本也就一两多银子。
红果分出十二吊钱,“这是本钱,姑姑收着。”
几个娃都点头。
又数出三百文,一人五十文工钱,包括她自己和最小的绿豆,一视同仁。
几个娃高兴的脸都红了,上次得的零花钱还没花完呢!
一根糖葫芦三文钱,他们靠自己的劳动,能买不少糖葫芦了!
剩下不到两千四百文,红果分成三份,给了山子八百文。
“这是你们家的。”红果笑眯眯的。
王婶抱着小月儿,笑得合不拢嘴,她虽然在家带娃,没参与小食生意,可山子挣,不就等于是她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