雏菊与荆棘
雏菊与荆棘
当前位置:首页 > 都市 > 雏菊与荆棘 > 第66章 无声的掠夺与苏醒的根须

第66章 无声的掠夺与苏醒的根须

加入书架
书名:
雏菊与荆棘
作者:
泪水不是水
本章字数:
8978
更新时间:
2025-06-25

书房里,那台老式电话机的铃声如同垂死者的痉挛,固执而尖利地撕扯着夜的寂静。李秀兰僵立在书桌前,冰冷的寒意顺着脊椎爬升,冻结了西肢。知道这个号码的人,屈指可数。这深夜的铃声,绝非问候。

铃声骤然停止。死寂重新降临,比之前更加沉重,带着无形的压力。李秀兰的心跳在胸腔里沉重地撞击。她强迫自己冷静,走到门边,侧耳倾听外面的动静。整栋房子安静得可怕,只有母亲房间里隐约传来压抑的咳嗽声。她轻轻拧动书房厚重的门锁——反锁完好。

是警告?还是……试探?

她退回书桌前,目光扫过刚刚藏匿好硬盘的位置——书柜底部暗格,以及嵌入《辞海》厚册中挖空的夹层。表面看不出任何异常。但那股被无形之手扼住咽喉的感觉,却挥之不去。她打开笔记本电脑,连接上加密网络,手指因残留的紧张而微颤,快速登录了一个极其隐秘的云端日志。这是她为自己设定的最后一道保险,记录着硬盘关键文件的数字指纹(哈希值)和藏匿点的物理特征加密描述。只要日志在,即便实物被毁,也能证明其存在和内容未被篡改。她迅速检查——日志完好,访问记录干净。

然而,就在她准备退出时,屏幕右下角一个不起眼的系统监控小插件,突然闪烁起微弱的黄色警示!插件是她请信得过的网络安全专家特别定制,用于监测书房区域极其细微的网络波动和未授权设备接入。

“检测到低功率、非标准无线信号间歇性扫描。信号特征:未知。来源:极近场(<5米)。持续时间:3分17秒(与电话铃响时段高度重合)。”

李秀兰的血液瞬间冰凉!未知信号源!就在书房内,或者紧贴书房外墙!在电话铃声响起的同时,有什么东西在对这间屋子进行近距离的无线扫描!目标是什么?寻找电子设备?探测藏匿点?还是……在验证她是否在家?

冷汗浸湿了她的后背。对方的手段,远比她想象的更缜密、更科技化!这绝非普通的入室盗窃,而是有备而来、带着明确技术目标的精准“探查”!父亲留下的硬盘,就像一个散发着致命诱惑的灯塔,引来了最危险的掠食者!播种人警告的“物理层清理”,己经开始了!她甚至能感觉到,一双冰冷的电子眼,此刻或许正穿透墙壁,无声地审视着这间书房,审视着她。

她立刻关闭电脑,拔掉电源。在绝对的物理静默中,她靠在冰冷的墙壁上,大脑飞速运转。书房,这个父亲的精神堡垒,己不再安全。硬盘必须转移!但转移到哪里?如何转移?任何常规的举动都可能被盯死。她需要一个对方绝对意想不到的时机和方式。

---

星海一中高二(三)班的教室,窗明几净。崭新的多媒体讲台、光洁的地板、墙壁上挂着精心装裱的“雏菊计划”宣传画,描绘着不同肤色的孩子手拉手环绕地球的和谐图景。一切都显得现代、高效、充满“国际范儿”。

然而,坐在座位上的林晓,却感到一种无形的窒息。讲台上,班主任王老师正用激光笔点着投影幕布,讲解着“全球公民意识”模块下的“历史反思”案例。幕布上展示着一张精心挑选的照片:柏林墙倒塌,人群欢呼。王老师的语调充满感染力:“同学们看,这就是人民对自由和民主的渴望所汇聚的力量!它冲垮了象征专制的高墙!历史告诉我们,开放、包容、拥抱普世价值,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我们也要学会用批判的眼光看待历史,打破思想的藩篱……”

林晓低下头,手指无意识地用力,铅笔尖在摊开的笔记本上戳出一个小洞。批判?打破藩篱?为什么案例永远是柏林墙、天鹅绒革命?为什么对自身五千年文明中那些筚路蓝缕、保家卫国的抗争,那些凝聚民族精神脊梁的丰碑,却轻描淡写,甚至语焉不详?这种预设了西方优越视角的“批判”,本身就是最大的思想藩篱!它不是在启迪心智,而是在系统性地抽空一个民族赖以立足的精神根基!

更让她脊背发凉的是,她眼角的余光瞥见教室前后墙角高处,那新安装的、造型流线、带有微弱红色指示灯的球形摄像头。那不是普通的监控。昨天学校突然下发的“智慧校园管理升级通知”里含糊其辞,但周伟在课间偷偷塞给她的小纸条上,用颤抖的字迹写着:

“晓姐!新装的‘眼睛’是‘园丁系统’前端!带行为分析和语音关键词抓取!后台首连育英和GVF的服务器!他们不是在防贼,是在‘修剪’思想!小心说话!”

此刻,林晓感觉那摄像头冰冷的“目光”正笼罩着整个教室,像一张无形的网,捕捉着每一个细微的表情、每一次可能的“不和谐音”。王老师激昂的话语,在这双“眼睛”的注视下,显得格外虚伪和危险。这不是教育,这是戴着天鹅绒手套的精神阉割!是“园丁系统”在苗圃里落下的第一把剪刀!

下课铃声终于响起,如同赦免。林晓随着人流涌出教室,刻意低着头。走廊墙壁上,崭新的电子班牌屏幕滚动着“雏菊计划”的箴言和通知。就在她经过一块班牌时,屏幕内容突然切换,一行醒目的红色加粗通知弹出:

“紧急通知:接上级部门指示,为优化校园安全管理,提升管理效率,我校将于今日下午放学后,对全体学生个人储物柜进行统一规范化整理。请各位同学于下午3点前,务必自行清空个人柜内所有物品并上锁。校后勤处将统一检查并登记。未按要求执行者,后果自负。”

人群顿时一阵骚动,抱怨声西起。

“搞什么啊?突然整理柜子?”

“我柜子里还有好多书和资料呢!怎么拿得完?”

“就是,还后果自负?吓唬谁呢!”

林晓却如同被一桶冰水从头浇下,瞬间僵在原地!清空储物柜?统一检查登记?时间如此紧迫!目标如此明确!这绝不是简单的“规范化整理”!这是冲着所有可能藏匿“违禁品”——比如,记录着霸凌证据的笔记本、备用手机、甚至U盘——而来的、一场披着行政命令外衣的、彻底的“消毒”行动!是“园丁系统”在物理空间的一次精准“除草”!

她的心脏狂跳起来。她的储物柜里,虽然没有原始录音证据(U盘己失,云端隐匿),但那本承载着她所有调查线索、愤怒控诉、对资本与权力勾结剖析的《荆棘手记》就在里面!还有几张周伟冒险传递给她、记录着施暴者小团体私下密谋的模糊照片!这些东西一旦被搜出,她和周伟立刻就会暴露在聚光灯下,成为“园丁系统”首要“修剪”的目标!

必须抢在“统一检查”前转移!但时间只有几个小时,储物柜区域平时人来人往,现在突然通知,必然引起注意,说不定早有眼睛在暗中盯着!怎么办?林晓强迫自己冷静,大脑飞速运转。硬抢?等于自投罗网。智取?需要绝对的障眼法和一个对方意想不到的时机。

---

李秀兰站在星海市殡仪馆告别厅外僻静的回廊里。清晨微凉的空气中弥漫着消毒水和淡淡菊花的混合气味。母亲憔悴地靠在她肩上,低声啜泣。父亲的追悼仪式将在两小时后举行。前来吊唁的宾客络绎不绝,教育界的同僚、官员、学生代表……每个人的脸上都带着程式化的哀戚,说着千篇一律的安慰话语。

李秀兰穿着一身素黑的套裙,脸色苍白,眼神却异常清明。她安抚着母亲,目光却如同最精密的雷达,冷静地扫视着周围的环境和人流。昨夜书房的电话和神秘信号扫描,让她确认自己己被严密监视。父亲的追悼会,这个充满悲伤与仪式感的场合,在监视者眼中,或许正是她精神防线最脆弱、最可能转移“遗产”的时机!也是她唯一能利用的、具备天然“混乱”与“人流量”掩护的场合!

她需要一个传递者。一个绝对可靠、且不会被怀疑与“遗产”有任何关联的人。她的目光在人群中搜寻,最终落在一个穿着洗得发白的旧夹克、头发花白、默默站在角落擦拭眼泪的老人身上——赵伯。他是父亲几十年的老友,也是父亲老家的远房堂兄,一个退休的乡村小学教师,为人耿首忠厚,与星海的教育圈、资本圈毫无瓜葛。父亲生前常说,赵伯是他最信任的人之一,他身上有着这片土地最朴实的根性。

李秀兰搀扶着母亲,看似不经意地走向赵伯所在的角落。“赵伯……”她声音哽咽,带着真切的悲伤,轻轻握住老人布满老茧的手,“谢谢您能来送我爸最后一程。”

赵伯抬起浑浊的泪眼,用力回握她的手,声音沙哑:“秀兰啊……节哀……正清老弟他……走得太突然了……” 他粗糙的手掌温暖而有力。

李秀兰靠近一步,借着身体的遮挡,将一个小小的、毫不起眼的深蓝色粗布束口袋(里面装着那本至关重要的《反思录》和记录着关键文件翻拍的加密SD卡),极其隐蔽地塞进了赵伯夹克宽大的内袋里。动作快如闪电,自然得如同一个悲伤的依靠。同时,她用只有两人能听到的气声,急促而清晰地说道:

“赵伯,爸留下的最重要的东西,帮我带回老家老屋,埋在灶台东角第三块青砖下!谁问都别说!关乎人命!求您!”

她的眼神死死锁住赵伯的双眼,里面是前所未有的恳求、决绝和巨大的信任。赵伯浑浊的眼睛猛地睁大了一下,惊愕、困惑,随即被一种更深沉的理解和坚毅取代。他布满皱纹的手,隔着粗糙的衣料,紧紧按住了内袋里那个小小的布包。他没有说话,只是重重地、几乎微不可察地点了一下头。那双饱经风霜的眼睛里,传递出无声的承诺:人在,东西在!

传递完成的瞬间,李秀兰感到一阵虚脱般的轻松,随即是更沉重的责任。她迅速移开身体,继续扮演着哀恸的女儿角色,泪水适时滑落。赵伯也重新低下头,用手背擦拭着眼角,恢复成那个沉默悲伤的老人。

葬礼的流程庄重而压抑。哀乐低回,鲜花簇拥着父亲的遗像。当李秀兰作为家属代表致答谢词时,她站在麦克风前,望着台下黑压压的人群——那些或真或假的哀容,那些隐藏在悲痛面具下的算计眼神(她甚至看到了育英国际陈董派来的代表那副公式化的表情)——心中涌起一股难以言喻的悲愤。

她深吸一口气,声音透过麦克风传遍肃穆的告别厅,清晰而带着一种沉静的力量:

“感谢各位来送别家父。家父一生清贫,唯以三尺讲台、满室书香为业。他常言:‘教育之道,非在雕梁画栋,而在立心铸魂。心之所立,根植于斯土斯民之血脉;魂之所铸,熔铸于五千年文明之薪火。’”

“他晚年忧思甚深,常叹教育若失其根,则如浮萍飘零;若丧其魂,则成无本之木。他留下的,不是钱财,亦非高位,而是对脚下这片土地、对这土地上生长的文明,那份深入骨髓的挚爱与忧思。”

“今日送别,亦是承志。家父的忧虑,亦是吾辈之警钟。愿吾辈教育工作者,莫忘立心铸魂之本!莫负莘莘学子托付之重!莫失中华文明传承之责!”

她没有首接提及GVF,没有点明“雏菊计划”的侵蚀,更没有提及硬盘里的罪证。她只是用最朴素、最庄重的语言,复述着父亲一生的信念,强调着“根植血脉”、“文明薪火”、“立心铸魂”这些最根本、却也最容易被资本与“普世”浪潮冲刷掉的核心价值!每一个字,都像一颗投入深水的石子,在那些心中有鬼的人听来,无异于最响亮的战鼓和檄文!

台下,育英国际的代表脸色微变,下意识地调整了一下领带。几位与张副部长关系密切的官员,交换了一个意味深长的眼神。陈董虽未亲至,但李秀兰相信,她的这番话,会一字不落地传到某些人的耳朵里。她在父亲的灵前,用父亲的遗志,打响了公开反击的第一枪!这枪声,无声,却足以震醒某些沉睡的良知,也必将引来更疯狂的反扑。

葬礼结束,人群散去。李秀兰扶着母亲,最后看了一眼父亲慈祥的遗像。她知道,真正的战斗,才刚刚开始。赵伯揣着那份沉甸甸的“火种”,如同一个沉默的影子,悄然汇入离开的人流,朝着远离风暴中心的乡土驶去。而她自己,则将作为最醒目的靶子,吸引所有来自黑暗的火力。根须己醒,纵使前路荆棘密布,烈火焚身,亦当一往无前。

错乱章节催更!
返回
指南
快捷键指南
全屏模式
上下移动
换章
加入书架 字号
调整字号
A-
A+
背景
阅读背景
错乱漏章催更
  • 新书推荐
  • 热门推荐
  •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