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张拓统领的各路大军兵临许昌城外之时,曹操望着城西外旌旗蔽日,营帐连绵的景象心如乱麻,脸色阴沉似铁。一旁的司马懿轻抚胡须,目光闪烁:“魏王无需忧虑,那张拓虽兵强马壮,但只要我们以天子之名发檄文,天下忠义之士定会纷纷前来勤王。”曹操虽对此心有疑虑,担心到时没人响应,那可就惨了。司马懿满有把握道:“那是绝对不可能的,有皇帝下旨,谁敢不听?谁不听就背上了不忠不义之名。张拓再怎么有实力,他号令诸侯,终归是名不正言不顺。”曹操思来想去,却也别无他法,只能依司马懿之计行事。
张拓得知曹操发檄文后,嘴角勾起一抹冷笑:“哼,曹操,你以为这就能救你?我倒要看看,你能撑到几时。”他大手一挥,下令大军围而不攻,“且让这许昌城成为曹操的牢笼,待到城中粮草耗尽,他自会乖乖就范。”
在这围城的几个月里,各地却迎来了难得的安宁。诸葛亮凭借过人的智谋,暗中掌控着各级官府,将地方治理得井井有条。百姓们终于不用再受战乱之苦,踏踏实实生产,日子过得安宁,纷纷对张拓感恩戴德。而曹操这边,等来等去,始终不见勤王之师的踪影,此时才明白,自己怕是被司马懿忽悠了。
曹操越来越坐立不安,头疼病时有发生,心中渐渐萌生了投降之意。他瞒着司马懿命人修书一封,言辞委婉,试图试探张拓的态度。很快,张拓的回信便到了,上面寥寥数语,却如利剑般刺痛了曹操的心:“交出天子,出城投降,保你曹氏全家全尸!”曹操怒不可遏,一把撕了信件,指着司马懿的鼻子大骂:“都是你出的好主意!如今该当如何?”
司马懿却不慌不忙,镇定自若地说道:“魏王莫急,我们手中有天子这张王牌,怕他作甚?明日让天子登上城楼,下旨令张拓退兵,量他也不敢违抗天子之命,背上不忠之名。”曹操沉思良久,无奈之下,也只能同意此计。
第二天上午,阳光惨淡。大汉天子刘协身着黑色龙袍,在众人的簇拥下缓缓登上许昌城楼。几个月被囚禁许昌城内,他的身形越发消瘦,眼神却愈加坚毅。望着城下的张拓,刘协声音虽略显虚弱,却字字有力:“镇北王,是朕对不起你,给你当了累赘,请你务必铲除国贼,不要顾及朕的安危,还大汉百姓一个太平盛世!”,
张拓闻言,心中大为震撼。他没想到,被曹操劫持许久的天子,竟有如此骨气。他连忙翻身下马,单膝跪地,高声喊道:“我主万岁!大汉不能没有你,请您万万保重龙体,臣定能救驾,让那曹贼束手就擒!”
就在这时,司马懿站了出来,阴阳怪气地说道:“镇北王,皇上在此,你敢攻城就是犯上作乱,我看该束手就擒的是你吧。”话音未落,令人震惊的一幕发生了。天子趁众人不备,猛地跳上城垛,大声喊道:“镇北王,这大汉江山朕就交给你了,切莫辜负了朕!”说罢,纵身一跃,从城楼之上跳了下去。
“陛下!”张拓目眦欲裂,怒火如同火山喷发般不可遏制。这一刻,他心中的愤怒远超当年蔡瑁抢夺大小乔之时。他转头看向赵云,声嘶力竭地吼道:“子龙,把本王的红衣大炮拉出来,给我轰、轰、轰!孤王要把他们炸成肉泥!!”
随着张拓的一声令下,震天的炮声响起。红衣大炮喷出长长的火舌,无数炮弹如雨点般砸向许昌城头。一时间,硝烟弥漫,砖石纷飞,城楼在炮火的轰击下摇摇欲坠。
片刻之后,城门缓缓打开,徐晃、于禁拎着曹操、许褚、司马懿的人头走了出来。张拓面色冰冷,眼神中满是杀意,他下令:“曹操、司马懿,夷全族!”
天子驾崩的消息很快传遍了天下。各州府、各王公纷纷上书,劝张拓称帝。面对如雪片般飞来的奏折,张拓陷入了沉思。他心中从来没有取代皇帝的想法,他所要做的,远比称帝更重要的事情,那就是平定高句丽,铲除小日,让天下真正太平。
最终,张拓下诏:“孤王暂代天子掌控局面,如今董皇后有孕,若为男孩,则立为君;若为女孩,则再行商议。”此诏一下,总算将各方的议论和躁动压了下去。
不久之后,朝廷改年号为黄天元年。张拓坐在金碧辉煌的大殿之上,望着殿下群臣,心中暗暗发誓:“这天下,我定要让它海晏河清。高句丽、小日,你们等着,我张拓迟早会让你们知道,犯我大汉者,虽远必诛!”
在黄天元年的春风中,张拓开始了新的征程。他一面整顿军备,选拔人才,为即将到来的战争做准备;一面安抚百姓,发展生产,让饱受战乱之苦的天下逐渐恢复生机。
朝堂之上,张拓与诸位大臣商议着治国方略和用兵之道。诸葛亮献上精心谋划的北伐高句丽之策,赵云、徐晃等将领纷纷请命出征。张拓看着这群忠心耿耿的臣子,心中满是欣慰,他大手一挥:“好!既然诸位爱卿都有此壮志,那我们便即刻筹备,待时机成熟,挥师北上!”
而在民间,百姓们对张拓暂代天子之位一事议论纷纷。有人说他是拯救大汉的英雄,有人则担心他会成为第二个曹操。但随着时间的推移,张拓推行的一系列惠民政策,让百姓们切实感受到了生活的改善,对他的质疑声也渐渐消失。
在许昌城,张拓亲自为天子举行了隆重的葬礼。望着天子的陵墓,张拓心中五味杂陈。他想起天子临终前的托付,暗暗握紧了拳头:“陛下,您放心,臣定不会辜负您的期望,定要还这天下一个朗朗乾坤,定要让这大汉版图进一步扩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