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雨如丝,细密地织在青石板官道上,仿佛一层薄纱,将路面浸得发亮,宛如一面镜子,倒映着天空和周围的景物。
一顶青纱小轿缓缓地停驻在高处的土坡旁,轿帘上绣着的金线并蒂莲在雨雾中若隐若现,仿佛在雨中绽放。
轿内的素琴轻轻捏着鲛绡帕子,指尖微微发颤。她轻抿着红唇,犹豫了一下,终于还是将轿帘掀开了一道细缝,目光透过雨幕,落在远处田间那个忙碌的身影上。
那是穗娘,她浑身湿透,身上的粗布短打紧紧地贴在脊背上,己经看不出原来的颜色。她的发辫早己松散,几缕发丝黏在汗津津的脸颊上,随着她的动作不时地晃动。
穗娘赤脚踩在泥泞的田埂上,每一步都显得有些艰难。她手中握着一截烧焦的麻纸,上面似乎还残留着一些字迹。她正大声地指挥着村民们加固河堤,声音在雨幕中回荡:“把沙袋堆成之字形!王婶,带孩子们去高处!”
豆大的雨点砸在她高举的手臂上,溅起细小的水花,但这丝毫没有减弱她声音里的坚定。她的身影在雨中显得有些单薄,却又无比坚强。
素琴的袖中,那本《女诫》和《农桑辑要》的残页,不知为何突然变得滚烫起来,仿佛要将那锦缎衣袖灼穿一般。她不禁皱起眉头,有些惊疑地摸了摸袖中的书本,只觉得那热度透过锦缎,首首地传递到了她的指尖。
她缓缓地将手伸进袖中,着《女诫》的封面,那上面“妇德、妇言、妇容、妇功”的烫金字样,在她的指尖下微微凸起,似乎在提醒着她什么。
素琴的心中,突然涌起一股异样的感觉,这感觉让她有些不安,却又说不出个所以然来。
她的思绪,不由自主地飘回到了半月前。那时候,她在藏书阁中偶然翻到了一本《农桑辑要》,书中关于开垦、灌溉、育种的记载,让她这个深闺中的女子大开眼界。
而此刻,那些文字却如同电影一般,在她的眼前不断地闪现,与眼前的场景渐渐重叠起来。
素琴的目光,穿过雨幕,落在了不远处的春桃身上。只见春桃正举着一块写满字的木板,对着几个村民比划着什么,那木板上的字,虽然因为雨水的冲刷而有些模糊,但素琴还是一眼就认出,那是关于排水渠走向的说明。
春桃的动作有些笨拙,她的比划也并不十分准确,但那些村民们却都聚精会神地看着她,不时还会提出一些问题。春桃则耐心地解答着,脸上洋溢着自信和满足的笑容。
看着春桃,素琴的心中涌起一股复杂的情绪。她想起了自己曾经读过的那些书,那些关于女子应该如何守德、守言、守容、守功的教导。而春桃此刻所做的事情,显然与那些教导背道而驰。
素琴的手,不自觉地攥紧了手中的帕子。那帕子上,绣着精美的并蒂莲,此刻却被她攥得发皱,连那原本鲜艳的颜色,似乎都黯淡了几分。她的指节,因为过度用力而泛白,微微颤抖着。
“夫人,雨势渐大,该回府了。”轿外,传来了贴身丫鬟碧梧的轻声提醒。然而,素琴却恍若未闻一般,她的目光,依旧死死地盯着不远处的穗娘,仿佛要透过那雨幕,看穿她的内心一般。
只见那少女突然滑倒在泥水中,却又立刻翻身爬起,抹了把脸上的雨水继续指挥。这样的场景,本该让她想起《女诫》中"举止端详,动必合规"的训诫,可此刻,胸腔里却涌起莫名的震颤。
"回府。"素琴突然放下轿帘,声音沙哑得连自己都吓了一跳。轿身微微晃动,马蹄声在雨中渐行渐远,可她耳中始终回荡着穗娘方才的呐喊:"读书识字不是为了攀高枝,是为了让脚下的土地活下去!"这句话如同一把重锤,敲碎了她十五年来深居闺阁所受的教化。
当夜,县衙书房的烛火在风雨中摇曳,素琴望着案头摊开的《地方志》,狼毫笔尖悬在空白处迟迟未落。
窗外的雨珠顺着屋檐滴落,在青石板上敲出清脆的声响。她想起白天所见:穗娘教春桃用木炭在木板上画等高线,用竹筒测量水位;小荷举着麻纸,向老人们解释"云交云,雨淋淋"的道理。这些画面与记忆中自己每日研习女红、诵读《女诫》的生活形成刺眼的对比。
"夫人,该歇了。"碧梧端着安神汤推门而入,见素琴仍在奋笔疾书,不由得惊呼,"您...您在写女子的事迹?"素琴笔下的狼毫顿了顿,墨汁在宣纸上晕开一小团黑影。她望着窗外的雨幕,轻声道:"为何女子的名字,不能与山川、与农事同载史册?"
墨迹未干的宣纸上,"陈家女穗娘,善农学,兴女学"几字力透纸背。素琴放下笔,从袖中取出白天偷偷临摹的麻纸——那是春桃用来讲解排水原理的图示,简单的线条勾勒出沟渠走向,旁边还歪歪扭扭地写着注解。
她的目光落在图示旁的一行小字上:"水往低处流,人往高处走",这质朴的话语,竟比任何闺阁训诫都更让她心动。
更漏声中,素琴展开另一张宣纸,开始起草女子义学的章程。她的笔尖在"招生不限贫富、不论婚嫁"的条款上停留许久,又想起白天穗娘浑身泥泞的模样。那些被雨水冲刷的字迹、那些沾满泥土的课本,此刻都化作心中燎原的火,烧得她热血沸腾。
"碧梧,明日去打听一下陈家谷仓的位置。"素琴将写好的章程小心翼翼地折叠起来,放进一个精致的木盒中,然后轻轻合上盖子。她的动作轻柔而谨慎,仿佛这张纸承载着无比重要的信息。
碧梧站在一旁,静静地看着素琴的一举一动,她知道素琴对这件事情非常重视。素琴抬起头,目光与碧梧交汇,她的声音里带着一种从未有过的坚定:"我要去见见这位……穗娘。"
窗外的雨不知何时己经停歇,月光穿透云层,洒在房间里,照亮了案头那墨迹未干的字句。素琴的眼睛在月光的映照下,闪烁着一种从未有过的光芒,那是一种对未知的渴望和对自由的向往。
此刻的素琴,还不知道她在《地方志》中写下的那寥寥数语,将会在日后引发怎样的波澜。而那张藏在她袖中的麻纸图示,也将成为打开女子新世界的钥匙。
这场隔着雨幕的注视,不仅仅改变了素琴的命运,更在封建礼教那看似坚不可摧的铜墙铁壁上,凿开了一道细小却耀眼的裂缝。这道裂缝虽然微不足道,但它却预示着一个新时代的来临,一个女子可以追求自由、平等和知识的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