拿定主意后,贾母开口道:“老二媳妇,你来的正好,我也有事要同你商量。”
锦衣问道:“您有什么事?
尽管吩咐就好。”
贾母笑道:“如今你大嫂又有了身子,自是不能再让她操劳管家了。
所以,还像上次一样,你先代为管理一阵子吧。”
管家?锦衣愣了一下,自己最不想干的事儿就是管家呢。
不然她也不会那般想让沈氏怀个孩子,摆脱心结,健健康康活着了。
做这么多,不就是为了不用自己来管家嘛。
再说了,让她管几个孩子还行,管家,开玩笑呢,从小可没人教过她啊。
贾母注意到了她的表情,心想,难不成她还要欲拒还迎一番?
锦衣此时己经开口道:“母亲,我觉得交给我还不如您亲自掌管呢。
年前我帮着大嫂打理家中事务,着实觉得力不从心。
您若是把事情都交给我打理,只怕比您自己掌管还操心。”
贾母想不到她竟然这般坦诚,忍不住露出了笑容,打趣道:“你如今怎地这般有自知之明了?
上次把钥匙交给你的时候我看你不是还挺乐意嘛。”
原来王氏竟是管过家的啊,锦衣心道。
不过不管她管得如何,反正自己是不想蹚这摊子浑水。
“嗐,那会年轻,不知道轻重。
再说了,正是因为管过才知道自己是不是那块料嘛。
我觉得自己还是需要再历练历练。
还是劳烦母亲您多费费心吧。
我倒是可以给您帮忙打下手,您需要我做什么尽管吩咐就是了。”
贾母见她态度真诚,不似作伪,可见她是真的不想接过这串管家的钥匙。
既然如此,倒也正合了贾母的心意。
“你都这么说了,那我岂能为难你啊。
不过是我再多劳一年神罢了。
但是你也不能躲懒,宝玉你就先带回去自己带吧。”
锦衣听到这个安排真是喜出望外,她没想到居然能借着这个机会把宝玉要回来。
虽说只有一年的时间,但谁知道一年以后又是什么样子?
说不定老太太觉得自己带宝玉带的好,也就不强求他回到荣禧堂了呢。
锦衣毫不掩饰的惊喜之情全部落到了贾母的眼里。
她忽然觉得这样没有心机的儿媳妇还有点可爱。
虽然听说她最近和儿子感情不是太和睦,但是女人嘛,有了孩子自然是以孩子为重的,丈夫肯定就要靠后了。
再说了,将心比心,儿子在赵姨娘这件事情上着实也是有一些对不起锦衣的。
虽说让赵姨娘小产这件事锦衣做的有点不地道,不过类似的事情自己年轻的时候也没少做。
若不是自己当年那般狠心,如今这荣国府里岂能这般安宁?
这庶子庶女多了终归是隐患。
换个角度来看这个事情,她反而有些欣赏锦衣的当断则断了。
既然商量好了这些事情,沈氏便将库房的钥匙交给了贾母,而锦衣也让李妈妈把宝玉抱回了二惠阁。
如今宝玉有九个月大了,刚开始会爬。
不同于在荣禧堂时贾母总是怕他磕了碰了,多数时间都是让人抱在怀里的。
锦衣知道,这婴儿期就是要多爬爬才能促进大脑发育和感官统合。
所以二惠阁里经常可以听见丫鬟们时不时的喊叫,“哎呀,宝玉又爬到院子里了!”
到了春暖花开的时候,宝玉己经可以扶着桌子椅子站起来,摇摇晃晃的走几步了。
锦衣带着宝玉去给贾母请安的时候,贾母都惊讶于宝玉的进步居然这样大。
“嗯,还是你会带孩子。
看着比在我这里结实多了。”
贾母毫不吝啬对锦衣的称赞。
锦衣笑道:“其实我也是才知道,这小孩子还是不能养得太精贵。
这样才抗摔打,皮实!”
贾母赞同的点了点头,“不止宝玉,我看珠儿如今身体也结实了不少。
想必就是你从娘家给他找的那位拳脚师父的功劳。”
“确实也是有些关系的。”锦衣点点头。
她去年下半年在这两个孩子身上没少花心思。
贾家的家风是不怎么给女孩子读书的,只需认识几个字便罢了。
但是她依旧是那个观点,在这个女孩子无法行万里路的时代,更是要多读一些书才是。
这样才能有更大的格局和更宽的眼界,遇见问题也才能更有对策。
至于贾珠,读书是不用她费心了,着实是个读书的好苗子。
但也因为贾珠如此有出息,她才更好保护好这颗好苗子。
原著中如果贾珠没有死那么早,贾家第三代里好歹也能出个顶事儿的人。
所以不管是于公还是于私,她都要让贾珠健健康康的活着。
锦衣每个月都让顾大夫来家里给大家请一回平安脉。
早发现早治疗嘛。
就在她这样的小心谨慎下,贾珠的身体确实有了明显的不同。
以前就是文文弱弱一书生。
现在虽然看起来还是瘦,可是脱了衣服都是肉。
摸着儿子胳膊上己经见了雏形的肱二头肌,锦衣对自己的努力颇为满意。
也不知道贾政是不是初一晚上在自己房里吃了瘪的缘故,这几个月来竟一次都没来过锦衣房里。
见到几个孩子的时候还会装出一副好父亲的样子嘘寒问暖一番,但是面对锦衣总是将头昂的高高的,似乎连一个眼神都不想给他。
锦衣对此真得是再高兴不过了。
她就想要这样一个工具人丈夫,他们各自把日子过好比什么都强。
而二惠阁里的事态发展也正如锦衣先前所预料的一般,形成了周、赵姨娘两虎相争的局势。
不过周姨娘仗着貌美和有迷香加持,明显是比赵姨娘更胜了一筹的。
十日里,贾政有六七日是在她的房里,剩下的几天,才会去赵姨娘那里换换口味。
也正因如此,夏天刚刚过完,周姨娘就有了好消息,她怀孕了。
锦衣听说这件事的第一个念头就是,探春又来了。
探春这次终于不用托生在赵姨娘肚子里了。
贾母听说周姨娘有喜,虽然不像听说沈氏有喜那般开心,但心情也是不错的。
正如锦衣所说,多子多福嘛。
不管嫡出庶出,都是她贾家的孩子。
不过贾母特意将锦衣叫到荣禧堂里,旁敲侧击了一番。
无非是怕她像上次对付赵姨娘那样,把周姨娘的孩子也给弄没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