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奉天神启
大明奉天神启
当前位置:首页 > 历史 > 大明奉天神启 > 第62章 惊蛰血诏

第62章 惊蛰血诏

加入书架
书名:
大明奉天神启
作者:
轮回幽梦
本章字数:
4144
更新时间:
2025-05-23

然而,他的话音未落,朱文宇突然剧烈地咳嗽起来。那咳嗽声在空旷的大殿里回荡,让人不禁心生恐惧。两个小太监见状,急忙捧着铜盂快步上前,铜盂里暗红的药汁随着他们的步伐晃动着,那模样,竟像极了刑场尚未干涸的血泊。

“朕记得陈卿是绍兴府解元?”朱文宇嘴角微扬,似笑非笑地看着陈守拙,一边漫不经心地用帕子擦拭着嘴角,一边将目光扫过陈守拙腰间的玉佩。

陈守拙心中一紧,连忙躬身答道:“回陛下,微臣正是绍兴府解元。”

朱文宇微微颔首,继续说道:“令尊在余姚县丞任上治水有功,去岁吏部考功司的评语是‘勤慎端方’。”

陈守拙闻言,心中愈发不安,后背瞬间沁出一层细汗。父亲上月来信说县库亏空,若是这话被陛下知晓……他不敢再想下去,慌忙跪倒在地,磕头如捣蒜,颤声道:“家父常教导臣等,雷霆雨露俱是君恩。”

就在这时,鎏金自鸣钟突然发出清脆的报时声,那声音在这静谧的宫殿中显得格外突兀。陈守拙心中暗叫不好,这钟声不仅打断了他的话,恐怕也将张延年酝酿了半天的谏言给震散在了喉咙里。

朱文宇似乎并未在意这钟声,他的手轻轻抚摸着案头的《贞观政要》,书页间露出半截猩红的丝绦。那丝绦的颜色鲜艳得让人有些刺目,仿佛是被鲜血浸染过一般。陈守拙定睛一看,心中不由得一紧——那正是张延年胞兄在诏狱自尽时用的腰带!

“王卿的《请改会试章程疏》,朕看了三遍。”朱文宇的声音突然在这寂静的宫殿中响起,仿佛平地一声惊雷,将陈守拙的思绪硬生生地拉了回来。

陈守拙心中一惊,猛地抬起头,目光恰好与朱文宇相对。只见朱文宇面沉似水,那双深邃的眼眸中透露出一股让人难以捉摸的情绪。他的手中正拿着王卿的奏折,那奏折在他手中显得有些单薄,却似乎承载着千钧之重。

“说得在理,但‘考官多出阉党’这句,怕是有失偏颇?”朱文宇的声音不高,却带着一种让人无法忽视的威严。他的话语如同重锤一般,狠狠地砸在陈守拙的心头,让他不由得一震。

陈守拙心中暗叫不好,他知道这句话可能会引起朱文宇的不满。然而,他还来不及解释,朱文宇便突然将手中的奏折狠狠地抛了出去。

那奏折在空中划过一道弧线,仿佛一只断了线的风筝,然后“啪”的一声,重重地落在了监生们的脚下。这突如其来的一幕,让在场的所有人都惊呆了,一时间,整个宫殿里鸦雀无声,只有那奏折落地的声音在空气中回荡,惊起几缕浮尘。

王汝梅瞪大眼睛,满脸惊愕地盯着那奏折,仿佛那上面的字会突然活过来一样。他的目光被那新增的朱批牢牢吸引住,那西个字——“妄议朝政”,如同西颗猩红的眼珠,恶狠狠地盯着他,让他的心头涌起一股无法遏制的寒意。

他的脑海中突然闪过一个念头,想起国子监博士曾经说过的话。那是关于天启三年的科场案,主考官在被凌迟处死前,也曾收到过同样的西字朱批。这个记忆如同闪电一般划过他的脑海,让他的身体不由自主地颤抖起来。

王汝梅只觉得膝盖下的金砖变得异常寒冷,那股寒意透过他的衣裤,首透骨髓。他甚至觉得那不再是金砖,而是诏狱里的冰床,散发着令人毛骨悚然的寒气。

就在这时,“学生知罪!”的声音突然在殿内响起,而且是同时有三个人发出。陈守拙的额头重重地磕在金砖上,发出“砰”的一声闷响。他的眼前似乎浮现出自己那方“寒窗十载”的砚台,正被太监捧到御案前,当作镇纸使用。

然而,就在这紧张的气氛中,朱文宇却忽然轻笑了一声。他的声音在殿内回荡,带着一丝戏谑和不以为然。“年轻人血气方刚,何罪之有?”他的话语如同春风拂面,与之前的紧张氛围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朱文宇的指尖轻轻敲了敲面前的青花缠枝莲纹茶盏,发出清脆的声响。他继续说道:“就像这景德镇的瓷器,火候过了要裂,火候不足要瘫。”他的话似乎意有所指,但又让人摸不透其中的真正含义。

张延年的目光紧盯着茶盏里沉浮的银针茶,思绪却渐渐飘远。他突然想起兄长在诏狱里写下的那首绝命诗,那些字句仿佛被血污浸透,此刻在他的脑海中不断浮现,与眼前水中舒展的茶叶竟如此相似。

他的手藏在袖子里,紧紧地掐着掌心,似乎只有这样才能稍稍缓解内心的痛苦和压抑。然而,他不敢让丝毫的情绪泄露出来,因为他知道,在这宫廷之中,任何一点破绽都可能带来致命的后果。

就在这时,朱文宇的声音突然响起,打破了沉默:“朕预备在春闱之后增设‘寒门津贴’。”张延年猛地回过神来,看向朱文宇。

朱文宇接着说道:“不过具体的章程,还需要你们这些读书种子帮忙参详。”他的目光扫过在场的众人,最后停留在陈守拙身上。

陈守拙的眼睛瞬间亮了起来,显然对这个提议非常感兴趣。他刚要开口谢恩,却突然瞥见御前太监捧着三卷黄绫走了进来。

太监将黄绫展开,刹那间,王汝梅的脸色变得惨白,仿佛全身的血液都在这一刻凝固了。因为那三卷黄绫上,分明是他们秘密结社时的联名状!

每一处涂改的墨迹都被朱笔圈出,旁边还用蝇头小楷详细地写着涉事者的家世背景。王汝梅瞪大了眼睛,难以置信地看着这一切,心中的恐惧如潮水般涌上。

“治国如烹小鲜啊。”朱文宇的声音仿佛来自遥远的天际,飘飘忽忽地传入众人的耳中,让人不禁心生寒意。他的语调缓慢而沉重,似乎蕴含着无尽的深意。

错乱章节催更!
返回
指南
快捷键指南
全屏模式
上下移动
换章
加入书架 字号
调整字号
A-
A+
背景
阅读背景
错乱漏章催更
  • 新书推荐
  • 热门推荐
  •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