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日后,备受瞩目的中央纪委国家监委联合调查组,终于正式抵达汉东省,进驻京州。
调查组的阵容,堪称强大。
组长由中央纪委副书记、国家监委副主任王正山亲自担任。
王正山在纪检监察系统内,以铁面无私、雷厉风行著称,曾经查办过多起震惊全国的腐败大案要案,是名副其实的“打虎将”。
副组长则由国家审计署的一位副审计长,以及最高人民检察院的一位副检察长共同担任。
组员更是从全国纪检、监察、审计、检察、公安等系统抽调的精兵强将,个个都是经验丰富、业务精湛的办案专家。
如此高规格的调查组,在汉东省的历史上,尚属首次。
其所传递出的信号,不言而喻——中央对于汉东省近期国资反腐工作中可能存在的问题,给予了前所未有的高度重视。
调查组抵达京州的当天,汉东省委省政府在省委大礼堂,举行了隆重的欢迎仪式暨工作汇报会。
省委书记易学习代表汉东省委省政府,对调查组的到来,表示了热烈的欢迎和坚决的拥护。
他在致辞中,首先高度肯定了汉东省近期在国资反腐和深化改革方面取得的显著成就,同时也深刻反思了工作中可能存在的不足和问题。
易学习语气诚恳地表示,汉东省委省政府将以对党和人民高度负责的态度,全力配合调查组的工作,实事求是地提供一切所需材料,客观公正地反映一切真实情况,对于调查组指出的任何问题,都将虚心接受,认真整改,绝不推诿,绝不姑息。
祁同伟作为常务副省长,也代表省政府,就汉东省近期国资反腐工作的具体情况,向调查组作了详细的汇报。
他的汇报,条理清晰,数据详实,既肯定了成绩,也不回避问题,展现出了一位锐意改革、勇于担当的领导干部的风采。
调查组组长王正山,在听取了易学习和祁同伟的汇报后,发表了重要讲话。
他的声音不高,却带着一种不容置疑的威严和力量。
王正山首先肯定了汉东省委省政府在国资反腐和深化改革方面,所展现出的决心和勇气,以及取得的初步成效。
但他话锋一转,语气也变得异常严肃。
“但是,同志们,我们也要清醒地认识到,任何一场深刻的改革,都不可能一帆风顺,必然会触动一些人的利益,也必然会暴露出一些深层次的矛盾和问题。”
“我们这次来汉东,肩负着党中央和全国人民的重托,就是要对汉东省近期国资反腐工作中,可能存在的‘扩大化’、‘简单化’、‘选择性执法’,甚至‘借反腐之名,行打击报复之实’等问题,进行一次全面、深入、彻底的调查。”
“我们的目的,不是要否定汉东的改革成果,更不是要追究哪一个人的责任,而是要通过这次调查,帮助汉东省委省政府,更好地总结经验,吸取教训,发现问题,纠正偏差,确保汉东的改革,始终沿着正确、健康、可持续的轨道前进。”
王正山的这番话,说得掷地有声,入情入理,既体现了中央调查组的权威和决心,也兼顾了汉东省的实际情况和干部情绪,展现出了一位经验丰富的政治家的高超水平。
会场内,所有与会的汉东省领导干部,都屏住呼吸,认真聆听,心中却都暗自捏了一把汗。
他们知道,王正山组长的这番话,虽然说得客气,但其背后所蕴含的深意,却不容小觑。
中央调查组的“第一把火”,显然己经点燃了。
接下来,就看这把火,会烧向何方,又会烧出些什么了。
汇报会结束后,中央调查组并没有立即展开大规模的个别谈话和案卷调阅,而是首先兵分几路,深入到海州、吕州等国资反腐和改革的重点地区,进行实地考察和调研。
他们既听取地方党委政府的汇报,也深入到企业车间、田间地头,与基层干部、企业职工、以及普通群众,进行面对面的交流和座谈。
他们既查阅官方的统计数据和文件材料,也关注网络上的舆论反映和群众的口碑评价。
调查组的这种务实、深入、接地气的工作作风,让汉东省的许多干部群众,都感到耳目一新,也对这次调查的公正性和客观性,增添了几分信心。
而那位之前秘密潜入汉东,企图搜集“黑材料”的周姓老者及其两名手下,在中央调查组正式进驻后,也悄然改变了策略。
他们不再进行秘密的“私人调查”,而是摇身一变,成为了中央调查组的“外围顾问”和“情况反映人”。
他们将之前搜集到的那些经过精心筛选和歪曲加工的“材料”,源源不断地提供给调查组的某些成员,企图通过这种方式,来影响调查组的判断,引导调查的方向。
林轩对此,自然是洞若观火,也早有预案。
他一方面,通过祁同伟和易书记,向王正山组长和调查组的核心领导,及时通报了周姓老者等人的真实身份和险恶用心,提醒他们警惕这些“伪证”和“谗言”。
另一方面,他也指示联合工作组,将汉东国资反腐中,每一个案件的办理过程、证据材料、以及最终结论,都整理得更加翔实、更加规范、更加无可辩驳,随时准备接受调查组最严格的审查。
“祁书记,王正山组长是一位经验丰富、原则性极强的领导。”林轩对祁同伟分析道。
“他绝不会轻易被一些片面的之词和虚假的材料所蒙蔽。”
“我们现在要做的,就是保持定力,积极配合,用事实说话,用证据说话。”
“我相信,只要我们的工作,真正做到了公开透明,公平公正,就一定能够经得起任何检验。”
祁同伟点头:“你说得对。身正不怕影子斜。”
“我们汉东的改革,是为了国家和人民的利益,我们问心无愧!”
在接下来的几天里,中央调查组的调查工作,全面铺开。
他们调阅了大量的案卷材料,约谈了数百名相关人员,从省委省政府的主要领导,到基层一线的办案人员,再到涉案企业的负责人和职工代表。
每一次谈话,都首奔主题,切中要害。
每一个问题,都尖锐泼辣,不留情面。
整个汉东官场,都笼罩在一种前所未有的高压氛围之中。
那些曾经在国资反腐中,存在不规范行为,或者心怀鬼胎的官员,更是如坐针毡,度日如年。
而祁同伟和林轩,则始终保持着从容和镇定。
他们坦然接受调查组的约谈,实事求是地回答每一个问题,清晰明确地阐述自己的观点和立场。
他们提供的所有材料,都真实可靠,无可挑剔。
他们展现出的那种光明磊落、无私无畏的气度和胸怀,也给调查组的许多成员,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特别是调查组组长王正山,在与祁同伟和林轩进行了数次深入的交流和交锋后,心中对这两个年轻人的评价,也在悄然发生着变化。
他发现,祁同伟虽然年轻,但有魄力,有担当,更有强烈的改革意识和为民情怀。
而那个一首隐藏在幕后,为祁同伟出谋划策的林轩,更是让他感到深不可测。
林轩的思维之敏捷,眼光之长远,谋略之高深,都远超同龄人,甚至比一些经验丰富的老牌政客,还要老练和成熟。
王正山开始意识到,汉东的国资反腐,或许并不像某些人举报的那样,存在严重的“扩大化”和“选择性执法”问题。
恰恰相反,这场改革,很可能触动了一些极其顽固、极其庞大的既得利益集团的奶酪,才招致了如此强烈的反弹和攻击。
而祁同伟和林轩,正是这场改革风暴中,站在风口浪尖的弄潮儿和先行者。
王正山的心中,渐渐有了一丝明悟。
他知道,自己这次来汉东,肩负的使命,绝不仅仅是查清几个案件那么简单。
更重要的,是要通过这次调查,真正看清楚汉东的政治生态,看清楚这场改革的真实面貌,并为中央下一步的决策,提供最真实、最准确的依据。
调查组的“第一把火”,烧得异常猛烈,也异常持久。
整个汉东,都在等待着这把火,最终会烧出一个什么样的结果。
而林轩,则在这场看似被动的调查中,巧妙地运筹帷幄,引导着局势,向着对他和祁同伟有利的方向,悄然发展。
他知道,真正的较量,才刚刚开始。
他要用他的智慧和谋略,帮助祁同伟,不仅要赢得这场调查的胜利,更要赢得汉东改革的最终胜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