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八零,我从英雄模范开始
重生八零,我从英雄模范开始
当前位置:首页 > 都市 > 重生八零,我从英雄模范开始 > 第48章 传记文学

第48章 传记文学

加入书架
书名:
重生八零,我从英雄模范开始
作者:
卖文买别墅
本章字数:
4314
更新时间:
2025-05-09

怀着忐忑的心情,海津日报把修改了很多次的国内经济模式总结的文章发表在了报纸的社论板块。

刚发表之后,一个星期之内报社就收到了很多读者来信,说这篇文章给了他们很多意想不到的经验。

甚至连领导都对这篇文章进行了表扬。

说海津日报是国内第一个总结这几种经济模式的省级报纸。

因为反响强烈,所以之前一些隐藏的内容也终于可以再次展示了。

报社这边因为这篇文章在国内的媒体行业获得了很大的声誉。

与此同时,有不少人也开始讨论温州模式和苏南模式的好处和弊端。

陈青峰只不过是把这些经济模式总结了一遍,苏南模式虽然好,但是有一个问题,那就是到了最后这种集体企业到底算是企业家个人的还是算集体的?

因为产权不清晰,所以未来会导致很多问题,最显著的就是健力宝的悲剧。

陈青峰可不会为他人做嫁衣。

他的目的很明确,那就是在八十年代尽量获得原始资本的积累。

说起国内的百万富翁,陈青峰依稀记得最知名的就要属沪上的杨百万了。不过,陈清风还记得川省第一个百万富翁是靠卖蚊帐起家八六年的时候就己经名满大江南北了。

而杨百万出名,要到九十年代初的时候才开始。

也就是说,等到了84年左右,各种政策方面的顾虑基本上就消除了,除了一些国家明令禁止私人资本插手的行业之外。

陈青峰现在在等一个机会,他的磨坊那边积攒了大量可以用作饲料的粮食加工副产品,这些东西酿酒,虽然也能产生一部分的收益,但是农民那里没有钱,只有养猪才能解决变现的问题。

不过这段时间,陈青峰也开始创作小说了。

说是小说,其实就是他们家的家族史。

陈家以前在海经的时候就是大洋行的买办,但现在来看的话,其实就是职业经理人,而且他们家虽然是买办,可也为民族资本做出过一定的贡献。

于是他打算先从海军这边知名的轮船招商局开始写。

……

陈青峰凭借自己家族的记忆,还有以前长辈说过的事情?这几天一首泡在图书馆,很快就写出了第一篇大概五千多字的内容。

然后他就找到了白鹿,把稿子交给了白鹿。

“我第一次写这种文体,也不知道行不行!”

“自信点,你连社论文章都写了,有什么不行的,大不了我帮你改一改!”

当然这些都是他抽空写的,他这一个星期来这边,主要是为了参加销售处的培训。

培训很快就接近了尾声。

接下来就是销售处对他们统一进行工作安排,陈青峰主动报名,要求去南方试一试。

主要是他想去现在的温州那边看一看。

就这样,销售处的领导很快就批准了,在完成了考试更换了自己的工作证件和介绍信之后。

陈青峰就踏上了前往南方的道路。

上辈子,他回到国内在南方住过一段时间,不过那个时候己经是他在国外赚了足够的钱,财富自由之后的事情了。

此时他坐着火车,一路上睡又睡不着,坐着又难受,实在熬不住了,陈青峰才补了一张卧铺票。

想想也是,自己干嘛受这个罪。

就这样舒舒服服,一路躺着来到了温州这边。

刚一下火车,他立刻就被兜售东西的小贩拦住了。

“同志,要不要买点特产……”

“同志,我们这边有最新上映电影演员的照片,你看五毛钱一张!”

陈青峰接过来看一看,原来是前两年上映的那些老电影里的胶片,首接洗印出来的照片,有红灯记,阿庆嫂之类的。

陈青峰看着这些照片,觉得十分有趣,不过他可不想买。

一路上到处都是卖东西的。

陈青峰拿着介绍信来到了招待所,住校之后,这才发现招待所这边全都是天南海北的业务员。

尤其是中午吃饭的时候,招待所的餐厅非常的热闹。

陈青峰感受着这里的气氛,连空气中都透露着金钱的味道。

“你们听说了没有,他们这边有个矿灯大王,昨天我去人家的工厂看了,哎哟,比我们现在的加工厂都厉害,知不知道人家光是工人就请了十个,一水的机器……”

“那一天得挣多少钱!”

“谁知道……”

陈青峰听着旁边人的议论,就在这时有人凑了过来。

“同志,跟你拼个桌,你是哪个单位的?”

“我是海津钢铁厂的!”

“钢铁厂,那正好,我是这边造船厂的,不过我们那个船厂比较小,不是江南船厂!”

“那你们是造什么船的!”

“水泥船,就是湖里捕鱼的那种,你见过没有!”

水泥船,是国内某个特殊时期因为钢铁产量不足,所以批量造的一批特殊的船只,这些船利用钢网拉丝里面参加钢筋外形则用水泥固定,别看是水泥做的,却能在湖面上行驶,而且价格便宜,关键是质量还非常可靠,可惜后面逐步被铁皮船淘汰了。

“那咱们认识一下,我们钢铁厂也有做铁网子的,到时候看看有没有合作的机会!”

“哎呀,你们这种国营大厂,哪会关照我们这种小生意啊!”

“哈哈,实在不行我也学这些,温州人开个小工厂自己拧铁丝网呗!”

“哈哈……”

……

陈青峰跑到了温州这边,此时白鹭拿着陈青峰写的文章给主编看。

陈青峰上回也说的是小说,不过主编看了之后,却觉得这东西其实也不完全是小说。

“我看这种文体应该叫报告文学院比较合适,不过也算是个人的回忆录,这样吧,你发在咱们报纸副刊上面,先试试情况吧,毕竟那位陈同志能写出那么优秀的社论文章,家里的经历肯定也很传奇,而且以前企业家的经历对现在一些个体户也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那行,那我就安排登在副刊那边!”

“去吧!对了,陈同志现在去哪儿了?”

“说是去温州了,出差也不知道什么时候回来!”

错乱章节催更!
返回
指南
快捷键指南
全屏模式
上下移动
换章
加入书架 字号
调整字号
A-
A+
背景
阅读背景
错乱漏章催更
  • 新书推荐
  • 热门推荐
  •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