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幕深沉,明远堂医馆静谧地坐落于月色之下。雕花窗棂如一位婉约的诗人,漏进半缕如纱的月光,轻轻洒落在郑辰伏案的檀木桌上。郑辰趴在桌前,全神贯注,鼻尖几乎要贴到《医道秘录》那泛黄的纸页上。自从从苏璃那儿获赠祖父留下的银针和配方后,这本祖传古籍就如同具有魔力的磁石一般,每至深夜,都拽得他心尖不住发颤。
今夜,郑辰翻到“金疮论治”篇章,目光不经意扫过空白处,竟发现多出一段指甲盖大小的批注。那墨色,竟比正文还要新鲜几分。
“青霉素可治金疮感染,然需辨寒热。阳证红肿热痛者宜,阴证漫肿无头者忌。”郑辰难以置信地揉了揉眼睛,下意识地用钢笔尖在“青霉素”三个字上戳出个小窟窿。他满心疑惑,继续往下看去,更令人匪夷所思的内容出现了:“CT影像可显三焦病灶,上焦见肺纹理如云雾,中焦脾胃轮廓似山峦,下焦肾水若深潭——此乃‘现代望诊’之延伸。”
“这究竟是怎么回事?”郑辰惊愕不己,后背蹭得竹椅发出“吱嘎”声响。冷汗顺着他的脊梁骨悄然滑落,心中的疑惑如同潮水般翻涌。这本秘录乃是祖传十代的孤本,从小到大,他不知翻阅了多少遍,这些批注分明是从未见过的新内容,可那墨迹却又半点不似新近书写,反倒像是与古籍一同历经了悠悠几百年的岁月洗礼。郑辰脑海中突然闪过苏璃祖父日记里的记载,明代郑辰曾提及“后世中医式微”,难道......这批注竟是未来的自己留下的?
他的手不受控制地往后翻页,心脏跳动得愈发急促,好似擂鼓一般。在“药毒辨”章节中,一段批注让他的瞳孔骤然紧缩:“2023年7月28日,仁心堂遭‘中药重金属超标’构陷,系王建国联合恒瑞医药李总所为。对策:速查云南白药厂矿合作记录,重金购得老坑朱砂三钱......”
郑辰猛地合上秘录,胸口剧烈起伏,呼吸也变得急促起来。2023年7月28日,正是他在老家开设的仁心堂被查封的日子!当时,监管局毫无预兆地突然上门,宣称中药里检出超标汞元素。虽然后来查明是有人蓄意投毒,但医馆终究遭受重创,元气大伤。他一首以为只是普通的同行竞争,却万万没想到,背后黑手竟然是王建国与恒瑞医药!
“啪嗒”一声,钢笔从郑辰手中滑落。他呆呆地盯着秘录封面那“明远堂”三个烫金大字,思绪如乱麻般交织。突然,他想起苏璃祖父照片上的木盒,以及自己医馆匾额与明代郑辰手中物件上一模一样的印记。难道真如日记所言,他郑辰竟是穿越时空的“中医使者”,肩负着传承古法与预知未来的使命?
窗外,传来野猫轻巧踩过青瓦的细微响动,郑辰深吸一口气,努力让自己镇定下来,重新翻开秘录。越往后看,他心中的震撼愈发强烈。批注里详细记录着抗生素与中药的配伍禁忌、彩超与脏腑辨证的对应关系,甚至还有一段关于“中西医结合诊疗标准”的未来展望:“切记!不可废中医之神,亦不可拒西医之术,二者当如阴阳鱼,交融而不混淆。”
翻到最后一章“悬壶警言”,空白页上突兀地出现一行小字:“2025年冬,盛京医院顶楼天台,必遇故人。”郑辰的手指轻轻在“故人”二字上,脑海中浮现出明代郑辰照片里的雪山背景,以及王建国办公室那张如出一辙的老照片——难道,那个“故人”,便是几百年前的自己?
恰在此时,手机在裤兜里震动起来。郑辰掏出一看,是苏璃发来的消息:“刚查了恒瑞医药的招标记录,他们去年独家中标了医院煎药机采购项目。王建国今天在会议室说,要推动‘中药颗粒化改革’,取消传统汤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