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辰接到通知时正在中药房筛陈皮,裤脚沾着晒干的橘络。苏璃拽着他往卫健委跑时,白大褂第二颗纽扣还悬在半空:"辰哥,王建国这次下死手了,连患者增重记录都伪造!"郑辰却不慌不忙,从帆布包里掏出个铜扣牛皮箱:"慌什么?咱每例患者都留着'双料证据'呢。"
接待室里,王建国正唾沫横飞地比划着,郑辰"咣当"一声将牛皮箱摔在茶几上。箱盖弹开的刹那,成沓的脉案、舌苔对比照片、动态心电图报告如雪片般散落,每张纸角都盖着暗红色的患者手印。"张科长,您瞧这脉案。"郑辰拈起一份泛黄的记录,"针灸前脉滑数,痰湿重;三个月后脉缓而有力,脾虚改善——西医的BMI、血脂报告,和中医西诊数据全对上了。"
苏璃趁热打铁,将HPLC检测报告拍在伪造的增重记录上:"领导您看,这是患者药汤里黄芪甲苷的含量变化曲线,针灸配合中药治疗后,代谢相关成分浓度提升了30%!比王主任的'增重记录'实在多了吧?"她故意将"实在"二字咬得铿锵有力,眼角余光瞥见王建国的肩膀陡然僵硬。
张科长翻着脉案,突然停在一张舌苔对比照上:"这患者舌苔从白腻转薄黄,中医说法是'痰湿化热',和西医的体脂率下降确实能对应上。"他转头问王建国,"你说的增重患者叫什么名字?"王建国喉结滚动,半天才憋出个"李红霞"。
"巧了!"郑辰抽出份彩色打印件,"李大姐的减重记录在这儿呢,从82公斤到74公斤,动态心电图显示心肌缺血改善——您那份增重记录,签字栏的'李红霞'仨字,跟她本人笔迹差了十万八千里。"他掏出手机,调出患者发来的感谢视频,"大姐现在在广场舞队当领舞,要不要现场连线?"
王建国的脸瞬间涨成猪肝色,手指无意识地着U盘外壳——那上面还印着"王氏医疗器械"的烫金logo。苏璃眼尖,发现举报信里的体重秤数据格式不对:"辰哥,这数据是用Excel 2003做的,可咱们医院去年就换了新系统!"她突然想起什么,掏出自己的U盘,"我备份了所有原始数据,包括监控录像——"
话没说完,接待室的灯光突然闪烁两下。郑辰注意到王建国悄悄按了下手机,U盘指示灯诡异地熄灭。等电力恢复,苏璃的电脑弹出错误提示:"文件损坏,无法读取。"张科长的脸色沉下来:"看来得去医院调原始监控了。"
三人赶到医院时,监控室的小刘正满头大汗地擦拭屏幕:"科长,昨天的监控数据突然没了,说是硬盘故障......"郑辰盯着空荡荡的服务器界面,突然想起上个月在药材库见过的同款硬盘——标签上印着"李氏医药捐赠"的字样,在荧光灯下泛着诡异的光。
"王主任,您对这事儿怎么看?"张科长突然转身,吓得王建国后退半步。他袖口的劳力士表盘折射出冷光,与监控里凌晨撬值班室的人影手腕上的反光,分毫不差。
深夜的值班室,郑辰和苏璃对着残缺的数据发愁。突然,苏璃指着患者签名处:"辰哥,这伪造的签字,笔锋走向跟李建雄的签名一模一样!"她翻出李氏医药的合作协议,对比后脖颈的汗毛都竖了起来,"还记得李总袖口的莲花纹身吗?他和王建国,根本就是一伙的!"
话音未落,郑辰的手机震动,匿名短信跳出来:"郑辰,数据删得干净,人心删得掉吗?"他猛地抬头,看见走廊尽头的阴影里,有个穿白大褂的身影一闪而过,袖口的金属手表反光,与王建国的那块分毫不差。
窗外飘起了冷雨,郑辰摸着牛皮箱上的划痕——那是父亲留给他的老物件,跟着他熬过无数个整理数据的深夜。他知道,王建国的举报只是幌子,真正的刀刃,藏在"李氏医药"的logo里,藏在被删掉的监控数据里,藏在所有试图用"科学"名义绞杀中医的阴影里。
苏璃突然指着电脑屏幕:"辰哥!备份在云端的数据还在!看这个——"她调出份加密文件,里面赫然是王建国与李氏医药的资金往来记录,转账时间,正好是他举报郑辰的前一天。
值班室的吊扇吱呀作响,郑辰望着窗外模糊的霓虹,突然想起父亲临终前塞给他的《太医院秘录》残页,上面用朱砂写着:"医道之争,始于药柜,终于人心。"此刻,他终于明白,当王建国举着"学术造假"的大旗冲锋时,手里攥着的,从来都不是什么科学正义,而是资本递来的、沾满铜臭的屠刀——而他郑辰,必须用这箱沉甸甸的原始数据,用每一道真实的舌苔纹路,每一脉跳动的脉象,在这风雨欲来的深夜,为中医,为老祖宗的智慧,筑起最后一道防线。
牛皮箱的锁扣"咔嗒"一声扣紧,郑辰的指尖划过患者们歪歪扭扭的感谢留言,突然听见远处传来救护车的鸣笛。这笛声,像极了三年前那个暴雨夜,刺客来袭时的预警——而这一次,他不再是孤立无援的少年,他背后,有整箱的实证,有苏璃发亮的眼睛,还有无数个在针灸床上重获健康的笑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