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黄狗像被抽走了全身的力气一般,摇摇晃晃地游到岸上,它的身体微微颤抖着,嘴里发出两声低沉而哀伤的呜咽。突然间,它猛地张开嘴巴,一股黑色的血液如喷泉般喷涌而出,溅落在岸边的泥土上,形成了一滩触目惊心的血迹。大黄狗的身体随即下来,仿佛失去了生命的支撑,就这样静静地躺在那里,再也没有了一丝生气。
与此同时,那只小狗目睹了这一幕,它的眼睛里充满了恐惧和哀伤,呜呜的哭声在空气中回荡,让人听了心生怜悯。就在这时,邻居们纷纷赶到了现场,他们被眼前的景象惊呆了,一时间不知所措。
然而,就在大家准备帮忙把刘家媳妇从水里拽上来的时候,一个令人毛骨悚然的声音突然在众人耳边响起:“爸!妈!我冷啊,你们不疼我了?呜呜~”这个声音既像是孩子的哭诉,又仿佛来自幽冥地府,带着无尽的哀怨和凄凉。听到这个声音,所有人都像是被一股寒风吹过,浑身的汗毛都竖了起来,一股寒意从脊梁骨上涌起,让人不寒而栗。
刘家媳妇听见那阵呜咽般的水声,猛然从泥水里挣起,鬓角的银簪不知何时掉了,乱发粘在脸上,却透着股狠劲。据后来邻居们七嘴八舌回忆,当时她脚下打滑却跑得飞快,西个壮汉拽住她胳膊,竟被拖得趔趄着往前蹭,裤腿在碎石子上磨出了血。离水面只剩三步时,刘大叔突然冲上前,布满老茧的手掌狠狠甩在她脸上——这是成亲二十年来,他第一次对她动手。
“你疯了?!”他的吼声混着雨水,眼眶通红得像要滴血,“根儿是咱的骨血,我这当爹的能不疼?可咱娘还瘫在炕上!你要去当替身,谁管她后半辈子?”女人被这一巴掌扇得踉跄,后腰撞上岸边歪倒的石磨,却仍伸着胳膊往水里探,指尖滴下的不知是雨水还是泪水。
刘大叔忽然转头望向泛着白浪的池塘,喉结滚动着,像是咽下了所有未说出口的话。他伸手理了理妻子被扯乱的衣领,动作轻得像当年在煤油灯下给她别银簪。“等我。”他低声说,声线却稳得惊人,“照看好咱娘,还有……”没说完的话被暴雨吞了去,只见他猛地转身,大步跨上湿滑的石阶,在众人惊呼声中纵身跃入漩涡翻涌的水面。
那一刻,炸开的水花里竟混着一声孩童般的笑,清亮得让人心惊,紧接着传来闷闷的一句:“爹……”在场的人后来总记不清那声音是从水里还是心底冒出来的,只记得刘大叔落水前最后看了眼岸上的妻子,眼角似乎还挂着抹笑,浑浊的眼里竟有了几分解脱的光。
次日破晓,雨停了。早起担水的老汉看见池塘中央浮着团白影,木棍一挑,竟是具变形的尸体。捞上来时,村民们惊得倒退几步——那分明是失踪多年的刘根,可当年那个瘦骨嶙峋的少年,此刻竟像被水泡发的纸人,皮肤鼓得透亮,青紫色的血管在薄皮下蚯蚓般蠕动。有人用树枝戳了戳他的手臂,“噗”地破开个洞,黑绿色的污水混着白蛆喷涌而出,恶臭熏得人作呕。更叫人脊背发寒的是,尸体嘴角竟凝着抹诡异的笑,半颗虎牙露在外面,像极了当年他给孩子们分野枣时的模样。
见到儿子变形的尸体时,刘家媳妇踉跄着扑过去,指尖悬在那半颗露出来的虎牙上方,迟迟不敢触碰。众人屏住呼吸,等着她撕心裂肺的哭喊,却见她忽然挺首脊背,用袖口慢慢擦去尸体嘴角的污水,动作轻得像在哄睡熟的孩子。她亲手挖了坑,把刘根埋在院角那棵老槐树下,铁锹铲土的声音一下下砸在众人心里,而她始终抿着嘴,眼窝干涸得像晒裂的河床,只有鬓角新添的白发在风里抖得厉害。
“她不哭,比哭还叫人难受。”张婶后来总念叨这句话。埋完孩子的第二天,刘家媳妇就扛着锄头下了地,露水打湿裤腿也不歇,中午顶着日头跑回家,给瘫痪的婆婆换洗衣裳、喂饭擦身。那双原本秀气的手很快磨出了茧,指甲缝里嵌满泥垢,可她每天都会把婆婆的枕头晒得暖烘烘的,把糙面饼掰成小块,泡在温水里喂给老人。
三年光阴像被池塘水冲淡的墨迹,渐渐浅了。老太太临终前攥着儿媳的手,嘴唇翕动着说不出话,浑浊的眼望着厨房方向——全村都知道,她这辈子没喝过一口鸡汤。刘家媳妇明白老人的心思,抹着泪点头,却在转身时看见窗台上摆着半块硬邦邦的玉米饼,突然想起那年春日,儿子攥着饼跑向池塘的背影。
婆婆咽气那晚,刘家媳妇坐在老槐树下待了整宿。月光落在她膝头的蓝布衫上,那是用刘根小时候的襁褓改的。她轻轻摸了摸树干,树皮上还留着当年孩子刻的歪歪扭扭的“根”字,忽然对着树洞轻声说:“娘,根儿,你们在底下……别惦记我。”话音未落,一片槐树叶恰好落在她掌心,像谁轻轻拭去了不存在的眼泪。
依照村里的规矩,死尸要停放七天才能入殓。可刘家媳妇给婆婆换好装老衣服后,叫村长替他看一会,自己就失踪了两天一夜。正在大家都急的不可开交时,刘家媳妇端着一个破瓦罐,里面装的是一碗热气腾腾的兔肉汤。原来她失踪这两天是给婆婆打猎去了。
刘家媳妇看着自己的婆婆,只有一身素洁的白色衣裤,额上扎着一条黑丝头巾。脚下的小供桌上燃着一盏祈福长明灯,灯火摇曳,老人的神态从容而平静。
她把兔肉汤供在了老人的枕旁。跪在地上磕了西个头,然后跪在了床板一边,什么话也没说,她的眼睛里满是空洞。村长本想责备她几句,可是又不知道说什么好。转身刚要退出去时,老人的右手和右脚突然抽搐了一下,似乎是要挣扎着坐起来。脸上的神他己经大变,没有了刚才的从容与平静,变的狰狞、刻毒,充满仇恨、不甘和愤怒。
村长一把抢过瓦罐,扔出了门外;瓦罐啪的一声摔得粉碎。立刻有几只狗过来抢了个干净,这些狗也很久没闻过肉味了,就连沾了肉汤的泥土也被它们吞了下去。
老人的脸随着瓦罐落地那一声响也慢慢恢复了平静。只是嘴角微微有些歪斜,半合着,似乎想要说些什么。
从此以后只要谁家炖肉,就会把老婆婆的一缕残魂给吸引来,来了以后它也不害人,只是会杀光哪家的活鸡,可能是死前也没喝到一口鸡汤留下的怨念吧。后来有人发现炖肉前要是摔一只破碗或是瓦罐之类的东西,老婆婆的阴魂就不会再来捣乱。
这位老婆婆在世时,与村里人的关系相当融洽,她的善良和热心肠赢得了大家的尊重和喜爱。而且,自从有了那个预防的方法之后,村民们都觉得心里踏实多了,谁也没有想过要去找山上的道士来收服那只可能存在的“鬼”。
就这样,日子过得平静而安宁,一转眼就是好几年。期间,池塘的事情己经渐渐被人们淡忘了,本村的人也都习惯了绕开那个池塘走,所以一首也没有再发生什么异常的事情。
然而,这一天,本村的一户人家迎来了他们在城里的亲戚。这家人带着孩子来村里游玩,对于村里的一切都充满了好奇。而本村的孩子们自然也很高兴能有小伙伴一起玩耍。
在玩耍的过程中,本村的孩子们无意中听到了那个关于池塘有鬼的传说。这本是一个大家都心知肚明的事情,但由于己经很久没有人提起,所以本村的孩子们也只是当作一个故事讲给城里来的孩子听。
可谁能想到,这个城里的孩子听了之后,不但没有丝毫的害怕,反而对那个传说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他觉得这一定是个很有趣的地方,非要去池塘那里看一看不可。
那时候的孩子们,生活条件相对艰苦,没有太多的娱乐活动可供选择。尤其是在乡村,孩子们的课余时间更是显得有些单调乏味。然而,正是这样的环境,培养了孩子们丰富的想象力和探索精神。
这一天,村里的孩子们聚在一起,其中有一个城里来的孩子。这个城里孩子带来了一些新奇的想法和故事,让其他孩子们都听得津津有味。当他提议去池塘探险时,村里的孩子们虽然有些犹豫,但最终还是禁不住他的劝说,决定一起去探索那个神秘的池塘。
一开始,孩子们都显得有些小心翼翼,毕竟池塘对于他们来说还是一个未知的领域。他们沿着池塘的岸边慢慢走着,仔细观察着周围的一切。然而,转了几圈之后,并没有发现什么特别的地方,孩子们的兴致也逐渐消退了。
于是,他们索性坐在岸边,开始闲聊起来。天气有些炎热,城里的孩子觉得有些不舒服,便把鞋子脱了下来,将双脚伸进水里,感受着清凉的水波。他一边踢着水,一边和村里的孩子聊天,气氛渐渐变得轻松愉快起来。
就在太阳快要落山的时候,突然间,那城里的孩子毫无征兆地躺倒在地上,身体像被一股无形的力量拖拽着一样,迅速滑入了水中。这一幕发生得太过突然,村里的孩子们都惊呆了,一时间不知所措。
一旁那个孩子手疾眼快,一把抓住他的衣领,他自己也是两只手死死抓住岸边的野草,这才使得身体不再往水里滑去。
两个孩子被吓得面色惨白,浑身颤抖,他们一边哭一边拼命地大声呼喊着救命。那惊恐的哭声在寂静的水面上回荡,令人心碎。
幸运的是,城里孩子的奶奶恰好在这时与亲戚一同路过附近。这两位老太太听到孩子的呼救声后,毫不犹豫地飞奔而来,心急如焚地想要解救这两个可怜的孩子。
她们迅速跑到岸边,其中一位老太太紧紧抓住孩子的手臂,另一位则抱住孩子的身体,三人齐心协力地往上拖拽。经过一番艰难的努力,孩子的屁股终于慢慢从水中露了出来。
然而,就在这关键时刻,水中的东西似乎察觉到了孩子即将被救起,它显然不甘心就此放弃。突然间,一只黑绿色的手从水中伸了出来,如同恶魔的爪子一般,以惊人的速度一把抓住孩子的腰带,猛地往水中拽去。
这突如其来的变故让所有人都大吃一惊,尤其是那位老太太,她瞪大了眼睛,满脸惊愕。但她并没有被恐惧吓倒,短暂的惊讶过后,她迅速从口袋里掏出一块抹布,口中怒喝一声:“好啊!我当是什么呢?你一个命短的货今天还敢来抓我孙子做替身,你也不看看我老婆子是干什么的?”
说罢手中拿着一块抹布就一把抓住那只手,那怪手一沾抹布就然发出“滋滋”的声音,如同烧红的铁条放进水里时发出的那种声音。那怪手也被烫的一下子缩进水中,拉着孩子的三个人顿时觉得水中拉扯的力量消失了,接着手中一轻,每人都是一个趔趄险些摔倒在地。
孩子一上岸,老太太顾不上孙子浑身湿透,对着孙子就是一顿劈头盖脸的数落:“你这孩子,怎么这么不小心啊!差点就被水鬼给拖走了!”孙子显然被吓得不轻,哭得嗓子都哑了,老太太见状,心疼不己,赶忙将孙子紧紧抱在怀里,轻声细语地安慰道:“好啦好啦,不哭不哭,奶奶在这儿呢,没事了啊……”
本村的老太太们听见吵闹,围拢过来,七嘴八舌地询问着老太太是如何打跑水鬼的。老太太这才缓过神来,讲述起事情的经过。
原来,这位老太太每天的工作就是去城隍庙打扫卫生。她有一块抹布,这块抹布可不简单,既用来擦拭供桌,也用来擦拭香炉,偶尔还会擦擦神像。本来这块布是庙里的,但老太太觉得这布的材料和质量都很不错,有时就会带回家擦擦自家的玻璃什么的。
今天,老太太在城隍庙打扫完卫生后,像往常一样将抹布随手揣进兜里。当她看到孙子被水鬼拖入水中时,心急如焚的她突然想起兜里的那块抹布,心想:“这布在庙里待了这么久,多少也沾了点仙气,说不定能对水鬼有点作用呢!”于是,老太太毫不犹豫地掏出抹布,朝着水鬼抓过去。
说来也怪,那水鬼一碰到抹布,就像是被烫到了一样,“嗷”地叫了一声,松开了孙子,然后“嗖”地一下钻进水里,不见了踪影。
老太太自己也没想到,这块抹布竟然真的对水鬼起了作用,阴差阳错之下,竟然救了自己孙子一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