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老实知假造假的事被发现了,所幸控制得及时,没有出什么纰漏。但是在李瓶儿心里,己经深深地种下了成见。
她从东京请来了一位叫王仲的名匠人来西山,替茶场诊断一下管理的症结。
“五娘,这个王仲真的管用吗?要花费你那么多银子?”如意儿怕李瓶儿的银子打水漂。
“应该是有用的,此人外号茶博士,论起资历,他可以算得上是茶叶行会里的大师了。平日里在各大茶庄和贡茶园院里,都有他的一把交椅。”李瓶儿解释道。
“那他是专业人士了。这个茶博士平时都是怎么工作的呀?”如意儿年纪小,对万事都充满了好奇。
“《东京梦华录》里讲过,专业的品茶师辨茶品第,必先嗅其香,观其色,咀其味。大概就是这样的工作了吧。"李瓶儿正说着,突然刹车了。她想起这个年代,梦华录还没有写出来,险些穿帮,吓得她一身冷汗。
如意儿没有发现李瓶儿的紧张,只知道五娘子懂得真多。
不一会儿,王仲就来了。
李瓶儿非常客气恭敬地接待了王仲,跟他说明了西山茶场的现状。
王仲也是个爽快人,立刻决定在西山视察一圈,再作决定。
他们来到茶仓,里面大部分的货都己经制成茶砖发往南洋了,还剩少部分茶叶,用麻袋装着。
“王先生,这些是今年的新货,麻烦你鉴定下。”李瓶儿指着麻袋说。
王仲围着麻袋转了两圈,又打开麻袋,抓了一把里面的茶叶仔细研究。
"五娘子且看。"王仲突然拿出一个竹制的量斗来,斗口倾斜,褐色的茶末簌簌落下,在晨曦中泛着诡异的油光。,"这落下的都是下等茶青,上等茶青全在量斗里。我看过你的账簿,今年的产量虽高,但上等茶青的量太少。目前你是做户部指定的皇商,还体会不到这个弊端。假如未来你要自己去销茶叶了,对方买家可不会管你的身份,他们一定会按品级来买茶的,你的上等茶青太少,就赚不到钱!”
王仲寥寥几句话,就把西山茶场的生产弊端点出来了。
“王先生不愧是知名的茶博士!”李瓶儿赞扬道,“还请王先生指点我们西山茶场的改革方向,帮我们变得更好。”
“五夫人谬赞了。这西山茶场的茶叶产量可观,但质量参差不齐,还是跟茶农的责任心相关。”王仲分析道。
“茶农的责任心?”李瓶儿第一次听说。
“茶农在种植的过程中太随意,没有注意到天时,也不讲究采摘时间,会首接影响茶叶的品质。茶叶就像个姑娘,养得不好,品质出不来。摘的时间不对头,叶子也会废掉。”王仲慢条斯理地回答。
王仲的话让李瓶儿不得不反思自己管理当中的不足之处。经过深思熟虑,她找来了地保王二,宣布了一个新的决定,在西山施行永佃权。
“永佃权?” 茶农们面面相觑。
在他们世代耕作的土地上,从未听说过"永佃"二字。
李瓶儿命人抬出三丈见方的红木牌,墨迹淋漓地写着:"凡自愿承佃者,永享土地使用权,丰年歉年按六西分成,绝不允许转卖典当。"
“大家都知道,西山茶场是朝廷指定的南洋贸易供货商,咱们的茶叶品质关乎朝廷。但有些事还是要立规矩,才能有好的结果。”李瓶儿指着牌子又说,“施行永佃权,实质上是"田底权"与"田面权"的分离。”
“什么是田底权?什么又是田面权?”众人不解。
“田底权就是我保留土地所有权,田面权就是你们通过契约获得永久耕作权。”李瓶儿解释道,“你们每年只要缴纳一些固定的费用,我姑且叫这个作茶引钱吧,交了少量的茶引钱,你们就可以不受任何限制地耕种,等收获了茶叶,卖掉以后,咱们西六分,我西你们六,这个方案怎么样?”
听到李瓶儿的解释,茶农们聚成一团,窃窃私语。
经过讨论,大家终于达成了一致。王二代表大家走出来说:“五娘子,如果你真的能按照这个方案来,那我们大家伙都非常愿意按照你说的,依永佃权管理土地!”
“很好。那么接下来,我会把一些标准制定出来,大家共同遵守!”李瓶儿一脸认真。“茶叶要分品级,为了公平起见,这个任务就要请茶博士王仲来操作了。”
秋阳西斜时,二十七个茶寮的灯火连成星河。王仲站在高处,看着茶农们用新制的竹制茶筛分拣鲜叶。
王仲亲手设计了"三阶九级"的品鉴方法,将茶芽分为凤目、雀舌、麦粒三个等级,再按色泽、香气、滋味细分为九等。
"茶叶和树叶的重量是不一样的,一方槐树叶比一方茶叶重二两西钱,一方柳树叶比一方茶叶重一两八钱,一方银杏叶比一方茶叶重二两三钱。每次以茶砖交货,砖砖过秤。假如有人掺假售假,便按《宋刑统》私造假货律,黥面断指!"王仲宣布了新规定。
“交了茶引钱,这土地便是你们自己的了,按照西六分,你们会占得收入的绝大部分。我相信,谁都不会傻到给自己的生意捣乱的。”李瓶儿笑着说。
众人一听,觉得在理,纷纷积极地响应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