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忆的声音
记忆的声音
当前位置:首页 > 历史 > 记忆的声音 > 第0059章 李斯:从厕鼠到丞相的传奇人生

第0059章 李斯:从厕鼠到丞相的传奇人生

加入书架
书名:
记忆的声音
作者:
木远帆
本章字数:
5504
更新时间:
2025-04-02

李斯出生于战国末年的楚国上蔡,年少时不过是郡里的一个小吏。

这份平淡无奇的工作,并未消磨掉他对世界的好奇心和对命运的不甘。

真正触动他心灵的,是一次在厕所和粮仓的偶然经历。

他看到厕所里的老鼠,吃着脏东西,见到人或狗就惊恐逃窜;而粮仓中的老鼠,吃着囤积的粮食,居住在宽敞的屋子,不用担心人或狗的惊扰。

这强烈的对比如同惊雷,在李斯心中炸响,让他深刻意识到,一个人的地位和命运就如同这老鼠一般,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所处的环境。

他不甘心像厕所里的老鼠那样,在卑微和恐惧中度过一生,决心寻找改变命运的机会。

于是,李斯辞去小吏之职,前往齐国,拜在荀子门下学习帝王之术。

荀子虽是儒家代表人物,但他的思想融合了儒法两家之长,强调礼法结合,这为李斯日后的法家思想奠定了基础。

在荀子的教导下,李斯如饥似渴地学习,深入研究各国的政治、经济、文化和军事状况。

他不仅掌握了丰富的理论知识,还培养了敏锐的政治洞察力和卓越的分析问题能力。

他清楚地认识到,战国时代的纷争需要强大的法治和集权来结束,而法家思想正是实现这一目标的有效途径。

学业有成后,李斯分析了当时各国的形势,认为楚国政治腐败,其他诸侯国也日益衰弱,唯有秦国国力强盛,有统一天下的趋势。

于是,他毅然决定前往秦国,开启了自己新的人生篇章。

初到秦国,李斯幸运地得到了丞相吕不韦的赏识,被任命为郎官。

这一职位虽然不高,但为他提供了接近秦王嬴政的机会。

他凭借自己的才华和智慧,很快得到了秦王的注意。

他向秦王嬴政提出了“灭诸侯,成帝业,为天下一统”的战略构想,建议秦国抓住时机,利用各国之间的矛盾,各个击破。

这一建议得到了秦王的高度认可,李斯也因此被提拔为长史。

然而,秦国的发展并非一帆风顺。

韩国派水利专家郑国入秦,建议秦王在泾水和洛水间穿凿一条大型灌溉渠道,企图以此削弱秦国国力,避免其伐韩。

这一阴谋被识破后,秦国宗室大臣们纷纷要求秦王驱逐六国客卿,认为他们都是为了本国利益而来,会对秦国造成威胁。

秦王嬴政一时被情绪左右,下达了逐客令。

李斯也在被逐之列,但他不甘心就此离开秦国,失去实现自己抱负的机会。

于是,他写下了著名的《谏逐客书》。

在书中,他列举了秦国历史上商鞅、张仪、范雎等客卿为秦国做出的巨大贡献,指出“不问可否,不论曲首,非秦者去,为客者逐”的做法是错误的,会让秦国失去人才,最终导致国家的衰落。

这篇文章言辞恳切,论据充分,逻辑严密,深深打动了秦王嬴政。

秦王嬴政醒悟过来,立即撤销了逐客令,并恢复了李斯的官职。

此后,李斯更加受到秦王的重用,被提拔为廷尉,成为秦国的重要大臣。

在秦王嬴政统一六国的过程中,李斯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他制定了一系列行之有效的战略和策略,为秦国的军事行动提供了有力的支持。

在外交上,他采用“离间计”,派人携带大量金银财宝到各国活动,贿赂各国的权臣,离间各国之间的关系,破坏他们的合纵联盟,为秦国的军事进攻创造有利条件。

在军事上,他主张集中优势兵力,各个击破,先灭弱小的韩国,再依次消灭其他国家。

公元前230年,秦国首先派内史腾率军攻灭韩国,拉开了统一六国的序幕。

此后,秦国按照李斯的战略部署,先后灭掉了赵、魏、楚、燕、齐五国。

公元前221年,秦国完成了统一大业,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大一统的中央集权国家。

统一六国后,李斯又协助秦始皇建立了一套全新的政治制度。

他反对分封制,主张实行郡县制,认为分封制会导致诸侯割据,不利于国家的统一和稳定。

秦始皇采纳了他的建议,在全国范围内推行郡县制,将全国分为三十六郡,郡下设县,郡守和县令都由中央首接任命。

这一制度的实施,加强了中央对地方的控制,巩固了国家的统一。

此外,李斯还参与了统一文字、货币、度量衡等工作。

他以秦国的小篆为基础,整理出一种更加规范、统一的文字,在全国范围内推广使用。

这一举措促进了文化的交流和传播,对中国历史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他还统一了货币的形制和重量,规定全国使用圆形方孔的半两钱,方便了商品的流通和经济的发展。

同时,他统一了度量衡标准,使全国的计量制度得到了规范和统一。

公元前210年,秦始皇第五次巡游天下,李斯、赵高和秦始皇的幼子胡亥一同随行。

在返回途中,秦始皇在沙丘平台突然病逝。

秦始皇临终前,留下遗诏,让长子扶苏回咸阳主持丧事,并继承皇位。

然而,赵高为了自己的私利,企图篡改遗诏,立胡亥为帝。

赵高深知李斯在朝廷中的地位和影响力,要实现自己的阴谋,必须得到李斯的支持。

于是,他找到李斯,用权力和利益诱惑他,威胁他如果不支持胡亥即位,扶苏即位后一定会重用蒙恬,而他李斯将失去丞相之位,甚至会有性命之忧。

李斯起初坚决反对,认为这是违背先帝遗愿和国家大义的行为。

但在赵高的软硬兼施下,李斯最终屈服了。

他为了保住自己的权势和地位,与赵高合谋,篡改了秦始皇的遗诏,赐死扶苏和蒙恬,立胡亥为帝。

沙丘之变是李斯人生的一个重大转折点。

从此,他陷入了权力的漩涡,无法自拔。

胡亥即位后,在赵高的怂恿下,实行了更加残暴的统治,百姓生活苦不堪言。

李斯虽然心中忧虑,但为了保住自己的地位,他不得不迎合胡亥和赵高。

他提出了“督责之术”,主张君主通过严厉的刑罚和监督来控制臣民,以维护自己的统治。

这一主张进一步加剧了秦朝的社会矛盾,使秦朝的统治陷入了更深的危机。

随着时间的推移,赵高的权力越来越大,他与李斯之间的矛盾也日益尖锐。

赵高为了独揽大权,设计陷害李斯。他故意让李斯在胡亥玩得正高兴的时候进谏,引起胡亥的反感。

然后,他又在胡亥面前诬陷李斯父子谋反,说李斯的儿子李由担任三川郡守期间,与起义军勾结,企图推翻秦朝的统治。

胡亥听信了赵高的谗言,将李斯逮捕入狱。在狱中,李斯遭受了残酷的刑罚,但他始终坚信自己对秦朝的忠诚,希望有一天能够向胡亥说明真相。

他多次上书为自己辩解,但这些上书都被赵高截留,根本无法送到胡亥手中。

公元前208年,李斯被判处腰斩之刑,夷灭三族。

在被押往刑场的路上,李斯回头对儿子说:“吾欲与若复牵黄犬俱出上蔡东门逐狡兔,岂可得乎!”这句话充满了对过去平淡生活的怀念和对自己命运的悔恨。

曾经权倾一时的丞相,最终落得如此悲惨的结局,令人唏嘘不己。

李斯的一生,是波澜壮阔的一生。

他从一个普通的小吏,凭借自己的才华和努力,成为秦朝的丞相,辅佐秦始皇统一六国,建立了不朽的功勋。

然而,在权力的诱惑面前,他迷失了自我,最终成为权力斗争的牺牲品。

他的故事,不仅是个人命运的写照,也反映了封建社会权力斗争的残酷和人性的复杂。

错乱章节催更!
返回
指南
快捷键指南
全屏模式
上下移动
换章
加入书架 字号
调整字号
A-
A+
背景
阅读背景
错乱漏章催更
  • 新书推荐
  • 热门推荐
  •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