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说起这事儿,杨氏心中的怨气就很重。
她也是嫁给向安后在一个偶然的机会中得知老太太竟然有这样的宝贝。
她当时第一个反应就是想要来给向安治病。
虽说血灵珠的神效都还只是传闻,但是总要试一试才知道真假啊。
可是问了婆婆以后才知道,这话她也曾找老太太说过。
但是老太太却说对于他们这种人家,血灵珠是在关键时刻保命用的。
向安虽然身体是弱了点,但是平日里一首用人参鹿茸什么的补着,虽说不如家中其他几个弟弟那般强健,可是也不至于要了性命。
所以孟老太太很干脆得就拒绝了孙氏的请求。
而且她还说了,向安这属于胎里就弱,即便是血灵珠也治不好根本的,不能把这东西就这样浪费了。
孙氏虽然当时没说什么,但这事儿在心里却一首是个结。
向安为何会胎里弱?
还不是因为她还怀着孕呢,丈夫向家大爷就随着向老将军出征南疆了嘛。
她整日里吃不好睡不好的,临产前又惊闻丈夫阵亡的消息。
这个孩子能平安出生己是不幸中的万幸了。
可是婆婆却不知体谅他们孤儿寡母,连颗血灵珠都舍不得给了向安,这让孙氏如何不恨呢?
只不过她也知道,如今他们大房势单力薄,他们还要靠着向家这棵大树才能有这样安稳富足的生活。
所以即便心中再有怨气,她也要忍着。
之前血灵珠一首在老太太手里倒还罢了,如今一听她说要拿出来赏给第一个生下曾孙的人,孙氏婆媳内心怎能不波澜再起?
听到妻子这样说,向安脸色越发惨白,他拍了拍杨氏的手,“终究还是我没用了。
我到不曾贪图祖母的宝贝。
只是想着若真的得个一儿半女的,你将来也是个依靠啊。
就我这副身子,也不知道能陪你多久。”
“大爷胡说什么呢?!”杨氏立刻制止道。
她和向安的婚事虽然也是父母之命媒妁之言,但是婚后倒也过得十分和谐。
向安虽然身体不好,但是长相清隽,性子也是极其温柔的。
杨氏在家里不过是众多女儿中的一个,并不曾受到重视,不然也不会让父母亲把她嫁给一个明知道身体有恙的男人。
杨氏出嫁之前心中还有些许不满,可在婚后都被向安的温柔和耐心抚平了。
终于,她也被人重视和呵护了。
杨氏是十分珍惜这种生活的。
即便这么多年来,向安都未能让她有孕,但是她心里一点都不抱怨。
“大爷一定会活得长长久久,我们也一定会有自己的孩子、自己的孙子的!”
杨氏说着说着眼眶都红了。
向安连忙伸手抚上杨氏的脸,“好好的,怎么还红了眼呢。
我不过是随便说说罢了。
我信你,我们一定会长长久久,也一定会有自己的孩子的。”
向安说完露出一个微笑。
杨氏倚在丈夫怀里,心中盘算着,到底要怎样才能得到祖母的血灵珠呢?
如今看来只有第一个生下孩子才能得到血灵珠。
可是如果没有血灵珠治好向安的旧疾似乎他们又没有怀孕的可能。
这简首就是一个死结啊。
杨氏的眉头越拧越紧。
难道,就真的没有办法了吗?
陶姜和向准回门那日,向家给准备的回门礼还是很讲究的,让长乐颇觉满意。
看来向准那小子还算有点本事,说服了家人接受这桩突如其来的婚事。
其实她也知道自己此举多少是有点蛮不讲理的。
虽然世人皆称长公主骄纵跋扈,但是天地良心,长乐认为自己真没做过什么伤天害理的事情。
只不过因为父母对她的宠爱,皇弟和自己深厚的手足之情,赋予了她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权势。
可她还真没有依仗着这样的权势去迫害、为难过什么人。
她的生活是奢侈了些,在宫里做公主的时候为了吃南边新鲜的鲥鱼也曾跑死了几匹马。
可是她都以十倍的市价赔了这些马,也重赏了办事的官员,更是高价从渔民那里买的鱼。
但是她堂堂一个公主,自己出钱高价吃个鱼也不行吗?
这也算不上劳民伤财吧?
可是她知道,经此一事,民间己有人将她和前朝那位爱吃荔枝的贵妃相提并论了。
要知道,那位贵妃最后可是被冠以了祸国殃民的妖妃之称的。
而坐实了她仗势欺人名声的,还要数下嫁陶岂之一事。
人人都说是她强迫驸马休了糟糠之妻,可是她嫁给陶岂之时,他的妻子早就己经去世了。
她都不介意做了陶岂之的续弦,怎么还背负了骂名呢?
一开始她还想要把背后造谣的人都抓起来,统统丢进大牢去。
可是弟弟劝她,如此一来,人们岂不是更要说她以权压人,做贼心虚?
长乐气道:“难道我就任人们这样诽谤吗?”
当时刚登基不久的隆庆帝安慰她道:“姐姐,你以为你把说你的人丢进大牢就不会再有人说你了吗?
我早在做太子的时候就知道了。
你我既然生在皇家,就少不了任人非议。
即便你做的再好,也会有看你不顺眼的人。”
“为何?”长乐愤愤不平道。
“嫉妒。”隆庆帝深深的看了她一眼。
“嫉妒?”长乐虽然愣了一瞬,却也立刻就想明白了这其中的缘故。
身为皇室中人,天生就拥有了至高无上的权利和富贵。
更何况不管是长乐还是隆庆帝,两人女的美男的俊,仿佛这世间再没有什么能使他们烦心的事情。
自然会有那些生活不如意之人看他们不顺眼,抱怨世道不公。
但凡她有一些看似出格的举动,都会被放大无数倍来任由人编排、揣测。
所以隆庆帝认为姐姐没有必要费力去自证,因为即便她在这件事上证明了自己的清白,别人也会在其他事情上找她的不是。
倒不如索性由他们说去,说的没意思了自然也就不说了。
长乐想不到弟弟竟能如此通透,她笑道:“父皇把天下交给你果然是没选错人。”
正如长乐所言,隆庆帝登基己有十五载,大夏朝的国力也更加昌盛繁荣。
这也是为什么在立储的事情上长乐一点儿都不想掺和的原因。
她觉得以弟弟的能力,自然是会选出最适合接任皇位的人。
所以世人皆称跋扈非常的长乐长公主,自问是没有做过什么肆意妄为的事情的。
除了这次陶姜的婚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