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部侍郎既受皇命,将往陕晋治河。此任看似劳苦,然事成,必为不世之功。
此工部侍郎周全,乃辽东边防学院毕业,身为高级研究员。
昔日,周全曾投身于五年之全国调研诸事,其间屡进颇具建设性之策。
其后,周全为朱元璋征辟,入工部任事。凭借才具,渐升至工部侍郎之位。
周全伊始至山西之地,与布政使华克勤行交接之事。
修筑河堤与于河段植草木诸般事宜,皆需详加磋商。
待基本之执行计划拟定后,周全与华克勤同往黄河河段,以作现场勘察。
黄河泛滥后,河段之处,浊流汹涌,漫溢横流,周遭一片汪洋,残枝败叶随波逐流,沿岸田舍倾颓,泥沙淤积,满目疮痍之象。
华克勤望泛滥之黄河,叹曰:“黄河泛滥,浊浪滔天,田舍倾颓,百姓受灾,治水之事,刻不容缓,吾等当竭尽全力,以解民忧啊!”
周全言:“华大人,此事切勿操切。且先观哪段河段治理稍易,由简至难,徐徐为之。”
华克勤问曰:“不知此番修理河段,需征调民夫几何?”
周全道:“此事己禀明陛下。此次修理河段,征调民夫,主力不以徭役之法,而用灾民充之。余者再于他处征调,每日予其工钱。”
华克勤听闻周全所言,心中忧虑顿生,不禁蹙眉道:“周大人,以灾民充作修河主力,再于别处征调民夫并每日给予工钱,此计虽善,然山西财政恐难承受。
如今黄河泛滥,民生凋敝,山西多地亦受灾严重,此前赈灾己耗费诸多钱粮。
今若再于修河一事上开支如此巨大,朝廷拨下的赈灾钱粮本就有限,既要赈济灾民,保障其基本生计,不致饿殍遍野,又要应对修河之工钱支出,实是捉襟见肘。
山西财政,向来并无太多盈余,如今这般,恐如负重之舟,不堪重负啊。
且不说修河工期长短未知,每日工钱所需便是一笔不小的数目。
若财政一旦支撑不住,修河之事中途停滞,那便前功尽弃,届时黄河水患未除,又添诸多麻烦,百姓更受苦楚。
再者,若因工钱不能及时发放,惹得民夫怨声载道,生出变故,亦是棘手。
周大人,此事还需从长计议,务必寻得两全之策,既能顺利修河治水,又可保山西财政平稳,不致引发更多祸端。”
周全见华克勤满脸忧虑,遂说道:“华大人,且放宽心。此番以工代赈之法,实乃一举两得之策。
以灾民为主体参与修河,看似支出工钱,然细算之下,却大有裨益。
灾民本就需朝廷赈济,若单纯发放钱粮,不过解一时之困,且易滋生懒惰之风。
今让其参与修河,以劳作换取工钱,既能得赈济之效,又能激发其自救之心,重拾生活希望。
至于招募之辅助民夫,人数相较灾民主体为少,所需工钱亦在可控范围。
如此,赈灾与治河同步推进,既解黄河泛滥之患,又赈济受灾百姓。
再者,河患既除,日后山西之地可保长久安宁,农业生产得以恢复,商贸往来亦可重兴,此乃长远之利。
从短期看,虽有工钱支出,但长远观之,实乃为山西未来奠定根基,并不会给财政带来难以承受之压力。
华大人,还望明察此中深意,与我等齐心协力,共赴治水大业。”
华克勤闻罢,微微颔首,面露赞同之色,称道:“周大人所言极是,如此举措,果真是一举两得之妙策啊。”
旋即,华克勤又问:“只是这水泥需从辽东调运,路途迢迢,恐需不少时日啊。”
周全道:“华大人,莫非忘却万民商会乎?据在下所知,山西之地便有其分布,水泥诸事,万民商会皆有代理。只需知会其一言,水泥便可速集于此。”
周全续言:“华大人,您持朝廷文书往见万民商会分部管事,彼自当妥善安排,诸事定有着落。”
华克勤颔首称是,一日考察既毕,便随周全返回府衙。
二人方返府衙,便有吏员趋前禀道:“大人,晋商前来求见。”
周全与华克勤相视一眼,旋即华克勤道:“请其入内。”
两位晋商代表步入府衙,行礼道:“见过华大人,这位……想来便是周侍郎了。”
周全心下稍感意外,自抵山西,他露面次数寥寥,然此辈竟能识得,想来晋商于山西之能,着实不可小觑。
两位晋商转而又向周全躬身行礼。
华克勤发问:“不知二位此番前来,所为何事?”
晋商答曰:“华大人,闻朝廷遣周侍郎前来治理黄河,料想治河所需材料甚巨,我等特来襄助。”
华克勤心中暗哂,此等晋商岂会如此善心?前时黄河泛滥,灾民遍野,未见其出分毫钱粮,今此说辞,何人能信?
周全开口问道:“哦?不知二位此次于修建黄河河堤与治理黄河一事,打算出资出粮几何?”
晋商闻言,神色一滞,他们本意来此,并非是要出钱,实则是想从中获利。
自胡惟庸一案后,晋商于山西的部分门道就此断绝。虽仍有向关外贩卖物资之举,却终究不比往昔陆仲亨在时那般顺遂便捷。
且治理黄河非一朝一夕可竟全功,所需材料数量堪称天文数字。如此绝佳的盈利时机,晋商岂会轻易放过。
晋商赔笑说道:“周侍郎误会啦,钱粮方面,我等实实力不从心。但修筑堤坝所需的材料,我等倒是能够助力筹措。”
周全道:“哦?不知二位意欲向朝廷捐助多少修筑材料?”
晋商面色瞬间一苦,他们可从未提及“捐”字,分明是想售卖材料以谋利。
晋商忙道:“周大人误会了,我等家底本就单薄,实无捐输之力。不过帮朝廷筹措些建筑材料,倒还可行,我等也只求从中获些微利以养家糊口。”
周侍郎笑道:“哦,原来如此。既尔等家底不厚,且此乃朝廷关乎民生之大事,本官亦不能令尔等犯难,否则恐误朝廷要事。故而,筹集建筑材料一事,便不劳二位费心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