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栀感慨,这真是原生态的农庄啊。
“咳咳……“”泥土扬得她不由咳嗽起来。
梁美慧连忙递上一块帕子,“捂住脸。”
前面,林建民跟好几个古代装扮的男子说起话来。
站在前面的那个老头吆喝了一声,没过一会儿,又有好几个人从田间地头冒出来,开始搬运起车上的番薯土豆。
林栀和家里人下车,走过去。
林建民给他们介绍,“当初买庄子,有个硬性要求,就是得把庄子里的佃农庄户一起买下来,没办法分开买。”
他介绍道:“这是一家人,恰好姓庄。”
“这是庄老头,这是庄老太,那是老夫妻的两个儿子,还有两个儿媳。你们几个小的就叫他们庄大叔、庄大婶,庄二叔、庄二婶。”
“那几个年轻的,跟你们年纪差不多的是他们的第三代,分别是庄大叔庄大婶,还有庄二叔庄二婶分别生的两对双胞胎,叫做庄大庄二,另外一对双胞胎是庄三庄西。”
林栀没想到,人家取的名字这么简单粗暴,但也是真的好记。
她一下子就记住了。
庄家人听到林建民在介绍他们,连忙过来行礼。
“参见各位老爷娘子小少爷!”
林建民连忙阻止他们想要跪下去的行为,说道:“昨天不是说过了吗?不用跪,就这么站着说话就行了,也别喊什么老爷。”
他可不服老,他还年轻着呢。
林建民想了想,道:“以后你就喊我大东家,这是我的娘子,你就喊东家娘子。”
“那是二东家。”林建民指着林卫东说道。
他逐一介绍过去:“这是二东家娘子,那是三东家,那是三东家娘子。”
“这几个都是我们的孩子,就喊他们……”
庄老头连忙道:“这是东家大少爷,东家二小姐,东家小少爷,对吧?”
一脸期待赞扬的样子。
林建民扶额。
看来也是纠正不过来了,少爷就少爷吧。
这样喊也行。
等庄家人搬番薯土豆往仓库去,走远了,两个衙役也跟林卫东去那片荒地丈量了,林建民说道:“没办法。一家一首都住在庄子上,也不好把他们赶走。”
周红梅说道:“我们刚才还在讨论要不要买人呢,没想到这边己经自带买上了。”
“不过也可以,把他们当成雇佣的呗。之后每个月给他们发工钱就行了。”
大家都很赞同。
林栀看过去,庄家人都特别的瘦。她都不明白他们是怎么有力气扛得起肩上的番薯土豆。
她和顾楠一起扛一箩筐的番薯,都累得慌。
还是没干惯农活。
走到半路,庄大叔、庄大婶连忙跑过来,“二小姐,三少爷,我们来搬就行了,你们快歇歇去。”
林栀都没来得及阻止,就被他们几乎是抢走了那一箩筐番薯。
力气之大,让她咋舌。
别看人家瘦,那力气比两个她还要大。
感觉庄家人见到他们也很拘束,林栀就没急着和他们聊天。
她挥手道:“顾楠,我们去主家的房屋看看。”
刚才大伯己经跟他们简单介绍过了,这个田地上有两处屋子,一处就是原本主家的宅子,另外一处就是庄家人的宅子。
主家住的宅子比庄家人住的房子要好,就在不远处,很显眼。
林栀走过去,打开门时,迎面就吹来一阵灰尘。
走进去,更是发现为数不多的家具上面也全都是灰尘。
“这是多久没住过了?”
才说完,林诚就提着一桶水进来,“我爹说,去年这个主家就把庄子上所有产出的粮食都给运走了,接着就挂出这个庄子。庄家人只得到了一点点粮食,熬过冬天。”
“这个屋子也是很久没有住人了,庄家人也不敢进来。”
“来吧,打扫一下。”
林栀主动接过抹布,林诚侧身躲过,说:“我跟林楠打扫就行了,你去外面整理一下院子吧。”
也没什么整理的,林栀走出去。
估计原来的主家也不在这里常住,所以建的屋子都是用土砖,只有主屋的地面是用了青石板。
正好,周红梅三位掌家的女士走进来。
林栀走过去,道:“娘,大伯娘,小姑,我们以后重新起一间宅子吧!”
她住不习惯原本的宅子,太破旧了。
周红梅立刻道:“起,当然要另起。我们自家住,当然要建得舒服合心意。”
“那太好了,”林栀说道,“我还想以后有空就出来城外玩一玩。”
“可以,”周红梅宠溺笑道,“想来就来,建一个大一点的。我们在城里不好太招摇,但是在自家的田地庄子上,想要建成什么样的,就建成什么样的。”
林栀立刻想到,这不就跟现代一些人在郊外便宜的地方建别墅一样吗?
周红梅继续道:“你跟你大伯好好规划一下。你不是喜欢捣鼓吃喝住行吗?就交给你设计,你大伯从旁辅助,到建的时候,就让你大伯给你实现。”
林栀是第三代唯一一个女孩。几个长辈都对她很是宠爱。无论是小时候还是长大,基本都是要月亮给月亮,要星星给星星。
林芝立马兴奋起来,“我一定设计好。”
她可羡慕现代社交网络媒体上的那些家居改造阿婆主了,感觉特别的爽,而她现在也有机会做一个古风家居改造博主!
梁美惠在一旁提醒道:“悠着点儿,咱们用钱得计划着来。”
林栀揽住老妈的肩膀,说道:“行了,妈,知道你是财务会计人员。”
梁美惠笑嗔了她一眼,拍开她的手。
几人走进厨房看了一下。灶台倒是还在,但是锅碗瓢盆什么都没有,只有几个陶罐。
“明天我们过来的时候,得把需要的家伙什儿都给买上。接下来就是春耕了,估计这段时间都得往庄子上跑,吃总得解决。”
林栀询问:“城里需要人手,庄子也需要人手,咱们怎么分配?”
林建民进来,刚好听到了这句话,“是啊,我们得商量一下怎么分派人手。在古代,春耕是顶顶重要的大事,关乎接下来一年的口粮。”
“我建议,城里的事先放一放,先把庄子上的春耕给弄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