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鑫淼说的是实情。
疍家人太穷了!
带着他们去新洲,要重新为他们谋划未来。
衣食住行。
衣服倒也能凑合凑合。
剩下的每一样,都要花钱!
从岭南到新洲,坐船要一个半月。
吃喝需要钱,上了岸,官府也要提供给他们必要的农具,种子。
可种子播种到地里,到收获这段时间,也需要官府帮他们熬过去。
这是周百川对疍家人的承诺。
自然,也就代表了姜去寒的承诺。
除去吃喝,还有住和行。
去了新洲,总不能还住在海上吧?
那在陆地上建造房屋,就需要有专门的工匠。
去新洲坐船,总不能坐小舢板吧?
新洲军是朝廷的军队,搭乘南海水军的战舰、运兵船过去,无可厚非。
可一起去开荒的百姓,乘坐的只能是大号的福船。
这一路上的开销,也需要官府垫付。
如此一来,这三百万两白银,跟流水一般花的七七八八。
周百川倒是没有写信诉苦。
可作为监军,这一切杨鑫淼都要如实奏报的!
姜去寒这边收到消息,自然要想办法搞钱。
新洲那边,前期就是个吞金巨兽。
除了这个大怪兽外,姜去寒身边还有两个小怪兽——
东厂和锦衣卫。
这两个衙门,本就不是盈利组织。
每个月,都要往里投入大量的经费。
目前,姜去寒唯一的固定收益。
就是皇都附近皇庄的佃租,以及在皇城内的一些店铺。
这悦翔茶楼,便是其中之一。
苦于没有新财源的姜去寒,苦思冥想了许久。
古法制肥皂,意义不大。
大康皇朝出产一种皂荚树。
去污效果不比肥皂差,并且还有一种特殊的植物芳香。
古法制冰。
硝石用来制造火药还不够用。
哪来富裕的硝土制冰?
至于以前看的各种古法手工制品。
姜去寒一一说出来,冯阳一一摇头否决。
道理也很简单。
要么这里有,而且成本更低。
要么就是没有,但却不赚钱。
姜去寒让兵仗局研究研究烧玻璃。
结果,几天下来琉璃烧出来不少。
玻璃一个都没见到。
在没有具体工艺流程的情况下,单靠摸索,且需要一定时间。
兜兜转转一圈。
姜去寒最终将目光放在了文抄公上。
诗词歌赋,这里肯定是没有的。
但同样,诗词这东西,你要应景才行。
更何况,这东西变现的速度太慢。
思来想去,最终姜去寒是在宁太妃那听戏时,来了灵感。
几天前的朝会上,姜去寒要求增添一条新规——著作权。
这完全是超越时代的产物。
董党那边,压根就闹不清楚姜去寒的想法。
清流党那边,却非常支持。
最终,经过激烈的争吵后,著作权这一概念,加入进了《大康律》。
于是,姜去寒便命一群太监手记,他口述起《诛仙》。
在皇城,只有悦翔茶楼,以及购买了版权的茶楼、说书先生,才允许在公开场合说《诛仙》。
如果有人胆敢盗版。
锦衣卫的诏狱,可还没有开张呢!
在打击了三天后,目前这《诛仙》话本,为姜去寒赚取了三万两白银的收入!
只能说,有些杯水车薪。
不过,一本诛仙一个月赚了三万两。
姜去寒肚子里可还有不少存货和创意。
最近,养神殿内多出了好些个书记太监。
姜去寒说思路,由他们去完善、抄写。
太上皇陛下,把网文弄去了大康皇朝,还顺便弄出来了工作室!
一大把话本撒下去,收益是喜人的。
单单一个月,姜去寒就收入了四十万两白银。
这些钱,全部交给了兵仗局赶制燧发枪。
不过,这些钱姜去寒并不打算给周百川。
而是要武装锦衣卫,已经彻底被自已拉拢过来的府军前卫。
最近一段时间,皇都内变得非常不太平。
姜去寒派出锦衣卫探查原因。
集中在一起的说法,是江湖中人似乎在寻找一把神兵。
锦衣卫才成立没多久。
对江湖上的事情,知道的还太少。
目前,只知道这些。
今天带着周晓歌、姜不语出来微服私访。
姜去寒一方面要来听听书,感受一下氛围。
另一方面,想要去董府拜访一下董婉和董家老祖。
主要的目的,也是为了探探口风,将事情搞清楚。
三个月过去,姜去寒的实力再进一品,达到了先天五品。
出于对江湖事的好奇。
顺便,将太皇太后接回宫。
所以才会亲自出宫。
自从行刺事件后,董婉就窝在董家不出来。
这还得了?
三个月过去了,礼部尚书那个哈皮,天天上书,回回絮叨什么大康皇朝以仁孝治天下。
太皇太后久居宫外,于礼不妥云云。
姜去寒是真的烦。
再加上,前不久他彻底控制住了府军前卫,弄死了二五仔毛杰。
眼下,太皇太后就算是回宫,也掀不起半点风浪。
既然如此,那还不如给她一个台阶下,让她回宫养老算了。
心中做了决定。
姜去寒这才选择一个风和日丽的天,一家人一起出来。
在茶楼又坐了一会。
下午,姜去寒这才带着周晓歌、冯阳和姜不语,一起来到了董府。
“站住!”
“来者何人?此乃首辅大人家的府宅,闲人勿近!”
董府门口,年轻的家仆颐指气使,对着姜去寒就是一通咆哮。
姜去寒啧舌,这爽文小说中的情节,居然让自已遇到了?!
正想着是扮猪吃老虎,还是直接动手打脸时,冯阳已经动手了!
啪!
一巴掌抽在那狗眼看人低的家伙脸上。
那蠢货的脑袋瓜子,直接原地旋转了三圈!
“呸!”
“白长了一对狗眼,连太上皇也敢阻拦?!”
“你们瞪什么瞪?”
“咱家是东厂厂督,再敢跟咱家吹胡子瞪眼,咱家骟了你们!”
“去告诉你们家董柯,就说太上皇、皇太后和皇帝驾临董府,让他滚出来接驾!”
冯阳把姜去寒想说的话,抢先说了。
这就让人非常不爽!
片刻后,董柯大摇大摆,从府内走了出来。
一看到姜去寒、姜不语,脸色一变。
快步,走到姜不语面前,跪地唱道:“臣见过陛下!吾皇万岁!”
亲爹给儿子下跪。
这一幕,看得姜去寒心里乐开了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