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收到省里关于建设锦秀机械配套工厂的规划后,肖爱国深刻意识到自已肩负的重大责任,不敢有丝毫懈怠,立即投入到紧张的筹备工作中。
肖爱国首先将注意力集中在距离长河市200多公里的一家年产量达2万吨的钢厂上。尽管该厂具备一定的产能基础,但现状令人担忧。在深入考察时,他目睹了一片破败景象:设备严重老化,多数机器在运转时发出颤抖的轰鸣声,仿佛随时可能罢工;生产工艺落后,导致钢材质量参差不齐,产量远未达到设计标准。
面对困难,肖爱国并未退缩,他花费了一整天时间对所有机械进行了彻底的清查。十天后,他拿出了规划图纸和改造后的设备图,并在经过严谨论证后开始实施“改造”。实际上,他心中早已有了方案,只是担心过早展示会引起怀疑,毕竟这涉及到众多专业考量和后续实施细节,稳妥推进才是关键。
十五天后,改造所需的设备到货。肖爱国将“家”搬到了工厂,与二十名技术员夜以继日地工作。在他们的共同努力下,钢厂焕然一新,自动化设备的引入彻底改变了原有的笨重形象。
此次改造采用了氧气顶吹转炉炼钢法,即BOF法。该方法通过高压氧气从转炉顶部吹入炉内,与铁水、废钢等原料发生剧烈氧化反应,去除杂质、调整钢水成分和温度,最终炼出合格的钢水。其优点包括冶炼速度快、生产效率高、钢质优良等,能有效降低生产成本,在现代钢铁工业中广泛应用。尽管在国内当时应用较少,锦秀机械这次大胆采用该方法,虽然一套国内炼钢设备仅需一千多万,而50个改造点需要5000万,且涉及的机械众多,改造点繁多,但与从国外进口相比,改造显然更为划算。因为即使能买到非氧气顶吹的国产设备,从国外进口至少需要2000万美元,还可能面临设备不愿出售、只倾销二手淘汰设备、运输周期长达一个月、手续繁琐等多重难题。
当第一批高质量钢材出炉,闪耀着银灰色的光泽时,肖爱国的眼中充满了欣慰,脸上露出了久违的笑容。他知道,锦秀机械的“脊梁”已经初步挺直,暂时也不必为风扇及电暖扇的主要材料之一而担忧了。
然而,仅有钢厂是不够的,还需要铁矿石、煤炭、电力等原材料。他的哥哥肖爱民原本在煤厂工作,也辞职过来亲自负责这一块。
长河市塑料厂并入锦秀机械后,肖爱国立即深入调研,发现厂里问题重重。产品种类单一,仅限于一些普通的日用塑料制品,缺乏技术含量;生产效率低下,设备陈旧,工人操作不熟练,导致次品率居高不下。鉴于设备过于简单,改造成本过高,肖爱国决定采用国产新设备。至于为何不选择进口设备,一是外汇问题,二是手续周期长,进口手续至少需要半年才能办妥。
获批5000亩土地用于自建火力发电厂和集装箱厂,肖爱国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
从项目规划设计开始,肖爱国就反复组织专家论证会,邀请电力行业资深专家、环保学者等各方人士共同参与,比较不同的发电技术方案。
既要考虑发电效率,满足锦秀机械庞大的用电需求,又要考虑环保要求,避免对当地生态环境造成过重负担。
经过多轮研讨,最终选定了东方电机厂的环保高效火力发电系统。
组建施工团队也颇费心思,肖爱国挑选了经验丰富的电厂建设队伍,要求他们制定详细的施工进度表,倒排工期,确保工程按时完成。
经过40天的艰苦努力,发电厂终于建成并网发电。那一刻,灯火通明,为锦秀机械的生产运营提供了稳定可靠的电力保障,也照亮了企业未来的发展之路。
起初,团队对集装箱生产技术知之甚少。
肖爱国从系统中兑换了一套集装箱图纸,花费了2个按点。集装箱技术早已成熟,因此价格非常便宜。
1981年,集中集团、海上市旺大华侨集团从美国引进了一套集装箱生产线,1981年2月开始投产,暂时从这里采购是可行的。
山佛市南海丰力机床厂的厂长看着新开发的集装箱生产线,眉头紧锁。
厂子知名度不高,大型业务稀少,新设备在车间闲置。
这时,肖爱国登场,他身着西装,眼神透露出精明。一进厂长办公室,便直言要购买两套设备。
厂长又惊又喜,急忙带他参观车间,一路介绍设备的先进工艺和耐用性。肖爱国边听边触摸关键部件,提出专业问题,厂长耐心解答。
实际上,这些关键技术他都了解,他检查过设备,知道设备可以改造。但没有必要,因为这套国产设备完全可以满足需求。当然,一套不够,需要两套。设备价格低廉,加上厂房面积充足,他就多买了两套。
签订合同时,厂长激动地握住肖爱国的手,这笔订单让厂子重燃希望。
有了这600万元,厂子得以复苏,他们也成为了锦秀机械的受益者。
对于省里划拨的808稀土矿,肖爱国深知其战略意义。当时,国际稀土市场变幻莫测,各国对稀土资源的争夺暗流涌动。一些发达国家利用技术优势,低价收购稀土后进行深加工,再以高价出售,企图垄断稀土产业链。肖爱国意识到,必须掌握稀土的自主开采与应用技术,才能在这场没有硝烟的战争中站稳脚跟。
他亲自带队前往矿山,那里地处偏远山区,交通不便,基础设施几乎为零。肖爱国没有抱怨,立即着手安排修路、通电、通水等基础建设工作。
同时,他组织技术人员研究稀土矿的开采工艺,鉴于稀土开采的环保要求,采用了先进的绿色开采技术,既能高效提取稀土,又能最大程度减少对周边环境的破坏。
肖爱国也不敢立即展示太多技术,以免成为“小白鼠”。
尤其关键的是,肖爱国深知稀土对于锦秀机械电暖扇和电风扇生产的重要性。当时,稀土元素被广泛应用于电机制造等关键环节,能显著提升电机性能,使风扇运转更加高效、稳定,还能延长使用寿命。有了稀土的加持,锦秀机械的风扇产品在市场上具备了独特的竞争力,不仅风力强劲、噪音低,而且节能效果显著。
在铁矿方面,尽管大岭铁矿已停产多年,但肖爱国看中了它稳定的矿层储量。他邀请专业矿业团队对铁矿进行重新评估,并制定了现代化改造方案。从更新开采设备,到优化开采流程,再到加强安全防护措施,每一步都精心策划。
大岭铁矿停工半年后,厂区一片死寂,设备蒙尘,工人四散,各自为前途担忧。这半年来,大家每月仅靠着最基本的生活费艰难度日,许多家庭都不得不勒紧裤腰带。年轻女工林晓梅和丈夫都是铁矿职工,以前是人人羡慕的“双职工”,但停产半年后,生活变得比一般人更为困难。停工期间,两人微薄的生活费既要维持家用,又要操心孩子即将到期的学费,愁得整夜无法入睡。
然而,一则重磅消息如平地惊雷,在矿区迅速传开——省里决定将大岭铁矿划转给锦秀机械。
这消息如同一阵春风,瞬间驱散了笼罩在众人头顶的阴霾。
“这是真的吗?”
林晓梅看着厂里发出的布告,眼中满是欣喜,她激动地拉住丈夫说:“太好了!这下有活路了,孩子的学费有着落了!” 说完,这消息一扫往日的忧愁。
另一边,经验丰富的老师傅张大山嘴角也泛起久违的笑意,眼神更加坚毅。他迅速收拾好图纸资料,自言自语:“新机会来了,得好好干。” 厂长李明看着大家的劲头,心中充满欣慰,他深知责任重大,盘算着要立刻带着张大山深入矿区勘察,记录问题,提前做好复工准备。
大岭铁矿在后世是一个储量达1496万吨的大铁矿,但1981年尚未勘察出来。当时只勘察到150万吨,可使用的储量其实不多,但如果仅用于自用,还是足够多年使用的。
肖爱国聘请了省地质队对大岭铁矿进行了全面的重新勘察。这次勘察,实际上肯定能发现新资源,因为按照历史,几年后这里也发现了大铁矿。
值得一提的是,锦秀机械生产的风扇在当地小有名气。
林晓梅家之前那台旧风扇,一到夏天就吱呀作响、风力微弱,为了省钱,她犹豫再三,最终选择了价格较为便宜的锦秀机械风扇。
没想到,回家一试,制冷效果出奇的好,而且异常安静。
林晓梅逢人便夸,工友们受她影响,许多人家里也陆续换上了锦秀机械的风扇。
这小小的风扇,仿佛成了大家对锦秀机械信任的开始,如今铁矿划归锦秀机械,大家的信心更加坚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