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举放牛班,童生夫子教出进士三千
科举放牛班,童生夫子教出进士三千
当前位置:首页 > 历史 > 科举放牛班,童生夫子教出进士三千 > 第415章 结果都出来了

第415章 结果都出来了

加入书架
书名:
科举放牛班,童生夫子教出进士三千
作者:
我是泡泡
本章字数:
7300
更新时间:
2025-06-29

第415章 结果都出来了

陈凡于经义文章上的造诣,罗尚德是亲眼见过的。

所以对于陈凡能将一篇四书题作得又快又好,这本就在他意料之中,不然他也不会费这般周折,为朝廷收此遗才。

但谢涛、郑睿、王济这三人,他却是知道的,不错,三人都是南直生员中的年轻俊秀,假以时日,将来或有一番成就。

但就他们目前的水平而言,跟陈凡相比还是差了不少的。

当然,这几人的家事也是罗尚德考虑的范围之内。

谢涛之长兄如今在广西担任知县,虽然听说他跟翰林院经筵官曹某相熟,但在罗尚德眼中,这种关系并不硬扎,是可以舍弃的。

不过谢涛的二兄谢澍听说最近与苏时秀家那个苏得春走得颇近,但关于苏时秀……

罗尚德捏着卷纸的手放下,目光又看向一旁的郑睿。

此生是淮安府盐运副判郑汝静之子,郑汝静是业务型官僚,盐官更是没有他一省提学清贵,他自然也不用刻意顾及……

反倒是……

罗尚德的目光投向不远处的王济,此人的祖父是大哥罗尚礼当年乡试时的座师,若将他黜落,士林名声和大哥那里恐怕不太好交代。

他罗尚德虽然一心想要做个纯臣,但人这一辈子,只要不是避世而居,那就要照顾到方方面面。

想到这,他谓然一叹,重新拿起谢涛和郑睿的卷子看了起来。

刚刚看了谢涛试纸的第一句话,罗尚德的眼睛顿时睁大,射出不可思议的目光。

仁者爱众,学以明智;好仁废学,愚蔽生焉。

盖仁为德之基,学乃智之钥;二者相资,斯可免于昏蒙之患。

尝闻圣人之训曰:“好仁不好学,其蔽也愚。”夫仁者,恻隐之心也,发于天性;学者,格物之功也,成于人力。苟徒慕仁而怠学,则慈爱虽深,识见反昧,譬犹夜行无烛,必堕荆棘。是故蔽愚之害,深可戒焉。

……

看到这,罗尚德心中震惊无比,看走眼了。

谢涛此人,两个兄长一个是进士,一个是南京有名的举人,没想到他的文章竟然也这么……

谢涛的文章好在哪里?

他的这篇文章论证角度很是刁钻、多样。

首先他解释了仁和学的关系,然后列举了历史和经典中的任务,接着论述不学习的弊端,最后提倡道德和知识的结合。

用另一个时空的话来评价,他的这篇文章写得有理有据,且文字精炼、典雅。

其中如“仁而无学,如盲者导途;学而不仁,如巧匠造械”,可以说这种排比描写的十分生动。

“可以说,以文载道,大抵就是这样的文章吧!”罗尚德深深地看了一眼谢涛,然后将他的文章递给身边的幕友。

那幕友从知府任上致仕,以前也是三甲出身,当他拿到文章时一看,也诧异的看向谢涛。

“学而时习,蔽愚自祛;仁学并进,至善可臻。愚蔽既破,光明斯现;仁智交融,大道乃亨。大宗师,此生的文章已登堂入室。”

幕友虽然知道罗尚德心中的谋划,但也知道他的这位东家做事圆润,但为人方正。

在处理事情上既坚持原则,又不会头铁,一条路走到黑。

谢涛本就有关系,写得文章又很不错,那……

他看向陈凡,目光中暗暗带了一丝“可惜”。

“大宗师已经帮了他这么多,奈何他时运不济,谁能想到谢涛今日竟然能写出这般文章来,只能……唉,等下一科了。”

罗尚德并没有当众评价谢涛的文章,而是拿起郑睿的文章又读了起来。

“知者探赜,学者固本;好知废学,荡佚生焉。”

……

昔孔子删述六经,韦编三绝,故能“从心所欲不逾矩”;子夏博闻强识,然夫子诫曰“汝为君子儒,无为小人儒”,恐其溺于知而疏于学也。

……

若舍敬笃之学,纵知周万物,亦如沙上筑塔,倾覆瞬息。

……

罗尚德此刻愕然抬头看向谢涛、郑睿二人。

谢涛的文章已经让他很是惊讶了,可这郑睿的文章也是可圈可点。

若是乡试考了这题,这二人的文章可以说都能够榜上有名了。

郑睿这篇文章章法森严,逻辑环环相扣,融摄儒学精髓,摒弃空谈浮华,且针砭时弊、可以启迪世人。

看着罗尚德和他幕友的表情,谢涛、郑睿当然知道,他们的文章已经博得了两人的认可,甚至是惊艳。

本以为这次前来迎接大宗师,会成为弄巧成拙的笑话。

谁知峰回路转,那乞丐竟然随意圈画出了这“六德六弊”,果然是塞翁失马焉知非福。

大宗师看了他们的文章后,相比“遗才大收”的名额里,他们稳了。

他们是高兴了,但这时陈凡却心里打起鼓来。

这篇文章他自己是十分满意的。

给大宗师看后,大宗师那里也给予了高度的评价。

本以为这次是三指捏田螺——十拿九稳了,没想到谢涛、郑睿的文章一递上来,罗尚德和幕友看他的目光就变得“惋惜”了。

他疑惑地看着谢涛、郑睿。

谢涛这个人他不熟悉,但郑睿他却是知道的。

上次讲会之后,郑睿原本跟他一样,只不过都是参加了府试的童生而已,两人一同参加了上一科的院试。

自己有系统的加持,读书进度快,且有历代大儒写得文章可以参详,所以才在院试之后转攻乡试。

可这郑睿没有系统,倒不是陈凡不相信对方是天才。

天才为什么不参加科试,堂堂正正争取乡试名额,而要走后门,抢“遗才大收”的名额呢?

想不通,实在是想不通。

就在陈凡等人各怀心思之时,沈彪和那个王济的文章都已经写好,两人前后交了卷子。

罗尚德接过卷子一看,差点没晕过去。

又是两篇水平极高的文章呐。

沈彪的破题……好直有其蔽者,非好直之过也。

夫好直有蔽,则将禁天下使不直乎?

开篇振聋发聩,直阐题旨。

就这个破题,放在乡试,能写出这水平的也是寥寥。

若用一句话来给沈彪此人的文章作个评价,那可以说是:“文足以达难显之情,【绞】字分明如画。”

罗尚德对沈彪文章的评价,用另一个时空的解释是:“文字穿透力强,能化抽象为具象,直击人的心灵深处。”

【绞】字通【皎】,是清晰明亮的意思。

罗尚德是说沈彪这篇文章,文字如绘画般精确生动,用字极具画面感,一字一景,纤毫毕现。

再说王济的文章,他抽的题目是【好勇不好学,其蔽也乱】。

王济的文章,破题虽然中规中矩、乏善可陈。

但他在起股时却异峰突起,能够看出此人虽然文章不如其他四人老辣,但也是可造之材,假以时日,未来可期。

那么现在问题来了。

按照排名的话,在罗尚德心中的顺序是陈凡-谢涛-郑睿-沈彪-王济。

中间这三人其实文章水平可以并列第二。

本来罗尚德估计引来谢涛三人,是想从中剔出谢涛、郑睿,但又怕剔出两人,随即增补两人,看起来太过明显,故而引来了王济。

所以对罗尚德来说,最好的结果是陈凡、沈彪、王济三人入选。

可现在……

看样子只能留下陈凡、谢涛和郑睿三人。

沈彪剔除也就罢了,王济……

罗尚德有些苦恼。

他没想到,想要小小一下权柄,最后却搬起石头打自己的脚了。

这时,门外围观的百姓们早就等不及了。

有人壮着胆子问道:“大宗师,谁得文章作得最好?”

错乱章节催更!
返回
指南
快捷键指南
全屏模式
上下移动
换章
加入书架 字号
调整字号
A-
A+
背景
阅读背景
错乱漏章催更
  • 新书推荐
  • 热门推荐
  •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