了解历史之一统天下
了解历史之一统天下
当前位置:首页 > 历史 > 了解历史之一统天下 > 第五章《李斯简介》

第五章《李斯简介》

加入书架
书名:
了解历史之一统天下
作者:
龙台家和
本章字数:
7998
更新时间:
2024-12-11

李斯:大秦帝国的权谋与华章

一、上蔡小吏 志存高远

李斯出生于楚国上蔡的一户寻常人家。在楚国的土地上,他自幼便饱览了生活的百态。李斯的家境虽不算贫寒,却也并非大富大贵,这样的出身让他对世间的荣华富贵有着本能的向往与渴望。

年少时的李斯,在当地官府谋得了一份小吏的差事。他每日的工作繁杂而琐碎,负责掌管文书、粮仓等事务。在那一方小小的天地里,他目睹了官场的种种规则与潜规则,也看到了百姓们为了生计而奔波劳碌的身影。然而,李斯的心中却怀揣着一个大大的梦想,他不甘于在这平庸的生活中度过一生,他渴望着有朝一日能够出人头地,建功立业,让自已的名字被世人传颂。

据《史记》记载,李斯在担任小吏期间,有一次偶然间看到了厕所中的老鼠与粮仓中的老鼠。厕所中的老鼠,身形瘦小,毛色灰暗,它们整日里在污秽之地觅食,只要稍有动静,便吓得惊慌逃窜。而粮仓中的老鼠则截然不同,它们个个圆润,毛色鲜亮,在堆积如山的粮食中肆意穿梭,悠然自得,丝毫不用担心外界的惊扰。这一鲜明的对比,深深地触动了李斯的内心。他不禁感叹道:“人之贤不肖譬如鼠矣,在所自处耳!” 这句话,成为了李斯一生的座右铭,也坚定了他离开楚国,前往秦国寻求机遇的决心。

二、求学兰陵 拜入荀门

为了实现自已的抱负,李斯毅然辞去了上蔡小吏的职务,背上行囊,踏上了求学之路。他听闻荀子在兰陵讲学,荀子乃是战国时期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其学识渊博,思想深邃,门徒众多。李斯深知,若能拜入荀门,聆听荀子的教诲,必将受益匪浅。

经过长途跋涉,李斯终于来到了兰陵。他以一颗虔诚之心,拜入了荀子门下,开始了他的求学之旅。在荀子的教导下,李斯如饥似渴地学习着各种知识,涵盖了儒家、法家、道家等诸多思想流派。他尤其对法家思想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法家的严刑峻法、以法治国的理念,让李斯看到了实现自已政治抱负的途径。

在兰陵求学的日子里,李斯与同窗们相互切磋,共同探讨学问。他思维敏捷,见解独到,常常在讨论中脱颖而出。荀子也对这个勤奋好学、志向远大的弟子寄予了厚望,悉心传授他自已的学术精髓。李斯不仅在学术上取得了长足的进步,还结识了一位对他的人生产生重要影响的同窗好友——韩非。

韩非出身韩国贵族,他天资聪颖,才学过人,对法家思想的研究更是深入透彻。李斯与韩非志同道合,他们常常在一起交流思想,探讨治国理政之道。韩非的思想深邃而犀利,他的许多观点都给李斯带来了极大的启发。在与韩非的交往中,李斯不断地完善自已的知识体系,对法家思想的理解也更加深刻。然而,他的心中也暗暗与韩非较着劲,他渴望有一天能够超越韩非,成为名垂青史的人物。

三、入秦为相 辅佐霸业

经过数年的刻苦学习,李斯觉得自已已经学有所成,是时候离开兰陵,前往秦国一展身手了。此时的秦国,在秦孝公以来的历代君主的努力下,国力日益强盛,正朝着统一六国的宏伟目标迈进。李斯看准了秦国的发展潜力,他相信,只有在秦国,自已才能实现心中的抱负。

李斯来到秦国后,起初在丞相吕不韦门下担任舍人。吕不韦当时权势滔天,门下食客众多。李斯凭借着自已的才华和机智,很快便在众多食客中崭露头角。他为吕不韦出谋划策,处理各种事务,深得吕不韦的赏识。在吕不韦的举荐下,李斯有机会接近秦王嬴政。

当时的嬴政,虽然年少,但已经展现出了非凡的政治才能和雄心壮志。李斯深知,若能得到嬴政的信任,自已必将前途无量。于是,他抓住每一个机会,向嬴政阐述自已的治国理念和统一六国的策略。据《史记》记载,李斯向嬴政进谏道:“昔者秦穆公之霸,终不东并六国者,何也?诸侯尚众,周德未衰,故五伯迭兴,更尊周室。自秦孝公以来,周室卑微,诸侯相兼,关东为六国,秦之乘胜役诸侯,盖六世矣。今诸侯服秦,譬若郡县。夫以秦之强,大王之贤,由灶上骚除,足以灭诸侯,成帝业,为天下一统,此万世之一时也。今怠而不急就,诸侯复强,相聚约从,虽有黄帝之贤,不能并也。” 嬴政被李斯的远见卓识所打动,他意识到,李斯正是自已实现统一大业所需要的人才。于是,嬴政开始重用李斯,任命他为长史,后又晋升为客卿。

然而,李斯在秦国的仕途并非一帆风顺。秦国国内发生了一场关于是否驱逐客卿的争论。韩国派水工郑国入秦,建议秦王修建大型水利工程,企图以此削弱秦国国力。事情败露后,秦国的宗室大臣们纷纷上书秦王,要求驱逐所有在秦的客卿,认为他们都是别有用心,来秦国是为了本国的利益,而非真心辅佐秦王。李斯也在被驱逐之列。

面对这突如其来的变故,李斯心急如焚。他深知,如果自已就这样被驱逐出秦,那么自已多年的努力将付诸东流,实现抱负的机会也将化为泡影。于是,李斯挥毫写下了著名的《谏逐客书》。在这篇文章中,李斯旁征博引,以秦国历代君主重用客卿而成就霸业的历史事实为例,阐述了客卿对秦国的重要性。他写道:“臣闻地广者粟多,国大者人众,兵强则士勇。是以太山不让土壤,故能成其大;河海不择细流,故能就其深;王者不却众庶,故能明其德。是以地无四方,民无异国,四时充美,鬼神降福,此五帝、三王之所以无敌也。今乃弃黔首以资敌国,却宾客以业诸侯,使天下之士退而不敢西向,裹足不入秦,此所谓‘藉寇兵而赍盗粮’者也。” 李斯的文章言辞恳切,逻辑严密,深深打动了嬴政。嬴政读完后,立即废除了逐客令,并派人追回了李斯,恢复了他的官职。此后,李斯更加得到嬴政的信任,他在秦国的政治舞台上开始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在秦王嬴政统一六国的过程中,李斯作为其重要的谋士,参与了一系列重大决策。他为嬴政制定了先灭韩,以恐他国的战略方针。韩国是六国中最为弱小的国家,且地理位置靠近秦国。李斯认为,先攻打韩国,可以起到杀鸡儆猴的作用,让其他诸侯国感到恐惧,从而削弱他们的抵抗意志。嬴政采纳了李斯的建议,派军攻打韩国。在秦国的强大攻势下,韩国很快便灭亡了。

随后,李斯又协助嬴政制定了各个击破的策略,先后灭掉了赵、魏、楚、燕、齐等国。在灭赵的过程中,李斯采用了离间计,散布谣言,挑拨赵国君臣之间的关系,使得赵国自毁长城,名将李牧被赵王所杀。在灭楚的问题上,李斯与老将王翦产生了分歧。王翦认为需要六十万大军才能灭掉楚国,而李斯则认为二十万大军足矣。嬴政起初采纳了李斯的建议,派李信和蒙恬率领二十万大军攻打楚国,结果遭遇惨败。嬴政这才意识到王翦的正确性,于是亲自登门请王翦出山,并按照王翦的要求,给他六十万大军。王翦不负众望,最终灭掉了楚国。

在秦国统一六国的战争中,李斯充分展现了自已的政治智慧和谋略。他不仅在战略决策上为嬴政出谋划策,还在外交、后勤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他通过外交手段,破坏了六国之间的合纵联盟,使得秦国能够集中力量,逐个击破。在后勤保障上,他精心组织,确保了秦军在战争中的物资供应。正是由于李斯的辅佐,秦王嬴政才得以在短短十年间,先后灭掉六国,完成了统一大业,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大一统的封建王朝——秦朝。

秦朝建立后,李斯被任命为丞相。他深知,统一六国只是第一步,如何巩固秦朝的统治,才是更为艰巨的任务。于是,李斯协助嬴政进行了一系列大规模的改革措施,旨在加强中央集权,巩固秦朝的统治基础。

四、沙丘之谋 权倾朝野

公元前 210 年,秦始皇嬴政在第五次东巡途中病倒,病情日益加重。他深知自已的大限将至,于是便写下了遗诏,命长子扶苏回咸阳主持丧事,并继承皇位。然而,遗诏还未发出,秦始皇便驾崩于沙丘平台。

当时,随秦始皇东巡的有丞相李斯、中车府令赵高以及秦始皇的小儿子胡亥等人。赵高心怀叵测,他企图篡改遗诏,立胡亥为帝,以便自已能够掌控朝政大权。赵高找到李斯,向他说明了自已的计划,并威胁利诱。他对李斯说:“君侯自料能孰与蒙恬?功高孰与蒙恬?谋远不失孰与蒙恬?无怨于天下孰与蒙恬?长子旧而信之孰与蒙恬?” 李斯心中十分清楚,自已在才能、功劳、威望等方面都不如蒙恬,而且扶苏与蒙恬关系密切,如果扶苏即位,自已的丞相之位必然不保。在经过一番激烈的思想斗争后,李斯最终屈服于赵高的威胁利诱,与赵高合谋篡改了秦始皇的遗诏。他们伪造了一份遗诏,赐扶苏和蒙恬死,立胡亥为帝。这就是历史上著名的“沙丘之谋”。

胡亥即位后,是为秦二世。赵高凭借着拥立之功,深得胡亥的信任,他逐渐掌握了秦朝的朝政大权,成为了秦朝实际上的统治者。而李斯,虽然保住了丞相之位,但却失去了往日的权势。赵高对李斯十分忌惮,他视李斯为眼中钉,肉中刺,必欲除之而后快。于是,赵高设计陷害李斯,他诬陷李斯谋反,并将李斯及其家人逮捕入狱。

在狱中,李斯遭受了赵高的严刑拷打,但他始终坚称自已无罪。李斯试图上书秦二世,为自已辩解,但他的上书都被赵高截留。赵高还派自已的亲信假扮成御史、谒者、侍中等官员,轮流审讯李斯。李斯误以为是秦二世派人来调查真相,于是便如实供述了自已的“罪行”。当他得知真相后,为时已晚。最终,李斯被赵高以谋反罪判处腰斩,并夷灭三族。

五、青史留名 功过评说

李斯的一生,充满了传奇色彩。他从一个楚国的小吏,一步步崛起成为秦朝的丞相,辅佐秦始皇统一六国,建立了不朽的功勋。他在政治、文化、经济等方面的改革措施,对中国历史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在政治上,李斯提出了废分封、行郡县的制度,加强了中央集权,打破了以往的贵族世袭制度,为中国封建社会的政治制度奠定了基础。在文化上,他统一文字,使得中国各地的文化交流更加便捷,促进了文化的融合与发展。在经济上,他统一货币、度量衡,修驰道、车同轨,促进了各地的经济交流与贸易往来,推动了秦朝经济的繁荣发展。

然而,李斯的一生也并非毫无瑕疵。他在沙丘之谋中,为了一已私利,与赵高合谋篡改遗诏,立胡亥为帝,导致秦朝的政治陷入混乱,加速了秦朝的灭亡。他的这一行为,也成为了他一生中最大的污点,遭到了后人的诟病。

但无论如何,李斯都是中国历史上一位不可忽视的重要人物。他的思想、谋略和政治才能,都值得我们深入研究和学习。他在历史的长河中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他的故事也将永远被后人传颂。

错乱章节催更!
返回
指南
快捷键指南
全屏模式
上下移动
换章
加入书架 字号
调整字号
A-
A+
背景
阅读背景
错乱漏章催更
  • 新书推荐
  • 热门推荐
  •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