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磊如同风一般潇洒地转身离去,只留下一个令人瞩目的背影。然而,他身后的圣树研究院却依旧热闹非凡,那些被称为“科学疯子”的人们正面临着繁重的任务。接下来,他们需要不断尝试各种不同的材料,以找到一种既能确保高效运作,又能有效降低生产成本的理想之选。这并非易事,但他们充满激情和决心。
与此同时,一份详尽的生产计划也待制定。这份计划必须考虑到每一个细节,从原材料采购到生产线布局,再到人员配备等等,都要精心规划,以确保这款新型电机能够顺利实现批量生产。
没错,杨磊已经下定决心要亲自打造一座属于自已的现代化电动机厂。而一向事业心爆棚的欧阳燕,此刻再次找到了全新的奋斗方向。她毫不犹豫地接过了组建电动机厂这一艰巨任务,并全身心地投入其中。
这座即将拔地而起的电动机厂,其前期投入堪称杨磊目前所有项目中的巨无霸。但杨磊深知,想要在竞争激烈的市场中脱颖而出,就必须舍得下血本。他的宏伟目标是让整个工厂尽可能实现高度自动化和机械化生产流程。因为唯有如此,才能将产品的精度提升至极致。一旦精度得到保障,电动机的运行效率自然也就水涨船高。
不仅如此,杨磊还曾与欧阳燕提及过更为远大的构想:未来的飞燕电动车厂不仅要生产两轮电动车,更要进军电动化的四轮轿车以及货车领域。不过,这一切都得等待电池技术取得重大突破之后方能付诸实践。毕竟,强大而稳定的电池系统对于电动汽车来说至关重要。
首先欧阳燕找到了市里,在海边市里规划的工业园区。拿下了一片非常大面积的土地,并且找到了长期与杨磊合作的工程公司。设计规划厂房,办公楼与宿舍楼。这些进行的同时各种手续的办理也在进行,包括专利技术的申请工作也在进行。
欧阳燕怀揣着对公司发展的宏伟蓝图和提升产品质量的坚定决心,毅然踏上了出国考察之旅。她不辞辛劳地走访了多个国家,深入了解当地电动机生产线的详细情况。每到一处,她都仔细研究价格、工作效率以及精度等关键指标,并将这些数据一一记录下来。
经过一番详尽的比较和分析,欧阳燕最终把目光锁定在了 D 国的生产线。诚然,它们或许并非世界上最为先进的,但却有着令人瞩目的优势——其精度和稳定度表现出色,而且价格也相当合理,这一切都深深打动了欧阳燕的心。
没有丝毫犹豫,欧阳燕果断地下达了三条生产线的采购订单。要知道,每条这样的生产线一旦组装完成并投入使用,每日仅需工作 8 小时,就能惊人地生产出多达 8000 台高质量的电动机!此外,考虑到国内市场的实际需求和成本效益,欧阳燕还独具慧眼地额外订购了 5 条专门用于生产转子的独立生产线。通过之前全面而细致的考察,她敏锐地察觉到,国内的众多厂家完全有能力以实惠的价格生产出除转子以外的其他零部件。如此一来,不仅能够充分发挥国内外资源的优势,更能大大降低生产成本,提高整体竞争力。
这些生产线还缺少两重要的环节,就是给转子上布置魔法回路的流程,也就是给转子开槽布线的流程。但是这个设备目前市场是并没有现成的,不过这难不倒杨磊,杨磊找来了雕刻机给转子开槽。至于开出的槽上的布线没什么难度索性手动。这工厂预计生产线完成安装调试再投入生产没个半年多是不可能了。按照杨磊与欧阳燕最乐观的看法来说也要到1996年9月才可以实现投产。
圣树研究院正在紧锣密鼓地开展工作,他们要抓住这个关键阶段,完美地完成新电动车的外形设计和电路设计。这可不是一项轻松的任务,但对于经验丰富、技术精湛的研究团队来说,并非无法攻克的难题。
而杨磊这边呢,则胸有成竹地等待着新电动机投入生产的那一刻。他深知时机的重要性,一旦新电动机顺利下线,他就要毫不犹豫地对飞燕电动车进行直接进行全面升级。之所以如此迫不及待,是因为杨磊凭借敏锐的商业嗅觉和深刻的行业洞察,已经预见到了 1996 年国内市场即将发生的巨大变化。
随着飞燕电动车销量的飞速增加,其在市场上的影响力也日益扩大。然而,正所谓“木秀于林,风必摧之”,杨磊清楚地知道,生产电动车的门槛并不算高,尤其是当看到飞燕取得成功后,必然会有众多跟风者涌入这个领域。因此,1996 年的国内电动车市场注定不会再像过去那样任由飞燕电动车一家独享。面对可能蜂拥而至的竞争对手,杨磊早已做好了充分的准备——那就是通过全面升级飞燕电动车,以更强大的性能、更出色的外观以及更完善的功能来迎接这场激烈的竞争挑战。
杨磊已经可以预见,1996年的下半年将会是国内电动车市场的爆发的重要节点。届时市场上的厮杀肯定十分的惨烈,杨磊并不想独占市场。但是电动车市场的中高端杨磊绝对不让,谁敢来杨磊就会用更加的优越的质量与更加漂亮的外形打败他们。因为杨磊知道,拼价格只能越走路越窄。因为你的利润也会越来越低,杨磊可不想做这种生意。所以杨磊如同自已的超市一样,牢牢的把目标锁定在了中高端的顾客群。这个顾客群不差钱,对生活标准有一定要求。
圣树研究院目前的电池研究也有了小小的进展,只是电池的生产其实比电机的生产还要严苛。因为生产电池要是没有完全掌握技术就会污染环境或者引起火灾爆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