纨绔好郎君
纨绔好郎君
当前位置:首页 > 历史 > 纨绔好郎君 > 第52章 宴请徐县令上

第52章 宴请徐县令上

加入书架
书名:
纨绔好郎君
作者:
茗涵小格妃
本章字数:
4168
更新时间:
2024-11-11

在书房和母亲聊肥皂团聊胭脂水粉,聊我想自已搞一个裁缝工坊,反正我觉得不管做什么事情总还是要听取一下大家的意见。

我听取母亲的意见的同时,我也传授一些现代的营销手段给母亲。

古代传统思维和现代营销策略的碰撞。期间也会被古人的智慧所折服,不能说现代人比古代人更聪明。

只能说现代人的起点更高。看待问题的角度和出发点不一样。

导致我们会有一种我们比古代人更聪明的错觉。

总的来说还是我在为母亲做内容输出,毕竟我的思维方式是中华五千年进化的结晶。

虽然我是一颗劣质的结晶体。但也不妨碍我为母亲打开新世界的大门。

母亲都不敢相信,自已做了几十年买卖,这买卖还能这样做。

我所说的营销手段,母亲说是阴谋诡计。

我所说的饥饿营销,母亲说是弄虚作假。

我所说的中间价位效应,母亲说是故弄玄虚。

我看母亲连连点头的表情,我知道母亲还是认可的。

琴儿这两个丫头也是听得啧啧称奇。

我也算是跟她们做了营销启蒙了,师傅领进门修行在个人。

父亲一个时辰不到就回来了,晚上就在我们叶家酒楼宴请徐县令。

叶家酒楼也算梧桐县最大的酒楼了。虽然比不上府城叶家酒楼的气派,但在梧桐县也算是一家独秀了。

本来就去城外转悠了一圈,回来又和母亲聊了一会,算算时间也差不多去酒楼等候徐县令了。我也回屋整理了一下。拉上父亲就出门了。

来到了自已家的酒楼,三层楼的木质建筑,地基用了基石,墙体还是土木结构,只是制作的比较平整光滑,看起来还是古色古香,别有一番韵味。

进入酒楼格局跟府城的叶家酒楼没有太大区别,一应设施都是齐全,只是府城的酒楼是四层。消费水平价格也是不能比,毕竟是小县城,府城的天字号房需要十两银子一晚,这里只需要一两银子。差了十倍。

眼看时间就要到了,父亲也是叫掌柜催促后厨准备上菜了。

我则是在酒楼门前迎接县令大人。

一会一个四抬大轿停在了酒楼门前,一个中等身材的中年人缓步走下轿子。蓄着胡须,面带笑容。

父亲也是上前迎接。我也紧随其后。

“恭候徐大人大驾。”父亲拱手道

“叶兄,你这是有心了。本县令中午的酒意还没消呢。”

“徐大人海量谁人不知,徐大人莫要谦虚。今日我带了小儿特来瞻仰徐大人的风采。”

“小侄参见县令大人。”

“贤侄不用多礼,我与令尊这关系,就差八拜之交了。叫我伯父便好。”

“徐兄别惯坏了小子,晚辈该有的礼仪还是得有。”

“既然是晚辈,怎可守官民之礼。叫我伯父没一点问题。”

“那小子我就恭敬不如从命了,伯父里面请。”

“走走走,不用在意繁文缛节。”徐县令挽着父亲就进酒楼了。

来到雅间,酒菜已经备好。

“徐兄请上座。”

“叶兄你又多礼了。都坐都坐,贤侄也坐。”

“来来来,徐兄先吃菜,这刚上的爆炒羊肉,炒羊肚,炒羊肝。凉了不好吃。”

“都吃,都吃。还是叶兄知道徐某就爱这一口。”

“这味道比中午的醉香楼好多了。还是叶兄的客厨手艺好呀!”

“徐兄缪赞,这各有所长,各有所长。”

“贤侄也不用拘谨,吃菜就好。”

“伯父哪里的话,父亲说了,县令大人不比他人,如同自家叔叔,哪里会拘谨。小侄先敬伯父一杯。小侄先干为敬。”我站起来一饮而尽。

“那伯父岂有不喝之理。”

“伯父观小侄一表人才,为何有人说我贤侄患有脑疾。”

“多谢伯父关心,小侄以前确实患有脑疾。不过现在已经康复。要不父亲也不会带小侄来面见伯父大人。以后还得伯父大人多多提携小侄才是。”

“客气,小侄哪里的话,叶兄颇有家资,哪里需要伯父提携。”

“伯父大人太谦虚了,就算叶家薄有家资,怎可与伯父相提并论。您可是一城的父母官。没有伯父,我梧桐县数以万计的老百姓怎可衣食无忧。”

“哈哈哈,小侄这是夸大了。本县令只是略尽绵薄之力。”

“来,小侄再敬伯父一杯,这一杯就感谢伯父大人往日对我叶府的关照。”我一饮而尽

“没看出来,小侄这酒量也是不比令尊差呀。”徐县令也是一饮而尽毫不推杯

看来这徐县令果然如父亲所说一般,对酒没有什么抵抗力。

饭过三巡,酒过五味。

也应该进入正题了。

“伯父大人好酒量,为人豪爽,爱民如子。小侄在府城宴请知府大人,李大人也说徐大人爱民如子,是我辈之典范。”

“贤侄此话当真。”

“小侄岂敢哄骗伯父大人。”

“在下与李大人素无交集,没想到知府大人也知道徐某的名讳。真是三生有幸啊。”

“伯父大人不必自谦,人留名树留影。伯父爱名如子,体恤百姓,自然会美名远扬。”

“贤侄所言有理,徐某为官数十载,就是想为百姓谋个生路,不求升官发财,只求留个美名。”

“这有何难,伯父大人爱名如子已经深入人心,现在只需让百姓们人人有活计,冬日不必挨饿受冻。他日伯父大人美名必定上达天听,青史留名。”

“贤侄此话当真,能够上达天听吗?”

“小侄绝无半句虚言,只要百姓人人有活计,冬季朝廷清点伤亡人数时,我梧桐县没有一人被冻死饿死。伯父大人岂不是百官之典范。美名被百官传诵。”

“哎,谈何容易呀。小侄不知,这城外十数万百姓,冬季一到,岂能没有饿死冻死之人。”

“小侄倒是愿意为伯父排忧解难。就是不知伯父有无决心解救万民于水火。”

“小侄此言差矣,我与令尊每年冬季都是出钱出力,接济灾民。可是灾民何其多,又岂是你我之力可以力挽。”

“伯父大人所言不假,所谓靠人不如靠已。小侄有一法,不知伯父大人愿听否。”

“贤侄尽管说来,如若可行,伯父定然尽心竭力。”

鱼儿上钩了

错乱章节催更!
返回
指南
快捷键指南
全屏模式
上下移动
换章
加入书架 字号
调整字号
A-
A+
背景
阅读背景
错乱漏章催更
  • 新书推荐
  • 热门推荐
  •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