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娘子,再给某家包两斤玫瑰饼!"
"姜掌柜,昨儿个说的枣泥酥可有了?"
"这水晶糕怎的做得这般剔透?莫不是用了什么秘方?"
清晨的阳光刚刚洒在甜水巷的青石板上,"暖香小食"门前己经挤满了顾客。姜暖忙得额头沁汗,手中的油纸包飞快地折转,将一块块精致的点心包好递给客人。
开张半月有余,她的点心铺子己在汴京东南小有名气。秘诀在于她将现代烘焙技术与宋代传统配方巧妙融合——用空间里的酵母使面点更松软,少量泡打粉让糕点更蓬松,现代控温技巧则确保了每一炉点心色泽均匀。
"各位客官稍安勿躁,今日的玫瑰饼只剩最后三份了。"姜暖擦了擦额角的汗水,声音清亮。
人群中顿时响起失望的叹息。玫瑰饼是她最受欢迎的产品,用空间里的干燥玫瑰花瓣与宋代蜂蜜调制馅料,甜而不腻,还带着淡淡花香。
"我要了!"一个衣着华贵的中年妇人挤到前面,将一把铜钱拍在柜台上,"全要了!"
姜暖正要接过钱,一只粗糙的大手突然按在了钱堆上。
"慢着。"
一个满脸横肉的壮汉推开人群走了过来。他身后跟着两个痞里痞气的青年,腰间别着短棍。店前的顾客见状,纷纷后退让出一条路。
"周三爷..."有人小声嘀咕。
姜暖心头一紧。甜水巷的地痞周三狗,她早有耳闻,专收商户"保护钱"。只是没想到这么快就找上门来。
"小娘子生意不错啊。"周三狗咧嘴一笑,露出一口黄牙,"在这甜水巷开铺子,可知规矩?"
姜暖稳住心神,微微福身:"周爷安好。小女子初来乍到,不知有何规矩?"
周三狗大手一挥:"每月两贯'街面钱',保你平安无事。否则..."他意味深长地扫了一眼姜暖纤细的手腕。
两贯钱!这几乎是姜暖月租的价钱。她暗自咬牙,脸上却挂着浅笑:"周爷,小本经营,实在拿不出这许多。不如这样,每月五百文,再加些新鲜点心孝敬您?"
"五百文?打发叫花子呢!"周三狗猛地拍桌,震得点心簌簌发抖,"看来不给你点颜色瞧瞧,不知道马王爷几只眼!"
他身后的青年一把掀翻了门边的点心架,精致的糕点散落一地。围观人群中传来几声惊呼,却无人敢上前阻拦。
姜暖手指微颤,悄悄摸向柜台下的擀面杖。就在此时,一个清朗的男声从人群后方传来:
"好热闹啊。"
人群自动分开,一个身着靛蓝长袍的年轻男子缓步走来。他约莫二十出头,面容清俊,腰间悬着一块质地上乘的玉佩,手中摇着一柄素面折扇,一副书生模样,眼神却锐利如刀。
周三狗脸色一变:"这位公子,小的们在此处理些私事..."
"私事?"男子合上折扇,轻轻敲打掌心,"当街勒索,毁人财物,这叫私事?按《宋刑统》,恐吓取财者,杖八十;毁损器物者,偿其所减之价。周三狗,你是想去开封府大牢走一遭?"
周三狗额头冒出冷汗:"公子说笑了,小的只是..."
"滚。"男子突然沉下脸,声音不大,却带着不容置疑的威严。
周三狗张了张嘴,最终灰溜溜地带着手下走了。围观人群发出几声轻笑,也很快散去。
姜暖长舒一口气,向男子行了一礼:"多谢公子相助。不知如何称呼?"
"程梓墨。"男子回礼,"姑娘受惊了。"
"程公子若不嫌弃,请进来喝杯茶,尝尝小店的点心,聊表谢意。"姜暖侧身让出一条路。
程梓墨略一沉吟,点头应允。姜暖将他引到店内唯一的小桌前,沏了一壶空间里的茉莉花茶——这是她用宋代茶具重新包装过的,既不失现代风味,又不显突兀。
"公子请用。"姜暖端上一碟玫瑰饼和一碟新研制的杏仁豆腐,"这是小店招牌,请公子品评。"
程梓墨拈起一块玫瑰饼,轻咬一口,眼中闪过一丝惊讶:"这味道...与众不同。玫瑰香气浓郁却不腻人,酥皮松化却不散碎。姑娘好手艺。"
"公子过奖。"姜暖微笑,"只是家传小技。"
程梓墨又尝了杏仁豆腐,更是赞叹:"滑嫩如脂,杏仁香醇。这等手艺,在汴京也不多见。姑娘为何独自在此开这么个小店?"
姜暖早己备好说辞:"先夫早逝,无子可依,只得靠这点手艺谋生。"
程梓墨目光在她脸上停留片刻,似乎想说什么,最终却只是点点头:"女子独自经营,实属不易。"
"女子为何不能独自经营?"姜暖忍不住反问,"若有技艺在身,自食其力,总好过依附他人。"
这话在宋代可谓大胆。程梓墨挑眉:"姑娘此言差矣。《女诫》有云:'女子以弱为美'。抛头露面,终非良家女子所为。"
姜暖差点笑出声。作为现代女性,这种论调简首荒谬。她抿了口茶,不卑不亢道:"程公子读圣贤书,可知《易经》有言:'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自强二字,莫非只适用于男子?"
程梓墨明显一怔,随即轻笑出声:"姑娘好辩才。只是世道如此,女子独行,难免招惹是非。就如方才..."
"所以才需要程公子这样的君子主持公道啊。"姜暖巧妙地将话题转回,既坚持己见,又给了对方台阶。
两人又聊了些汴京风物。姜暖惊讶地发现,程梓墨对饮食之道颇有研究,从北食南味的区别到时令食材的选用,见解独到。而程梓墨则越发觉得眼前这小娘子谈吐不凡,见识广博,完全不似寻常市井妇人。
"姑娘祖籍何处?听口音不似汴京人士。"程梓墨状似随意地问道。
姜暖心头警铃大作:"南方小地方,说出来公子也未必知道。倒是公子气度不凡,想必是书香门第?"
程梓墨微微一笑:"在下不过一介书生,偶尔在开封府帮闲罢了。"
又闲聊几句,程梓墨起身告辞。姜暖包了几样点心硬塞给他,再三道谢。
送走程梓墨,姜暖回到后院,长舒一口气。她取出藏在柜子深处的几个小瓶——这是她用空间里的现代调味料与宋代本地香料调配的"秘制酱料",每次只用极少量,却能大幅提升点心风味。
"得换个更隐蔽的地方..."姜暖喃喃自语。今日之事提醒她,店铺人来人往,秘密难保不泄露。
她刚将小瓶藏好,前店又传来敲门声。开门一看,是个陌生的小厮,递上一个精致的食盒。
"我家主人说,多谢姜掌柜的点心,特回赠些南食,望笑纳。"
姜暖接过食盒,里面是几样精致的南方点心,还有一张字条:"食之精者,不在贵贱。盼再论道。——程"
字迹挺拔有力,与程梓墨给人的印象一致。姜暖嘴角不自觉地上扬,随即又警醒地压下——在这举目无亲的时空,她必须时刻保持谨慎。
与此同时,开封府衙内,程梓墨正听着手下的汇报。
"大人,查过了。姜氏女,年十五,自称夫亡,月前刚从宫中放出。在甜水巷立女户,开点心铺。宫中记录显示她因久病放出,但..."
"但什么?"程梓墨抬眼。
"但据邻居说,这姜娘子每日寅时即起,忙到亥时才歇,精神头好得很,哪像久病之人?"
程梓墨若有所思地敲击桌面:"继续查,但莫要惊动她。"
"大人怀疑她是..."
"不,"程梓墨摇头,眼前浮现出那双灵动的眼睛,"我只是好奇,一个能说出'自强不息'的小宫女,到底藏着什么故事。"
-----------------------------------
下章预告:
**姜暖扩大经营开设"暖居"餐馆,创新菜式风靡汴京
- 与程梓墨多次偶遇,两人在美食与文学上相谈甚欢
- 程梓墨调查姜暖背景发现疑点,却选择尊重她的隐私
- 姜暖收留无家可归的妇女传授厨艺,口碑越来越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