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限轮回:永恒的记忆
无限轮回:永恒的记忆
当前位置:首页 > 都市 > 无限轮回:永恒的记忆 > 第18章 第一个不速之客

第18章 第一个不速之客

加入书架
书名:
无限轮回:永恒的记忆
作者:
夏虫爱语冰
本章字数:
4290
更新时间:
2025-07-08

眼看着就到中午了,貌似这家没人做饭,我早上来得急,也没吃啥东西,现在感觉饿得慌。可能她妈上班前己经给他们留了干粮,不一定记得给我留,所以现在赶回家吃点饭是最明智的事。小妮子又开始去研究那本书,可能一下子无法看通透,不如我先回家,反正来回也就一个多小时。想及此便对房内的应芝玲说:“我现在有点事,下午再过来!”

里面人喊了一下:“等等!”然后就见她拿着书跑了出来。

“你去干嘛?等一下我妈就回来了,她给我们做午饭,他们医院中午休息2小时,等她回来你再去办事,可以吗?”

晕倒!原来有人做饭,这下子也不好意思蹭饭了。看她这样子,可能是一个人在家害怕,也是,以前不知道还行,现在知道这黑不拉几的鼓是一个人做成的,一定会害怕,像她这样女孩子,虽然看起来身高马大,但仍然是一个不折不扣的小胆鬼,再忽悠自己要坚强,但仍然表现出胆怯的神情。

“好!我等一下走,你赶紧把这个书吃透,特别是什么咒语啊!仪式啊!一定要仔细核对,别你爸魂魄没追回来,把我们都搞成呆傻了,那就太亏了。可以的话,下午就尝试一下,能不能把你爸弄醒。”

“好的!其实藏文不难懂,我会尽快翻译好,我刚才拿了笔记,把重要的记下来,务必一把过关!”说着,挥舞了一下她的小拳头,信心满满。

我和她一起进了房间,她站着在八仙桌前翻着书,在一个笔记本上记记写写。我反而闲来无事了。顺手,我拿了一本八仙桌上的三本书之一麻衣,就看了起来,其实这类书挺有意思的,从面部五官,骨骼来识人,并不是一无可取之处,还是有点道理的。书是古文,又是繁体,但作为啃书虫,这个完全不是问题。等她妈从外面打开房门的时候,我差不多己经看了整本书的十分之一,足足有二十多页。作为啃书虫,对书的理解力是一般学渣不能理解的。我按照麻衣相面术,看她妈妈的五官,单单从眼/鼻/印堂三角区描述,眼角微扬,鼻梁中骏而未分,印堂虽红润,但隐有白光。按书中所述,命格属富有余,后天顺而达,忌搬迁动土,可旺夫旺子。

问题在于,她不是从北方搬过来了啊!如果不搬,她家会兴旺发达,不是那边挺辛苦的啊?一时也不知道何意了!我随口问应芝玲:“大班长,你们家从北方搬过来,你们以前北方的家还空着吗?”

应芝玲明显一愣,摸不清我突然打听这个干嘛,但也多想就回我:“老家房子是矿上的集体楼,搬过来就腾给我五舅了。原来按照我爸妈的年限,可以低价购置,我五舅那时候是边防部队连长,也转业回市里,被安排到矿区任派出所所长,没地方住,就按我爸的名,购置了,成了他的房子。你问这个干嘛?”

“哦!那你五舅挺幸运。”心想他们家不搬过来,也应该属于工薪阶层,会兴旺发达?这麻衣神相也只能预测吧!

又听应芝玲说:“不搬过来可能现在挺好,因为五舅机缘巧合破了几个大案,转到市里分局从指导员做起,挺会来事,到现在己经是市公安局常务副局了。五舅是我妈一手拉扯大的,和我妈关系最好,部队探亲就跟着我爸学文化,也是我爸半个徒弟,如果现在还在东北,可能发展就不一样了!”

我听得有点心惊,原来兴旺发达就应在这上面了,贵人相助。看来麻衣神相确实有点料,如果早些年有人给她妈看面相,说不定他们就不搬了,北方发展,或许就事业一帆风顺了。

可是搬了之后呢?书上只叙述面相术,转机机缘破解,我还没看到。所以也未尝可知啊!嗯,这麻衣相术还是挺有意思的。

看她妈来了,我也起身告辞。她妈一回来就进了厨房,只听见里面一阵锅碗瓢盆的声响,估计是做饭菜了!听得我前胸贴后背。看我要走,她妈从厨房出来,说这边马上可以吃饭。应芝玲忙打断她妈,说我有事出去,是等她回来才走的。我都没来得及表达意思,那小妮子己经帮我拒绝了。好吧,只能回家吃饭了。我寒暄了,就推车出了西合院。西合院临近马路,路面是青石板路,只够一辆汽车行驶。我刚退出车,就看到有两个车并排停放在马路上,路窄,我只能下车推着走,先过了这一段再说。路过车旁时,车窗突然摇下来,一个中年男人,挂着大金链子,正在驾驶位用大哥大打电话,他向我招手,莫不是问路的,从小学雷锋的我,走进车旁。见他把电话给副驾一个小伙,用标准的普通话问我:“小哥,知道这边应氏故居吗?你从这边出来,认不认识应家人?”

应芝玲家亲戚?难道不知道应家人住哪?我一时拿不准该不该告诉他,我就从应家出来。索性问清楚:“应家这里很多姓应的,你找哪个呢?”

那大叔又捧起大哥大,应该是用粤语叽里呱啦又说一通,就问我:“是应世茂的家,应世贸有80多岁,应该前几年己经过世了,他有三个儿子,一个女儿。他的故居应该在这个方位。他的其中一个儿子,应该也出了问题,我们是过来认亲的。”

“那他三个儿子和女儿,你们知道名字吗?老人过世了,我可能不认识。”

那大叔又拿起电话,说了一通,然后和我说:“老人名字知道,孩子名字暂时不知道,需要查询一下。你告诉我,带我过去,我可以给你钱。我们很急”说着,从座椅边手提袋拿出几张红票子,应该是港币,约莫着有十来张。

我心里挺震撼,现在港币兑人民币基本1:1,这千把块钱,可是普通工人差不多两个月工资。现在大多数人,挂一个传呼机己经不错了,这貌似港澳人士,拿大哥大,又急着寻人,有什么目的吗?想想应芝玲家现在就两个女人,她爸有没有防御能力,我为了这千把块钱,可别给她家招惹祸事了!

错乱章节催更!
返回
指南
快捷键指南
全屏模式
上下移动
换章
加入书架 字号
调整字号
A-
A+
背景
阅读背景
错乱漏章催更
  • 新书推荐
  • 热门推荐
  •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