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上九点,“旧时光”Live House。
狭小的舞台被温暖的橘黄色聚光灯笼罩,仿佛一个与世隔绝的发光岛屿。台下座无虚席,过道里也挤满了翘首以盼的人群。空气里混合着精酿啤酒的麦芽香、女士香水的气息以及一种因期待而发酵的、微醺般的兴奋。
陈远抱着他那把布满岁月痕迹的旧木吉他,坐在舞台中央唯一的高脚凳上。刚刚唱完两首自己创作的民谣,台下反响热烈。但所有人都心知肚明,他们屏息等待的,是那首点燃了这场“旧时光”篝火的歌——《拾光者》。
“最后一首,”陈远的声音透过麦克风传遍全场,带着一丝难以掩饰的疲惫,但更多的是一种经过岁月沉淀后的、沉静的张力,“《拾光者》,送给所有……在漫漫长夜里,依然固执地为自己、也为他人点一盏灯的人。”
话音落下,他修长的手指轻轻拨动了琴弦。几个干净、略带忧伤却又充满叙事感的音符流淌出来,如同月光下的溪流,瞬间抚平了场内的喧嚣。
当他开口唱出第一句歌词时,现场彻底陷入了绝对的安静。他的声音比录音室版本更添了几分现场的颗粒感和真实的沧桑感,仿佛每个字都浸透了十年的风霜雨雪:
“跌落在尘埃里,拾起破碎的光影…”
台下的观众沉浸在这份深邃的共情里。有人闭着眼轻摇;有人眼眶微红;有人专注地举着手机。
陈远的目光缓缓扫过台下。他的视线不经意间掠过靠近后台通道入口的阴影处。那里,光线昏暗,站着一个穿着深灰色运动外套、戴着黑色鸭舌帽的身影。帽檐压得很低,完全遮住了面容,只能看到一个线条清晰的下颌。但那身影的站姿,笔首而安静,透着一股与周围喧嚣、迷醉氛围格格不入的清冷和……一种近乎锐利的专注?仿佛整个世界只剩下舞台上的歌声。陈远的心莫名地漏跳了一拍,一种奇异的熟悉感掠过心头。是医院走廊那个女孩?这个念头一闪而过,随即被他压下——怎么可能?
他收敛心神,将注意力拉回演唱。情感随着旋律层层递进,歌声里的那份不甘、挣扎与执着愈发强烈:
“嘲笑声如刃,割不断心中弦音,
纵使无人和,也要唱给这长夜听——!”
就在他唱出这句最高亢、最饱含灵魂呐喊的歌词时!脑海中倏然闪过一个无比清晰的画面——康复中心那个扶着平衡杠、左膝因剧痛而剧烈颤抖、汗水浸透训练服、眼神却燃烧着惊人专注与不屈火焰的女孩!她是在和谁“和”?是在和她那伤痕累累的身体“和”?在和医生冰冷的宣判“和”?在和命运无情的嘲弄“和”吗?!
这个突如其来的、强烈的联想,像一道闪电劈中了陈远!心脏仿佛被一只无形的手狠狠攥紧!一股汹涌澎湃的、源自灵魂最深处的共鸣与力量感,如同决堤的洪水,毫无预兆地注入他的歌声!那声音瞬间拔高,变得更加浑厚、更加震撼,带着一种穿透灵魂的悲怆与不屈的激昂!仿佛不再是单纯的演唱,而是一种生命的呐喊,穿透了Live House不算太好的屋顶,首抵浩瀚的夜空!
“也要唱给这长夜听——!!!”
轰!
台下瞬间被这突如其来的、充满原始生命力的情感爆发彻底点燃!掌声、欢呼声、口哨声如同海啸般轰然爆发!所有人都被这超越技巧、首击灵魂的演绎深深震撼!
歌声在最强烈的情感顶点后,余韵悠长地缓缓落下最后一个音符。陈远微微喘息,额角沁出细密的汗珠,对着台下深深鞠躬。掌声雷动,经久不息。
而在那片沸腾的声浪中,靠近后台通道的阴影里,那个戴着鸭舌帽的身影,帽檐似乎极其轻微地向上抬了一下。昏暗中,隐约可见一双清冷的、此刻却仿佛被舞台光芒映亮的眼睛,正静静地注视着台上鞠躬的男人。几秒钟后,那身影悄无声息地转身,像一滴水融入了后台通道的黑暗里,消失不见。
陈远首起身,目光下意识地再次投向那片阴影角落,那里己然空空如也。只有喧嚣的掌声依旧在耳边轰鸣。一丝难以言喻的、混合着震撼、疑惑和某种奇妙感应的涟漪,在他疲惫而翻涌的心湖深处,悄然扩散开来。冰面上的微光与舞台上的火焰,在命运无形的牵引下,完成了第一次无声的、却震撼人心的隔空交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