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色深沉,一道黑影悄然潜入御书房。
"陛下,微臣找到了当年丞相府案的关键证据。"跪地的老者颤抖着从怀中取出一封泛黄的密信。
这位老者正是丞相府昔日门生林大人。三年前丞相府满门抄斩,唯有他暗中救下丞相次女萧怡,藏于山野之中。这些年来,他不曾放弃追查真相。
皇帝展开密信,目光如电:"竟是当年太师暗中勾结敌国,嫁祸丞相!"
信中详细记载了太师如何伪造书信,栽赃丞相通敌叛国。更有当年参与其中的密探临死前的口供,字字血泪。
"冤案,真是天大的冤案!"皇帝手中的信纸被捏得咯咯作响,"朕的爱妃,她父亲竟是被奸人所害!"
林大人抬头,泪流满面:"还请陛下明察,为丞相府沉冤得雪!"
"传旨!即刻彻查此案,所有与案件相关人员,一个不放过!"皇帝掷地有声地说道。
三日后,太师府被围,数十名当年参与陷害的官员被拿下。经过严查,真相大白于天下。
朝堂之上,皇帝当众宣布丞相一族平反。萧璃跪在殿前,泪水滑落:"父亲,女儿终于等到这一天了。"
皇帝亲自扶起萧璃:"朕答应你,一定会还你父亲一个清白。"
一纸诏书,昭告天下:丞相一族忠君爱国,死得其冤。追封丞相为忠烈公,其族人皆可恢复身份品级。
当日,长街万人空巷,民众纷纷为丞相府沉冤得雪而欢呼。萧怡也终于能够重见天日,姐妹相拥而泣。
这一天,不仅是丞相府平反之日,更是正义终得伸张之时。
萧相府作为朝廷重臣世家,人才辈出,桃李满天下。萧丞相不但政绩显赫,礼待人,广纳贤才。多年来,培养出的门生遍布朝野,不少己成为朝廷重臣。
当年萧丞相遭人陷害,被诬陷叛国,满门抄斩。就在危急时刻,正是这些心怀感恩的门中相助,救下了丞相次女萧怡。他们冒着杀头的风险,西处搜集证据,最终找到了证明萧丞相清白的关键文书。
其中为首的刑部侍郎杜明远,当年正是萧丞相亲自举荐入仕。他带领一批萧府故旧,日夜查访,终于找到了真凶栽赃陷害的铁证。这些忠义之士不畏强权,只为还萧府一个公道。
此事也证明了萧府教子有方,门生故吏皆怀忠义之心。即便萧府己倒,他们仍不忘昔日提携之恩,冒死相助。如此门风,令人敬佩。待真相大白,朝野上下无不感慨:萧相爱才、育才之心,终得善报。
萧丞相不仅在朝堂上备受门生敬重,在民间更是享有“萧青天”的美誉。他为官数十年,清廉正首,始终心系黎民百姓。
当年江南水患,他亲自奔赴灾区,与百姓同吃同住,带头挖渠泄洪,最终保住了一方平安。京畿大旱,他力排众议,开官仓放粮,并上书请求减免赋税,救活了无数在饥荒边缘挣扎的百姓。对于平民的冤案,他从不推诿,总要亲自过问,还无辜者一个清白。
因此,当丞相府被诬叛国的消息传出时,京中百姓无不愕然,不敢相信这位爱民如子的好官会是通敌之人。无数百姓自发聚集在菜市口,为他喊冤,长跪不起,悲声震天。
如今,丞相叛国案终于水落石出,沉冤得雪。消息传开,京城百姓奔走相告,无不啧手称庆。许多人家中都自发设案焚香,告慰萧丞相在天之灵。他们说,萧丞相一生风骨,上对得起君王,下对得起百姓,他的清名,终究还是被刻在了民心这座不朽的丰碑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