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酒店时,慕容清颜的纱裙还沾着戏台的灰尘。她把那片银鳞小心翼翼地夹进熊猫笔记本,刚合上本子,手机就震得像揣了只振翅的蝴蝶。叶宸递过来的屏幕上,# 张爷爷川剧白蛇传 #的词条正挂在热搜第一,后面跟着个金灿灿的 “爆” 字。
点进去的瞬间,满屏都是剧场的照片和视频。最火的那条是张爷爷改词的片段,“千年等一回,等的不是许仙,是这戏台子啊” 的唱词下面,己经堆了五十多万条评论。慕容清颜的指尖划过屏幕,那些带着温度的文字像潮水般涌来:
“第一次知道川剧这么美,明天就去买票看现场”
“热搜就该多些这样的内容,比明星八卦有意义一万倍”
“虽然有叶宸和清颜,但眼睛完全离不开张爷爷,这才是真正的主角”
“己预约传承中心的体验课,谁说年轻人不喜欢传统文化?”
叶宸翻到条被顶到前排的评论,是位非遗研究者写的长文:“这场首播让川剧的搜索量暴涨 300%,很多年轻人开始询问拜师事宜。所谓传承,从来不是博物馆里的标本,而是像这样,让老手艺在新时代活起来。感谢张爷爷,也感谢愿意搭台的年轻人。”
“你看。” 慕容清颜突然抬头,眼睛亮得像落满了戏台的顶灯,“这次热搜里,我们的名字都排在后面呢。” 她指着热搜词条后面跟着的相关话题,# 慕容清颜小青扮相 #和# 叶宸首播川剧 #的热度,远远不及 #川剧白蛇传复排# 和 #寻找身边的非遗传承人 #。
叶宸刚要说话,李老师的电话就打了进来,背景音里混着锣鼓声和欢呼声:“清颜!叶先生!好多家长打电话来,想让孩子学川剧!还有服装厂联系我们,说要复刻那身许仙戏服做文创!” 他的声音像被沸水烫过的茶叶,每片都透着舒展的兴奋。
挂了电话,慕容清颜忽然抱着笔记本跑到窗边。酒店楼下的锦江剧场门口,此刻还围着不少人。穿校服的学生举着手机对着剧场牌匾拍照,几个阿姨正和值班的演员打听下一场演出时间,连卖糖画的老师傅都改画了川剧脸谱,生意好得排起了长队。
“你说,” 她回头时,睫毛上沾着窗外的霓虹,“我们是不是也算做了件大事?” 叶宸从身后抱住她,下巴搁在她发顶,闻到纱裙上的皂角香混着火锅的牛油味 —— 那是刚才路过火锅店时,老板硬塞给他们的香油碟,说沾着戏台的喜气。
凌晨时分,热搜依旧热闹。传承中心的官方账号发了条新动态,是张爷爷穿着戏服和年轻演员们的合影,配文写着:“只要有人看,我们就一首演下去。” 照片里的老人坐在 C 位,手里捧着网友众筹的新髯口,银白的胡须在灯光下泛着柔和的光。
慕容清颜的手指在屏幕上轻轻点了下转发,输入框里敲出的文字简单却郑重:“传统不是过去式,而是进行时。” 叶宸凑过去看,忽然在她输入的句子后面,加了个小小的川剧脸谱表情,像颗刚画好的朱砂痣。
月光透过窗帘缝隙,在两人交握的手上投下道细长的光带。慕容清颜想起张爷爷谢幕时说的话:“搭戏台的人换了一代又一代,但只要锣鼓还在响,戏就永远唱不完。” 她低头看着笔记本里的银鳞,忽然明白,所谓热搜的排名从来不重要,重要的是那些被点亮的眼睛,和愿意为传统驻足的脚步。
就像此刻窗外的锦江,水流无声,却能载着船,驶向很远很远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