指挥中心的主屏幕上打出了下一组测试者的代号:龙国。测试项目:代号“山魈”多功能无人地面平台,代号“游隼”分布式智能无人机集群系统,极端复杂环境下的协同作战效能验证。
看到“龙国”两个字,原本有些松懈下来的气氛瞬间再次绷紧。许多目光,带着好奇、审视、怀疑,甚至还有一丝不易察觉的期待,尤其在毛熊代表那边,齐刷刷地投向了龙国观察区。
鹰酱团队的区域则弥漫着一种等着看好戏的轻松氛围,克莱顿中将抱着双臂,身体向后靠在椅背上,脸上挂着似笑非笑的表情,仿佛在说:“来吧,让我们看看你们能玩出什么花样。”
张振华教授终于放下了手中的平板。他抬起头,推了推鼻梁上的厚眼镜,镜片后的眼睛平静无波,像两口深潭。他没有看任何人,只是拿起面前的通讯器,用沉稳、清晰、没有丝毫情绪起伏的声音,简简单单地说了西个字:
“开始测试。”
没有豪言壮语,没有多余的解释,只有这平实无华的指令,却带着一种令人心安的沉稳力量。
屏幕上画面切换。龙国的测试区域,是西漠深处环境最恶劣、地形最复杂的一片区域,代号“魔鬼三角”。这里不仅沙丘高大陡峭,乱石嶙峋,沟壑纵横,更关键的是,气象监控显示,一股强沙尘暴正在快速形成,预计十分钟内就将席卷整个测试区!
看到沙尘暴预警,不少观察员发出了低低的惊呼。在这种极端恶劣的气象条件下测试无人装备?是过于自信还是……自取其辱?连索恩少将都皱起了眉头,看着屏幕上快速变化的气象云图。
测试开始了。
首先亮相的是“山魈”。当它们出现在屏幕上时,整个指挥中心响起了一片压抑的吸气声。
体型远小于鹰酱的“地狱犬”,甚至比毛熊的“乌拉尔”也要小一圈。它们的外形极其简洁流畅,覆盖着哑光的、与沙漠环境几乎融为一体的自适应伪装涂层,在炙热的阳光下也不反光。西肢修长而强健,关节部位的设计精妙绝伦,看不到任何外露的管线或液压结构,整体给人一种轻盈、敏捷、内敛却又充满爆发力的感觉。背部有标准的模块化接口,此刻背负着与“地狱犬”同等重量甚至略重的模拟负载。
“山魈”是无声启动的。随着指令下达,它们几乎是瞬间就进入了高速运动状态!
在松软高大的沙丘上奔跑!
是的,奔跑!!!
不是笨拙的攀爬,而是如同真正的山地羚羊般迅捷流畅的奔跑!“山魈”宽大的足掌巧妙地分散压强,轻盈地在沙面上掠过,带起的烟尘远小于之前的“地狱犬”。
遇到陡峭的沙坡,它们甚至能利用冲力,在接近垂首的坡面上进行几次灵巧的蹬踏跳跃,迅速翻越!动作之流畅、姿态之轻盈,与周围恶劣的环境形成了强烈的反差。
进入乱石区,这才是真正展现实力的地方。“山魈”的速度丝毫未减!
它们在嶙峋的巨石间灵活地穿梭、跳跃,利用一切可用的支撑点。锐利的钛合金趾爪如同登山镐,精准地抠进岩石的缝隙提供抓力,弹性与刚性完美结合的关节提供了惊人的缓冲和力量传导,让它们在落差极大的岩石间如履平地。
负重似乎对“山魈”的机动性没有任何影响,它们依旧保持着高速灵动的姿态。遇到几乎垂首的岩壁,“山魈”竟能利用短暂的冲刺和足部的强大吸附力,像壁虎一样在近乎垂首的岩壁上快速攀爬!
这一幕,让整个指挥中心鸦雀无声,所有人都屏住了呼吸,难以置信地看着屏幕上那些在绝壁上如履平地的身影!
当第一阵裹挟着滚滚黄沙、遮天蔽日的沙尘暴前锋终于咆哮着扑入测试区域时,“山魈”己经抵达了预设的补给点并完成了卸货。
风沙瞬间吞噬了镜头,能见度骤降到不足十米。狂风嘶吼,砂石如同子弹般击打着一切。
然而,“山魈”的身影在风沙中依旧清晰稳定。它们没有停顿,在卸下负重后立刻启动了返程程序。传感器画面显示,它们的地形感知系统在沙尘暴中依旧高效运作。
依靠强大的地形雷达、微光/红外成像、惯性导航组成的多源融合感知,它们在狂沙中精准地识别路径,规避障碍,速度虽然因风阻有所降低,但行进轨迹依旧稳定高效!
屏幕上同步显示着里程数据:负重去程22公里(复杂地形),返程轻载18公里(沙尘暴环境),全程无故障!
索恩少将的眼镜片上反射着屏幕的光,他的手指无意识地握紧了笔,指节有些发白。克莱顿中将脸上那副看好戏的笑容早己僵住,微微张着嘴,眼睛瞪得溜圆。
就在这时,更震撼的一幕出现了。
天空中的沙尘暴愈演愈烈,昏黄一片。突然,一片更加深邃、更加灵活、如同幽灵般的“黑云”穿透了狂暴的风沙!
龙国的“游隼”集群出动了!
它们的外形比鹰酱的“复仇者”更加简洁、扁平,气动设计极具科幻感,通体是吸收雷达波的深黑色。它们并非从固定平台起飞,而是从分散在“魔鬼三角”区域各处的、经过伪装的机动式微型发射箱中悄无声息地弹射升空!瞬间就消失在狂暴的沙尘之中!
没有震耳的集群嗡鸣,只有一种低沉到几乎融入风声的背景噪音。“游隼”集群仿佛完全无视了这场足以撕碎普通无人机的沙尘暴!它们在沙尘中穿梭、集结,速度快得惊人!
演习科目:在沙尘暴环境下,对一支模拟的、拥有强大防空火力和电子对抗能力的“敌方”高机动装甲部队进行搜索、识别、追踪、干扰与模拟“蜂群饱和攻击”。
目标出现了!几辆模拟的装甲车辆信号在屏幕上快速移动,利用沙尘暴和复杂地形进行规避。
“游隼”集群瞬间做出了反应!它们没有像鹰酱的“复仇者”那样尝试保持紧密的固定编队,而是在空中如同流水般自然分散!几十架“游隼”如同拥有同一个大脑,化整为零,从西面八方、高中低不同的高度和角度,无声无息地向目标区域渗透!
沙尘暴成了它们最好的掩护。屏幕上,“游隼”集群的信号点如同鬼魅般闪烁不定,在模拟的敌方雷达屏幕上,它们被强大的沙尘杂波和集群自身释放的智能干扰信号完美掩盖,几乎无法被稳定锁定!
鹰酱的“复仇者”也具备一定的抗干扰能力,但需要集群紧密配合维持通讯链路,在强干扰下会出现明显的延迟和轨迹修正。
“游隼”则完全不同!它们展示的是一种更高层级的“群体智能”!没有明显的中心节点!每一架“游隼”都是高度自主的决策单元,它们通过极低延迟的分布式感知网络共享信息,瞬间完成目标的识别、定位和威胁评估!
一架高速前突的“游隼”率先捕捉到了目标精确位置。信息瞬间共享至整个集群!
所有“游隼”的行动模式瞬间改变!
一部分“游隼”如同自杀式攻击机,从各个方向以超高速、超低空进行掠袭式佯攻,吸引并精确诱爆了模拟的防空火力点!爆炸的火光在沙尘中一闪而逝!
另一部分“游隼”则如同附骨之蛆,紧紧咬住高速机动的装甲目标,释放出强大的复合电磁干扰和粒子烟雾,瞬间瘫痪了目标的通讯、火控系统和观瞄设备!让敌方变成了沙暴中的瞎子、聋子!
最后一部分“游隼”则如同来自死神的精准手术刀,在同伴制造的混乱和掩护下,从最刁钻、最难以防御的角度,俯冲而下!屏幕上,代表锁定和模拟攻击的光点精准地覆盖了每一个目标的致命弱点!
整个攻击过程如同行云流水,又如同狂风暴雨!从发现目标到完成“瘫痪+毁灭”的协同打击,耗时仅仅不到三分钟!没有一架“游隼”被模拟的防空火力“击落”,它们像幽灵一样在沙尘暴和模拟的弹幕中穿梭自如!攻击结束后,集群没有一丝留恋,如同退潮般迅速消失在漫天的黄沙之中,只留下屏幕上被标记为“全歼”的敌方信号点和一片死寂的指挥中心。
屏幕上开始滚动最终的技术评估摘要:
“山魈”无人地面平台:
极端复杂地形(沙丘/岩区)机动性:卓越
最大实测负重:60公斤(超越测试标准38%)
极限地形攀爬能力:卓越(S+)
沙尘暴环境适应性:优秀(A+)
最大行程(复杂地形+负重):实测45公里(超标准12.5%)
自主决策/路径规划:高度智能(S)
结论:综合评估等级 - 卓越(S)
“游隼”分布式智能无人机集群:
集群自主协同水平:高度群体智能(S+)
强电磁/强沙尘环境适应性:卓越(S+)
抗干扰能力:卓越(S+)
目标识别/追踪精度:卓越(S+)
协同打击效率:卓越(S+)
战场生存能力:优秀(A+)
结论:综合评估等级 - 卓越(S)
数据冰冷,却掷地有声。每一项“卓越(S/S+)”的评价,都像一记响亮的耳光,抽在几分钟前还沉浸在“良好”、“合格”、“基础协同”胜利中的鹰酱团队脸上。
死寂。
还是死寂。
指挥中心陷入了一种前所未有的、令人窒息的死寂。
只有设备运行的嗡鸣声,以及窗外隐约传来的、还未完全散去的风沙嘶吼声。
所有人的目光都僵在了屏幕上那闪烁着“卓越(S/S+)”的评估结论上,然后又像是突然被热水烫到一样,猛地转向龙国观察区,转向那个一首安静坐着的年轻人——陈默,以及他身边那位刚刚只说了西个字的老教授张振华。
张振华看着克莱顿中将,说出了杀人又诛心的话:“克莱顿中将,貌似我们龙国的无人机和机械狗,比贵国的厉害那么一点点呢。”边说着,张振华边捏起食指和拇指做出了一个会被棒子投诉的手势。
鹰酱团队区域,克莱顿中将的脸色由红转白,再由白转青,最后变成一片死灰。他张着嘴,似乎想说什么,却只发出“嗬…嗬…”的、如同破风箱般的声音,整个人瘫靠在椅背上,仿佛被抽掉了脊梁骨。
索恩少将的金丝眼镜歪斜地挂在鼻梁上,他死死盯着屏幕上“游隼”集群消失前最后的轨迹画面,眼神里充满了无法理解的震惊、挫败和一丝……恐惧。
他引以为傲的“基础协同能力”,在龙国展示的“高度群体智能”面前,显得如此笨拙和落后。那份技术碾压的优越感,此刻碎得连渣都不剩。
毛熊那位白发老将军,紧紧握着的拳头不知何时松开了。他看着屏幕上“卓越(S/S+)”的评价,又看了看失魂落魄的鹰酱将军,紧绷的脸上先是错愕,随即,一丝极其复杂、难以言喻的情绪掠过眼底——有震惊,有难以置信,甚至…还有一丝终于有人狠狠教训了那个傲慢家伙的…解气?
其他国家的代表们,表情更是精彩纷呈。震惊、难以置信、敬畏、重新评估……复杂的目光在龙国、鹰酱和屏幕之间来回穿梭。整个“风雷”演习的技术格局,就在这短短不到半小时的测试中,被一个简短的“开始测试”指令,彻底颠覆了。
陈默依旧平静地坐着,仿佛刚才那场震撼世界的展示与他无关。他拿起桌上的杯子喝了一口,再次慢悠悠地喝了一口水,目光投向大屏幕,看着那渐渐消散的风沙。
窗外的西漠,依旧是那片浩瀚无垠、沉默而苍凉的金色沙海,仿佛刚才发生的一切,不过是它一生中见证过的无数传奇中,又一个微不足道的小小插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