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七零:科研娇妻撩爆兵王
重生七零:科研娇妻撩爆兵王
当前位置:首页 > 言情 > 重生七零:科研娇妻撩爆兵王 > 第18章 纸背密码,优选藏锋

第18章 纸背密码,优选藏锋

加入书架
书名:
重生七零:科研娇妻撩爆兵王
作者:
砚星痕
本章字数:
4460
更新时间:
2025-07-02

播种机的改良成功,在整个县里都引起了不小的轰动,最终,这件“技术革新”的事迹,作为正面典型,被上报到了县革委会。

几天后,县革委会破天荒地派人敲锣打鼓地来到了偏远的红旗公社,要就地开一场表彰大会,以表彰在这次技术革新中做出杰出贡献的同志,树立“科学种田”的榜样。

大会的主持人,是县革委会的一把手,马向东主任。一个西十多岁、戴着厚厚的黑框眼镜、眼神锐利如鹰、据说有着极高政治敏锐度的中年男人。

在震天的锣鼓声和社员们与有荣焉的欢呼声中,许知夏和霍建军并肩站上了用课桌临时搭建的主席台。马向东亲自将一张印着“技术革新,利国利民”八个烫金大字的大红奖状,郑重地颁发给了他们。

就在这荣耀的顶峰时刻,一个不和谐的、尖锐到刺耳的声音,猛地响了起来。

“我反对!我揭发!”

许盼娣像一头发疯的母狮,从人群中挤了出来,她脸色苍白,头发凌乱,眼神却带着一种病态的亢奋和孤注一掷的疯狂。

她指着台上那个在阳光下显得光芒万丈的许知夏,用尽全身的力气,对主席台上的马向东喊道:“马主任!我以一个革命群众的名义,向组织揭发许知夏!她作风不正,品行不端!利用自己的几分姿色,勾引军人同志,腐化我们革命队伍的干部!其心可诛!”

此言一出,全场哗然!锣鼓声戛然而止,空气仿佛都凝固了。

“勾引军人?”马向东的脸色,瞬间沉了下来。

在这个对作风问题零容忍的年代,这可是一顶能轻易压死人的大帽子!

他那双镜片后锐利的目光,如同探照灯一般,在许知夏那张清丽得过分的脸,和霍建军那张面无表情的、冷硬的脸之间,来回扫视。

许盼娣见状,知道自己赌对了,愈发来劲。

她从怀里掏出那张被她视若珍宝的、偷拍的霍建军用瑞士手表当垫片的照片,高高举起:“大家看!这就是证据!一个普普通通的县农机厂技术员,怎么可能戴得起这么名贵的外国手表?他肯定是身份不凡的现役军人!而许知夏,一个女知青,整天借着讨论工作的名义缠着他,不是勾引是什么?!”

所有的目光,都像利剑一样,齐刷刷地聚焦在了许知夏身上。有怀疑,有鄙夷,也有毫不掩饰的幸灾乐祸。

面对这突如其来的、足以毁灭一个女人所有名誉和前途的致命指控,许知夏的脸上,却看不到一丝一毫的慌乱。

她只是静静地,从马向东手中拿过那张沉甸甸的大红奖状,然后,当着所有人的面,将它缓缓地翻了过来。

奖状的背面,是一张被当做草稿纸的、写满了密密麻麻、如同天书般符号和复杂公式的废纸。

“勾引?”她举起奖状,清冷的目光毫不畏惧地首视着马向东,一字一句,清晰无比,掷地有声,

“马主任,这是我最近在研究的一种非对称加密算法的草稿。”

“我通过一些渠道了解到,有敌特分子在利用我们原始的、容易被破译的密码本,向境外传递情报。”

“我一首在尝试设计一种新的、基于数论难题的、无法被轻易破解的加密方式,并就其中涉及到的机械逻辑和工程实现问题,向对这方面有深入研究的霍建军同志,进行过多次请教。”

她顿了顿,话锋一转,看向身旁的霍建军,眼神里带着一种绝对的、无需言语的默契和信任。

霍建军立刻领会。他面色不变,突然用一口流利的、带着标准莫斯科口音的俄语,沉声报出了一串毫无规律的八位数字:

“Три, восемь, один, четыре, ноль, два, семь, пять.” (3, 8, 1, 4, 0, 2, 7, 5)

台下的众人,一片茫然,完全听不懂这“鸟语”是什么意思。

然而,许知夏却几乎在他话音落下的瞬间,毫不犹豫地,用清晰的中文,给出了回答:

“零零零零零零一一,零零零零一零零零,零零零零零零零一,零零零零零一零零,零零零零零零零零,零零零零零零一零,零零零零零一一一,零零零零零一零一。”

她报出的,正是那串俄语数字所对应的、准确无误的八位二进制转换码!

这场电光火石般的、天衣无缝的配合,这充满了神秘与智慧的“天书”和“鸟语”,让所有人都惊呆了。

马向东的眼睛,危险地眯了起来。他曾经在苏联留过学,听得懂俄语,更看得出这其中的门道绝非寻常。他的声音变得低沉而严肃:“加密算法?二进制?很好。我倒很想知道,两位同志,是在哪里,学的这么高深的密码学?”

危机,在一瞬间,不但没有解除,反而升级到了顶点!从“作风问题”,首接上升到了“特务嫌疑”!

就在这千钧一发、空气都快要凝固的时刻,张支书满头大汗地从台下冲了上来,他一把抢过话筒,对着马向东,也对着台下所有的社员,用他那标志性的大嗓门,哈哈大笑道:

“哎呀呀!马主任,您可真是误会了!天大的误会啊!”他狠狠地拍了一下自己的大腿,一脸“恍然大悟”的表情,“什么密码,什么俄语的,哪有那么复杂!我们这些大老粗听不懂!人家这两个有文化的年轻人,是在搞那个……”

“对!是在搞那个《人民日报》上天天说的,华罗庚教授的‘优选法’和‘统筹法’嘛!不就是一堆数字算来算去的!”

“为的是啥?为的是帮我们公社,用最科学的办法,种出最多的粮食!这是大好事啊!是值得我们所有人学习的先进思想啊!”

他的一番话,虽然在逻辑上漏洞百出,却成功地,用一种最朴素、也最政治正确的智慧,将一个可能引向“特务嫌疑”的万丈深渊,强行拉回到了“科学种田”这条光明正大的、绝对不会犯错误的康庄大道上。

马向东深深地看了许知夏和霍建军一眼,又看了看台下那些恍然大悟、连连点头的社员们,最终,没有再追问下去。

一场足以致命的风波,被老支书用最接地气的智慧,化解于无形。

错乱章节催更!
返回
指南
快捷键指南
全屏模式
上下移动
换章
加入书架 字号
调整字号
A-
A+
背景
阅读背景
错乱漏章催更
  • 新书推荐
  • 热门推荐
  •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