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演义之蜀汉后传
三国演义之蜀汉后传
当前位置:首页 > 历史 > 三国演义之蜀汉后传 > 第25章 休生养息话桑麻 汉国力蒸蒸日上

第25章 休生养息话桑麻 汉国力蒸蒸日上

加入书架
书名:
三国演义之蜀汉后传
作者:
肉肉的小书虫
本章字数:
6134
更新时间:
2025-06-25

汉皇刘禅在江陵又召开了一场会议确定,在诸葛亮的建议下,今后三年的方针。

具体政策是:

一、休养生息,巩固襄樊一线防御,修缮城墙。升诸葛亮为车骑大将军总领荆州一切军务、政务,荆州牧黄权接受其领导,诸葛亮相府迁移至江陵一带。

二、全国兴修水利工程与驰道,适宜的地方可征用南中的大象作为畜力。

三、成都仍是国家都城,刘禅作为坐镇与统领后方,李严代领益州牧,尚书令负责具体适宜。

西、三年内大汉不主动进攻(除非敌人挑衅)。

……

这三年蜀汉大地迎来崭新面貌:

在南中方向:越巂铜矿新熔铸的五铢钱每年有五千万之多,红糖年熬制量为2000担(石),可每年制作震天雷一万五千捆,南中每年繁衍与驯化的大象100头,这些大象作为三国时期重要的畜力开拓了南方的驰道与大量新建与修缮了水利工程。

每岁,南中还有2000人加入乌当飞军的队伍。这些乌当飞军机善于丛林与山地作战,武器也进一步革新。配备了锁子甲、诸葛连弩、长枪、短刀等等武器。南中(攀枝花)地域还发现与开采了大量铁矿,每年可制作铁质武器与农具上万具……

益州方面:在李严的管理下,都江堰拓宽了一倍有余,浇灌益州平原(成都平原)上的土地增益万顷。蜀锦、丝绸、瓷器、玉器(料来自南中)、稻谷、栗子等都有大幅度增产。唯一不足之处在于刘禅新纳后宫嫔妃20名(其实这个是人之常情,只要控制在一个度上,也无伤大雅。)

雍州方向:在赵云、魏延等官员治理下。郑国渠亦拓宽了50%,浇灌土地增益6000顷,小麦、栗子等产量提升,长安城进一步开设了各国驿站与使馆、钱庄等。虽不及西汉时候的繁华,但己经涅槃重生,初具国际化大都市的雏形,各国商旅使团络绎不绝。贸易额度逐年攀升,雍州每年税收可达五铢钱三千万、以及黄金一千两、白银五千两,更有各国不同材质货币无数……

凉州:每年可以为帝国供应战马3000匹,驮马7000匹。驿站亦是星罗棋布,官员们还制定出中国历史上第一部保护森林法则雏形:擅自砍一棵口腕粗的树,须植树苗50棵,鞭5次,罚500钱……生态环境进一步好转(其实三国时期也没有坏到哪里,还是有很多森林的。)

西域都护府:马岱可每岁向朝廷提供大宛马一百匹(比凉州所产骏马要更优良一些,适合中上级军官骑乘),战马一千匹,驮马两千匹,并借鉴凉州的法令保护胡杨林与草原等等。

西域的控制更对商队进一步到达长安提供了便利,丝绸之路上(蜀汉地段)每五十里一个驿站,每30里打一口水井……,马岱更向周边的贵霜帝国、波斯帝国购入大量书籍与兵器,进行借鉴、研究、仿制与革新,这些成果迅速通过蜀汉的驰道向帝国的每一个角落拓展……

荆州方面:水稻、桑麻等不重复叙述,三年内新建楼船50艘,加上旧有船只,水师共计上百艘舰船。最大的一艘可容纳千人,长44丈(汉代的丈为2.3米),宽20丈,水师虽仍逊于东吴(主要是水战经验上),但己经比10年前有了极大的提升。每年造船顺流而下的木屑让江东惊恐不宜,这还是诸葛亮命人收集大量木屑不让其顺流而下的结果,另沿岸构筑新增烽火台十数处。

大量锁子甲、札甲、藤甲的打造,让士兵的披甲率显著提升(这些都是贸易税收增加后的结果)。

在兽医的加持下,耕牛、驮马繁衍量高,农户普遍开始使用耕牛、铁犁耕作,税收恒定在十税二的范围内,为了预防土地兼并,国家低价供应稻种、麦种,保护价回收粮食。荒年及时开仓济民,大量培训赤脚医生下乡,制作廉价药品免费低价发放等。

士卒方面,有功的将士皆得到不菲的钱物奖励,死伤人员的家属更做到了优厚抚恤,参军踊跃性进一步提升。

文化方面,刘禅推行繁体字向简体字改革,把他所知道的简体字统统发布出来,进一步降低帝国文盲率。书籍亦通过印刷术大量拓印。

农业方面,重新丈量全国土地田亩,按人头与劳动力多少进行分配土地,官宦豪强地主土地高于市价1成进行收购(非强制,其实三国时期人口稀少而土地众多,三个国家人数之和只有1千万左右),并重新开拓十万亩新田。分配完后,宣布《汉朝田亩诏令》全国土地禁止买卖,农民只有耕作的权利,而无买卖权(防止土地兼并)。

官方耕牛、农具可供给农民租用,丰收之日,农民收取粮食的收成的贰厘(2%)上缴朝廷即可,如粮食歉收可免。

为保护各地人民生存安全,由朝廷出资成立各基层的狩猎队,由猎户担任,猎杀老虎、熊、豹子、狼、野猪等野生猛兽,所得肉皮皆平价贩卖与附近山村或自己食用。

另有整顿吏治、树立榜样亦不在话下。

尚书令,李严更是写下了千古名篇《祭虎文》:

维大汉建兴八年,岁在辛亥,三月丁丑,益州牧臣严谨以清酒玄璧,告于巴山君灵:

盖闻天设纲常,地列川泽,鳞介羽毛各安其所。昔周室隆兴,驺虞应德而隐迹;汉武巡狩,白麟感化以呈祥。今益州承平之世,圣主垂拱而治,尔等斑奴之辈,踞岷峨以为窟,凭林莽以称雄,裂耕牛于野径,衔稚子于柴扉。巴峡啼鹃,尽染妇孺之血;锦江春草,长埋白骨之哀。此岂乾坤容物之道,山川育灵之理耶?

忆孝桓之世,广汉有张纲埋轮,单车入虎穴,焚香祝曰:“王法昭昭,岂容汝辈食禄?”翌日,群虎负子渡江而去。此圣朝德化之验也。今亮奉天子节钺,总西南之众,虽无卞庄刺虎之勇,实怀李冰镇孽之诚。己命五丁开道,燔薮薙秽;更铸金钲百面,昼夜警山。尔若通灵,当率尔族类,北走阴平,东越巫峡,遁迹于不毛之地,戢爪于无人之墟。

若犹恃爪牙之利,逞咆哮之凶,则三军既发,劲弩如星。昔冯妇搏虎,尚存恻隐;今李严布阵,岂留馀地?当使巴山竹矢尽染尔血,蜀锦旌旗尽裹尔皮。且闻南中多象,己备火阵以待;西羌善射,早磨石簇而候。天地虽广,岂有尔曹容身之处!

今备青牛白羊,设坛于武担山下。三日为期,速徙勿疑。若执迷不悟,则霹雳车发,地动山摇;连弩齐张,风悲日曛。勿谓言之不预也!尚飨!

译文:

时值大汉建兴八年(公元237年),辛亥岁三月初三,益州牧臣李严谨以清酒与黑玉,敬告巴山山神座下虎族:

天地自有法度,山河各守其界,本应鳞甲鸟兽各安其位。昔日周朝兴盛时,祥兽驺虞隐迹避世;汉武帝巡视时,瑞兽白麟感沐仁德而现世。如今益州正值太平盛世,圣明天子垂拱治国,尔等虎类却盘踞岷山峨岭为巢,仗恃密林深草称霸,在乡野小径咬死耕牛,于百姓家门叼走幼童。巴山杜鹃啼血,尽是妇孺血泪染就;锦江春草萋萋,永埋无辜百姓白骨。这岂是天地包容万物之道?怎符山川滋养生灵之理?

追思汉桓帝年间,广汉太守张纲埋下车轮,单骑深入虎穴焚香告谕:“煌煌国法在此,岂容尔等食民如食禄?”次日,群虎竟背负幼崽渡江远遁。此乃圣朝德政感化之明证。今我持天子符节,统辖西南军民,虽无卞庄徒手搏虎之勇,却怀李冰镇伏孽龙之诚。现己派遣壮士开山辟路,焚烧丛林铲除荆棘;更铸百面金锣,昼夜震响警示山林。尔等若通晓灵性,当率领族类北迁阴平,东越巫峡,藏踪于不毛之地,敛爪于无人荒野。

倘若仍仗尖牙利爪,逞咆哮凶残之性,我三军既动,强弩如流星破空。昔日冯妇搏虎尚存怜悯,而今我李严布阵岂留情面?定叫巴山竹箭尽染尔血,蜀锦旌旗尽裹尔皮。更闻南中象兵己布火阵以待,西羌射手早磨利石簇而候。天地虽大,岂有尔辈容身之所!

今备青牛白羊为祭,设坛于成都武担山下。以三日为限,速速迁徙勿疑。若执迷不悟,则霹雳战车齐发,地动山摇;连弩万箭齐射,日月无光。莫道未曾预先警示!伏惟尚飨!

就这样,西域的骏马,雍凉的商贸,益州的物产,南中的红糖,荆州的楼船,三载光阴,使帝国血脉贲张:

有诗歌赞曰:

西域天马踏葱岭,

雍凉驼铃摇玉门。

南中象震醒滇池,

荆楚楼船劈巫峡!

错乱章节催更!
返回
指南
快捷键指南
全屏模式
上下移动
换章
加入书架 字号
调整字号
A-
A+
背景
阅读背景
错乱漏章催更
  • 新书推荐
  • 热门推荐
  •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