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路军根据地的景象让李大炮大开眼界。
在隐蔽的山谷里,整齐的窑洞依山而建。战士们正在操练,喊杀声震天响。更让他惊讶的是,这里居然有被服厂、修械所,甚至还有个小型的医院。
"李队长,欢迎啊。"一个戴着圆框眼镜的中年男子迎上来,热情地握住李大炮的手,"我是这个根据地的政委,姓王。"
王政委带着李大炮参观了整个根据地。在被服厂,妇女们正在用土布制作军装;在修械所,老师傅带着徒弟修理缴获的武器;最让李大炮震撼的是识字班——那些从前只会抡锄头的庄稼汉,现在正认真地跟着教员认字。
"我们相信,"王政委推了推眼镜,"没有文化的军队是愚蠢的军队。"
晚上的欢迎会上,炊事班端出了热气腾腾的小米饭和炖菜。李大炮己经记不清上次吃上这么像样的饭菜是什么时候了。席间,一个面容清癯的长官模样的人走过来,在他身边坐下。
"听说你们自称'安平义勇军'?"问道,声音温和但有力。
李大炮赶紧放下碗筷:"是,长官。我们......"
"不用紧张。"首长笑了笑,"我们八路军不兴叫长官,叫同志,或者你可以叫我老杨。你们的斗争很有意义,但也付出了不必要的牺牲。"
李大炮低下头。他想起了地瓜,想起了老马头,想起了那些倒在鬼子枪下的弟兄们。
"杨同志,"他抬起头,声音有些发抖,"我们想加入八路军。"
老杨没有立即回答,而是从兜里掏出个小本子:"读过书吗?"
"认得几个字......"
"那这个给你。"老杨把小本子递过来,封面上写着《抗日游击战争的一般问题》,"先学习,再谈其他。"
接下来的半个月,李大炮如饥似渴地学习着。他跟着战士们一起出操,学习战术动作;参加讨论会,明白了很多从前想不通的道理;第一次接触到了人人平等的思想,学会了叫首长。
最让他难忘的是参加了一次连队的民主生活会。李大炮搞不懂什么叫"惩前毖后",他也搞不懂大家看着都蹦蹦跳跳的为啥还要"治病救人",但是看到战士们畅所欲言,批评与自我批评,那种坦诚相待的氛围是他从未体验过的。
临走那天,王政委亲自来送行:"李队长,考虑得怎么样了?"
李大炮挺首腰板,敬了个刚学会的军礼:"报告政委,安平义勇军请求改编!"
王政委笑了:"好!从今天起,你们就是八路军冀中军区独立第九游击大队!"
回村的路上,李大炮的脚步格外轻快。他怀里揣着任命书,兜里装着几本军事教材,最重要的是,心里装着从未有过的希望和信心。
当他远远看见村口那棵老槐树时,突然想起杨首长送别时说的话:"记住,你们不是一个人在战斗。全中国的老百姓,都是你们的后盾。"
夕阳西下,李大炮的影子被拉得很长很长。那影子不再是一个草莽英雄的剪影,而是一个真正的革命战士的轮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