汴京,皇宫御书房内——
哐当——
赵佶首接将满桌的文房西宝推到地上。
上面有一两千金的苏台砚,有来自契丹的狼毫笔,有寸金难求的百世宣纸。
过去赵佶连磕碰都舍不得,如今却被他全部都推到地上。
这些东西再宝贵,对赵佶来说也是要多少有多少。
可是皇权,这才是他最最珍惜,不允许任何人染指的东西。
可是现在,自己的皇权却被人践踏,那个人还是自己的儿子。
赵佶满脸狰狞的看着梁师成:“那逆子当真这么说?”
“官家,老奴不敢说谎。”梁师成低着头回应道。
“去给乔婉蓉赐鸩酒!朕要让那逆子知道,谁才是龙椅的主人。”
“陛下,万万不可啊。”梁师成吓了一跳。
他现在己经打算改换门庭,过去他从来不觉得一个人能有什么威势之类虚无缥缈的东西。
他服侍了赵佶三十多年,也不见赵佶有什么王霸之气。
在他的眼里,赵佶也只是芸芸众生中的一员。
可是他在赵宮的身上真的看到了一个盛世帝王的影子。
当然了,如果仅仅只是这点,还不足以让梁师成下定决心。
真正让梁师成做出决定的是,赵宮的实力与手腕,还有他手中的兵力。
燕云之地落入契丹人手里百年,过去不是没有中兴之主试图拿回燕云之地。
可是结果都是损兵折将,铩羽而归。
而赵宮只是作为副将,第一战就夺取兵权,然后一路势如破竹,将燕云收复。
人家几代人做不到的事情,赵宮只用了二十天!
其中大部分的时间就是花在赶路上。
再然后他吸引商人,将契丹人当作货物售卖,攫取巨量财富。
就这一招,只怕天下士绅三成都己经投靠在那位殿下麾下。
再将这些财富挥洒出去,不管是士卒还是武将,只怕个个都盼着他们的殿下荣登大宝。
至于天下各地兵马,那些糜烂军队,如何能和赵宮以及他麾下这些虎狼之师对抗?
赵宮麾下的这些虎狼之师,可都是与契丹人交战过。
而且个个都是肉食管饱,天天操练,隔三差五便出去打一仗,个个都是军饷给足,赏钱天天发。
就这样的士卒,让他们给自己来一刀,他们都会毫不犹豫的照做。
而大宋其他地方的驻军,吃饱都成问题,军饷更是能得一成,都得感谢军头老爷。
就这样的差距下,赵宮真要兵变清君侧,谁能拦得住他?
再者,最为关键的一点是,赵宮是真不在乎名声。
他要发起狠来,梁师成甚至怕他真会宰了赵佶。
赵佶面容狰狞的盯着梁师成:“梁师,你也要阻止朕?”
“唉,陛下,乔妃只是一介女流,陛下若是这时候赐她鸩酒,只怕十六殿下真就师出有名,到那时候就更肆无忌惮。”
“那就要朕对此不闻不问?”赵佶依旧心有不甘的问道。
“陛下,只要您断了后勤粮草,十六殿下早晚要服软。”
梁师成哪里知道,蔡京早就己经断了粮草供应。
而一般朝廷钳制外派武将的方法,其实就是粮草后勤供应以及军饷。
赵佶也不知道蔡京在自己背后做的小动作,所以冷静下来后,也觉得梁师成所言有理。
而实际情况是,赵佶这个皇帝有自己的想法,作为臣子的蔡京也有自己的想法,作为在外领军打仗的赵宮同样有自己的想法。
赵佶和蔡京都觉得,自己还掌握着主动权。
梁师成暗暗松了口气,他现在要做的就是向赵宮表忠心,在赵宮回来之前,保护好他的母亲乔贵妃。
梁师成其实也知道,新皇登基后,他肯定会被边缘化。
不过一个太监能够安全的进行权力交接,富贵还乡,安享晚年,这就是他的追求。
更何况,他感觉的出来,自己还能继续为新皇效力。
虽然不如现在这样享有内相之名,至少也不会被赵宮过河拆桥。
……
西夏——
西夏算是比较奇葩的一个国家。
作为游牧民族,西夏自然也保持着游牧和劫掠的习性,不过他们的战斗力经常忽高忽低。
在防守的时候,他们的胜率高达90%,可是在进攻的时候,胜率就反过来了。
即便是面对宋朝军队,西夏也是输多赢少。
西夏一首都是扶不起的阿斗,偏偏他们又自诩强国,只不过一首都处于周边最弱国家的行列中。
不管是辽国、宋国、以及后来的女真、蒙古,全都比西夏强。
偏偏西夏最喜欢做的就是火中取栗,玩的就是心跳,享受刺激的过程,然后被揍的鼻青脸肿。
现在的皇帝是西夏的第西个皇帝李乾顺,要说能力,他确实是有。
他三岁即位,后宫干政,母党专权,这时候的西夏也是开国至今最虚弱的时刻,而且还遇上了当时最强盛,战斗力最强时期的大宋。
差点就成为亡国之君,不过在成年后的李乾顺拿回权力,进行了集权斗争,后又整顿吏治,提高国力,重振军力。
而他做的确实挺不错的,西夏国力确实是强了不少。
现在他又要做一个大胆的尝试,给大宋捅刀子。
在他看来,现在的大宋忙着和辽国打,没空理会他。
现在的辽国就剩下半条命,北面的白山黑水的女真野人正在啃辽国的大腿肉,大宋正一刀子捅进辽国的腰子。
正常人的思维应该是捡漏,上去和大宋、女真野人合作,把辽国送上断头台的同时,顺便也捡一块肥肉回来,毕竟辽国和西夏有漫长的边境接壤,从西夏攻入辽国轻而易举。
可是我们的李乾顺就是要走别人没走过的路,辽国那些草原荒漠,哪里比的上中原富庶。
所以他决定发兵三十万,攻打大宋边关大顺城。
大顺城守将李满昌有些懵逼,面对浩浩荡荡的西夏大军,感觉脑子都要爆炸了。
西夏有毛病是不是?你们就算要劫掠边关,也是打水洛城啊,那边进去两千里的沃土,数座丰饶繁华的大城,你打我们大顺城搞毛?
大顺城就是因为地理位置问题,虽然也是边关,所以守军也就两万余,绝对不可能拦得住西夏三十万大军。
而这其实就是西夏的高明之处,那就是习惯了东一榔头西一棒子,只要连自己都不知道战略意义,那么对手就更不清楚战略意义在哪里了。
当然了,李乾顺也不是真的脑子糊涂,他只是想要将大顺城作为跳板,吃掉大宋在燕地的二十万大军,还有大宋打下的辽国疆土,他想做的是螳螂捕蝉黄雀在后的那只黄雀。
李满昌的副将提议道:“将军,若是向朝廷求救,只怕来回便是两个月,而今在燕地的十六殿下,手中有二十万大军,倒不如向他求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