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零二章 建立中央监控和指挥系统**
1984年3月的香港,潮湿的季风裹挟着维多利亚港的海腥味掠过振华大厦顶层的天线阵列。何大海站在数据中心的防静电地板上,耳边是IBM大型机运转时特有的嗡鸣声。眼前的显示屏上,绿色字符如瀑布般滚动,实时更新着从东京、伦敦到纽约的金融市场数据。技术人员正小心翼翼地调试着最新安装的SQL数据库系统,这是振华耗费两百万美元从米国甲骨文公司引进的尖端技术,整个亚洲仅此一套。
"处长,外汇交易模块调试完成了。"首席工程师陈家明推了推眼镜,白大褂口袋里插着三支不同颜色的钢笔,"现在可以同时监控全球十二个主要货币对的实时汇率,延迟不超过0.3秒。"他指向右侧屏幕,那里正闪烁着【GBP/USD:1.2984】的数字,与伦敦金融城的报价分毫不差。
何大海微微颔首。系统光幕在视野中展开:【检测到信息化管理升级契机,签到奖励"系统集成大师技能"己激活】。这正是他谋划多年的核心工程——将振华分散在全球的商业网络、金融操作和地下势力整合成统一的指挥体系。1984年的港岛,绝大多数企业还在用纸质账本,而振华己经迈入了数字化时代。
"接入永隆银行的客户数据库需要多久?"何大海的指尖在控制台上轻轻敲击,节奏如同他算计人心时的思维频率。
"己经完成了70%的迁移工作。"何雨水从另一台终端前抬起头,少女的麻花辫垂在白色实验服上,与周围精密的电子设备形成奇妙的反差,"不过二叔,我们真的要把所有黑名单客户的交易记录都录入系统吗?那些地下钱庄......"
"尤其是地下钱庄。"何大海打断她,目光扫过房间角落的保险柜,那里存放着台岛特务在澳岛洗钱的证据,"记住,数据才是新时代的黄金。"他没有明说的是,这套系统将成为对抗台岛金融破坏活动的利器——当1987年全球股灾来临时,实时数据流能让振华比竞争对手快至少十分钟做出反应。
许大茂匆匆推门而入,意大利皮鞋在地板上敲出急促的节奏:"处长,刚截获怡和洋行的内部通讯!"他递上的加密电报显示,这家老牌英资企业正在秘密转移亚洲资产,计划在《中英联合声明》签署前撤离香港。"渣打银行的马修爵士昨天飞往伦敦,据说带走了价值三亿英镑的黄金凭证。"
何大海冷笑一声。这些自以为聪明的港英人,根本不知道他们的每一步行动都在振华监控之下。三个月前安插在怡和财务部的"暗桩",每天下班前都会用微型相机拍下保险柜里的文件;而渣打银行那位马修爵士的贴身秘书,实则是娄小娥发展的情报线人。
"启动'影子计划'。"何大海转向新安装的SQL服务器阵列,"把怡和过去五年的客户交易记录全部扫描入库,重点标记与台岛有往来的账户。"他特意在"台岛"二字上咬了重音,"特别是陈志强那个继任者林耀东控制的壳公司。"
系统光幕闪烁:【检测到英资撤离加速,建议构建全维度监控网络】。这正是SQL系统的真正价值——不仅能整合振华旗下企业的数据,更能通过交叉分析挖出隐藏的敌人。何大海走向主控台,亲自输入了一串代码,屏幕上立即显示出林耀东最近三个月的资金流向图:从台北经澳岛地下钱庄,再到港岛五家空壳公司,最后流入《华侨日报》的广告账户——这条洗钱路径在关系型数据库的透视下无所遁形。
"二叔,监听组有新发现。"何雨水突然调出一段音频波形,"林耀东昨晚在电话里提到要'在回归前搞个大新闻',还说什么'九龙城寨的存货'......"
何大海眼神一凛。九龙城寨——这个著名的"三不管"地带,既是犯罪温床也是情报黑洞。振华的情报网至今未能完全渗透进去,而台岛特务显然在那里建立了秘密据点。"通知阿彪,今晚带人去城寨'收租'。"他转向许大茂,"顺便查查林耀东最近接触过哪些城寨的帮派分子。"
深水湾高尔夫球场的更衣室里,李嘉诚用毛巾擦拭着鳄鱼皮鞋上的草屑:"何生最近对电脑很上心啊?听说振华买了全港最贵的美国机器?"潮汕口音里带着试探,"我们长江实业也在考虑搞个电算化部门......"
"李生有兴趣的话,可以派技术员来参观。"何大海转动储物柜密码盘,取出一张黑色磁卡,"振华准备开放SQL系统的部分接口,供友好企业使用。"这张看似慷慨的邀请函实则是精心设计的陷阱——任何接入振华系统的外部企业,其数据流都将被秘密监控。
李嘉诚的小眼睛眯成一条缝。作为精明的商人,他当然怀疑何大海的动机,但对计算机技术的渴望最终占了上风:"那就多谢何生了。对了,听说港府下周要拍卖九龙湾的地皮......"
"我己经安排人去勘测了。"何大海系上领带,故意透露出振华新开发的"地理信息系统"——这套将土地属性、规划指标与市场价格关联的数据库,能让地产投资精准度提升300%。系统光幕显示:【九龙湾地块未来增值空间:487%|建议收购价:每平方呎800港币以下】。
两人的谈话被突然响起的加密电话打断。何大海接听后脸色骤变:"立刻回总部!"他顾不上解释就冲向停车场——监听组刚刚破译了林耀东与台岛军情局的密电:对方计划在三天后的《中英联合声明》签署仪式当天,同时袭击振华在深港的电子厂和香港的数据中心。
振华大厦的紧急会议上,十二块监控屏幕同时显示不同地点的实时画面:深港工厂的流水线、港岛码头的货轮装卸、澳岛赌场的VIP包房......SQL系统的威力在此刻展现得淋漓尽致——所有信息流被整合在统一平台,威胁评估模块自动标红了三个最可能的袭击目标。
"林耀东收买了城寨的'潮州帮'。"阿彪指着屏幕上的光头男子,此人左脸颊的刀疤在监控镜头下格外狰狞,"他们买了二十桶汽油,就藏在城寨西区的废车场。"
"电子厂那边的内鬼查到了吗?"何大海转向深圳分部的视频画面。厂长王振华——那位从西合院时代就追随他的老部下,此刻正在镜头前擦汗:"保卫科小张最近突然阔绰起来,昨天还有人看见他和一个讲闽南话的商人吃饭......"
"放长线。"何大海按下SQL系统的"反制措施"按钮,屏幕上立即弹出小张的全部资料——从银行流水到通话记录,甚至包括他上个月在澳岛赌场欠债的监控截图,"等他们动手时人赃并获。"系统光幕闪烁:【检测到复合型威胁,建议启动"蜂窝"防御协议】。
这个以蜂群智慧为灵感设计的防御体系,是SQL系统的核心功能之一。当危机来临时,系统会自动协调振华分布在港岛、澳岛和深港的安保力量,形成多层次防护网。何大海亲自输入了执行密码,数据库立即向三百名"死士"发送了加密指令——这些伪装成码头工人、酒店服务生和出租车司机的精锐,将在未来72小时内进入战备状态。
三天后的深夜,当林耀东亲自带领台岛特工潜入振华数据中心时,等待他们的是二十支上了膛的冲锋枪。与此同时,深港电子厂的"内鬼"小张刚点燃汽油桶,就被埋伏多时的保卫科人员按倒在地。最讽刺的是,整个行动过程被SQL系统的监控模块全程记录,成为台岛破坏港岛稳定的铁证。
《龙英联合声明》签署当天的清晨,何大海站在数据中心的弧形屏幕前,看着恒生指数因和平协议而跳空高开。SQL系统的金融模块正自动执行套利指令——振华在外汇期货市场的头寸每分钟增加着六位数的利润。系统光幕在晨光中闪烁:【任务完成:建立中央监控和指挥系统。系统集成大师技能己激活,全局控制力+80%】。
他着兜里的西合院老照片,相纸上被红笔划叉的人名又多了几个。而这一次,振华己经构建起跨越实体与数字世界的庞大网络,在历史的转折点上,这套系统将成为掌控未来的神经中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