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文具摊生意逐渐步入正轨,徐朗和林晓每天都沉浸在忙碌与充实之中。然而,在这看似顺利的经营背后,徐朗的内心却时常被担忧所笼罩。
每天收摊后,徐朗都会仔细清点当天的收入,计算着成本和利润。虽然生意有所盈利,但利润微薄,仅够维持基本的生活开销和偿还部分借款。“照这样下去,什么时候才能还清债务,扩大生意规模呢?”徐朗望着那少得可怜的盈余,眉头紧锁,心中满是焦虑。
林晓看出了徐朗的心事,她轻轻挽住徐朗的胳膊,温柔地说:“徐朗,别太着急,我们的生意才刚刚起步,能有现在的成绩己经很不错了。只要我们坚持下去,慢慢积累经验和资金,总会好起来的。”徐朗看着林晓,心中涌起一股暖流,但忧虑并未完全消散。“林晓,我知道你说得对,可我就是忍不住担心。现在竞争这么激烈,万一出现什么变故,我们又该怎么办?”
为了增加文具摊的竞争力,徐朗决定在选品上下功夫。他不再满足于从当地的批发市场进货,而是听闻省城有更大的文具市场,那里的文具款式更新颖、种类更丰富。徐朗心动了,他深知这或许是提升生意的关键,但前往省城进货意味着更高的成本和风险。“去省城进货,路费、住宿费都是一笔不小的开支,如果进回来的货卖不出去,那我们的处境就更艰难了。可要是不去尝试,生意可能就一首这样不温不火。”徐朗内心纠结不己,反复权衡着利弊。
经过几天的深思熟虑,徐朗终于下定决心前往省城。出发前一晚,林晓细心地为徐朗收拾行李,她一边叠着衣服,一边叮嘱道:“徐朗,去省城人生地不熟的,你一定要小心。选货的时候多看看,别着急做决定。”徐朗看着林晓关切的眼神,心中充满了感动和坚定。“放心吧,林晓,我会小心的。这次去省城,我一定要找到能让我们生意更上一层楼的好货。”
第二天清晨,徐朗便踏上了前往省城的路途。一路上,他的心情既紧张又期待。看着车窗外不断后退的风景,他的脑海里不断浮现出即将在省城文具市场看到的各种新奇文具,以及生意因此而改善的美好画面。“希望这次能满载而归,让我们的文具摊焕然一新。”徐朗在心里默默祈祷着。
到达省城后,徐朗顾不上休息,便首奔文具市场。一走进市场,他就被琳琅满目的文具所震撼。各种新奇的文具摆满了货架,让人目不暇接。徐朗兴奋地穿梭在各个摊位之间,仔细挑选着文具。他拿起一款带有电子时钟的笔记本,心想:“这个肯定受学生欢迎,既实用又新奇。”又看到一款可以变换颜色的圆珠笔,他眼睛一亮,“这个创意不错,孩子们肯定喜欢。”
然而,在挑选过程中,徐朗也遇到了不少困难。一些批发商见他是外地人,又是小本经营,态度并不热情,甚至有些还故意抬高价格。徐朗心中气愤,但为了能进到好货,他只能耐着性子与批发商们讨价还价。“老板,您看我也是诚心拿货,您就便宜点吧。我以后肯定还会来的。”徐朗满脸堆笑地说道。经过一番努力,徐朗终于以相对合理的价格选好了货。
当徐朗带着满满几大包文具回到家时,林晓激动地迎了上来。“徐朗,你可算回来了,怎么样,都顺利吗?”徐朗笑着点点头,“嗯,还算顺利,进了不少好货,相信这次能让咱们的文具摊火一把。”
第二天,徐朗将从省城进的新文具摆上摊位。果然,这些新奇的文具一亮相,就吸引了众多学生的目光。“哇,这个笔记本好特别,还有时钟呢!”“这支笔居然能变色,太好玩了!”学生们的惊叹声和议论声让徐朗心中大喜。文具摊前围满了人,生意格外火爆。
看着孩子们开心地挑选着文具,徐朗的心中充满了成就感。“林晓,你看,这次进货真的选对了。”徐朗兴奋地对林晓说。林晓笑着回应:“是啊,徐朗,你太棒了!这都是你努力的结果。”
然而,随着新文具的热卖,一些问题也逐渐浮现出来。由于进货量较大,部分文具出现了积压,资金周转再次变得紧张起来。而且,同行们看到徐朗的文具摊生意火爆,也纷纷效仿,进了类似的文具,市场竞争愈发激烈。
徐朗看着积压的文具,心中又开始担忧起来。“这可怎么办?积压的文具占用了大量资金,再这样下去,我们又要陷入困境了。”徐朗焦急地在摊位前踱步,努力思考着解决办法。
林晓看到徐朗焦急的样子,安慰道:“徐朗,别急。我们可以搞一些促销活动,把积压的文具卖出去。比如满减活动,或者买文具送小礼品。”徐朗听了林晓的建议,觉得可行。“对,我们就这么办。林晓,还好有你在,总能在我迷茫的时候给我出主意。”
于是,徐朗和林晓立刻行动起来,他们制作了促销海报,准备了一些小礼品。在促销活动的吸引下,积压的文具逐渐被卖出去,资金周转问题得到了缓解。
在经营文具摊的过程中,徐朗和林晓也结识了不少顾客,其中有一位名叫李老师的小学班主任,给他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李老师经常来文具摊为班级采购文具,她为人和蔼可亲,对徐朗和林晓的文具摊赞不绝口。
有一天,李老师找到徐朗,说:“小徐啊,我觉得你们的文具质量都很不错,价格也合理。我们学校最近准备举办一个文具创意大赛,我觉得你们可以赞助一些文具作为奖品,这对你们来说也是一个宣传的好机会。”徐朗听了,心中一动,觉得这是一个难得的机会。“李老师,这是好事啊,我们愿意赞助。只是不知道具体需要哪些文具,数量大概是多少?”李老师笑着说:“我列了个清单,你看看。”
徐朗接过清单,仔细看了看,发现所需文具数量不少。这对他来说既是一个机会,也是一个挑战。“赞助这些文具,会花费一笔不小的资金,但如果能借此机会提高文具摊的知名度,说不定能带来更多的生意。”徐朗在心里权衡着。
林晓看出了徐朗的犹豫,她轻声说:“徐朗,我觉得可以试试。这是一个很好的宣传机会,而且李老师是学校的老师,她的推荐肯定能让更多人知道我们的文具摊。”徐朗听了林晓的话,下定决心。“好,我们就赞助这次活动。李老师,您放心,我们一定准备好高质量的文具作为奖品。”
在文具创意大赛举办当天,徐朗和林晓来到学校,将赞助的文具摆放得整整齐齐。看着孩子们充满期待的眼神,徐朗心中充满了自豪。“希望这些文具能激发孩子们的创意,也希望我们的文具摊能通过这次活动被更多人认可。”徐朗在心里默默想着。
大赛结束后,果然如徐朗所料,学校的学生们对他们的文具摊有了更深的印象。很多学生纷纷来到文具摊购买文具,生意比以前更加火爆了。
随着文具摊生意的不断发展,徐朗和林晓的生活也逐渐有了改善。他们不仅还清了之前的借款,还攒下了一些钱。“林晓,我们终于熬过来了。这一路走来,真的不容易。”徐朗感慨地对林晓说。林晓眼中闪烁着泪花,“是啊,徐朗,这都是我们共同努力的结果。以后我们一定会越来越好的。”
在这个小小的文具摊上,徐朗和林晓用汗水和智慧书写着属于他们的奋斗故事。虽然未来依然充满挑战,但他们凭借着彼此的支持和对生活的热爱,坚定地朝着美好的未来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