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光荏苒,转眼三年过去。苏砚己从当年那个青涩的少年,成长为一个身形挺拔的青年。这三年来,他在父亲的悉心教导下,将苏家剑法练得炉火纯青,手中那柄锈迹斑斑的铁剑,也仿佛被赋予了新的生命。
苏远山看着儿子的成长,心中既欣慰又担忧。这一日,他将苏砚叫到跟前,“砚儿,你的剑法己有小成,是时候出去历练一番了。江湖虽险,但也是你成长的必经之路。”说着,他从怀中掏出一个破旧的包袱,“这里面有一些盘缠,还有一封书信。你拿着书信去武当山,找一位叫清风道长的故人,他或许能给你一些指点。”
苏砚接过包袱,重重地点了点头。第二日清晨,他告别了父亲,背着简单的行囊,踏上了江湖之路。
一路上,苏砚见识到了世间的百态。有行侠仗义的江湖豪杰,也有偷鸡摸狗的市井无赖;有繁华热闹的城镇,也有荒凉偏僻的山村。他凭借着自己的武艺,偶尔也会帮助一些受欺负的百姓,在江湖上渐渐有了一些小小的名气。
这一日,苏砚来到了一座名为“沧州”的古城。沧州城地处交通要道,来往客商众多,热闹非凡。苏砚刚进城,便听到一阵喧哗声。他顺着声音望去,只见一群人围在一起,似乎在观看什么。
苏砚挤进去一看,原来是一场擂台比武。擂台上站着一个身材高大的壮汉,满脸横肉,眼神中透着傲慢。他大声叫嚷着:“还有谁?还有谁敢上来挑战?赢了我的,赏银百两!”
台下众人议论纷纷,却无人敢上台挑战。苏砚仔细观察了一番,发现这壮汉的招式虽然刚猛,但破绽颇多。他心中一动,决定上台一试。
“我来试试!”苏砚纵身一跃,跳上擂台。壮汉上下打量了苏砚一番,哈哈大笑,“就你这瘦弱的小子,也想挑战我?真是自不量力!”
苏砚不卑不亢,“行不行,试过才知道。”说罢,他拔出铁剑,摆好架势。壮汉见苏砚动真格的,脸色一沉,挥舞着手中的狼牙棒便砸了过来。
苏砚身形灵活,巧妙地避开了狼牙棒的攻击,同时手中铁剑刺向壮汉的破绽之处。壮汉没想到苏砚小小年纪,剑法竟如此精妙,心中顿时慌乱起来。几个回合下来,苏砚瞅准时机,一剑挑飞了壮汉手中的狼牙棒,紧接着剑指壮汉咽喉。
“我认输!”壮汉无奈地喊道。台下顿时响起一片欢呼声。苏砚收剑而立,正准备去拿赏银,却见从台下冲上来几名凶神恶煞的大汉。
“小子,敢坏我们的好事,活得不耐烦了!”为首的大汉恶狠狠地说道。苏砚心中一紧,知道自己惹上麻烦了。原来,这擂台比武是一个圈套,目的就是骗取百姓的钱财。那些所谓的赏银,不过是诱饵罢了。
苏砚握紧铁剑,“你们想怎么样?”“怎么样?把命留下!”众大汉说着,便挥舞着武器向苏砚扑来。苏砚毫不畏惧,与大汉们战在一起。他的剑法精妙,在人群中穿梭自如,不时刺出一剑,让大汉们防不胜防。
就在战斗正激烈之时,突然一声大喝传来:“住手!”众人循声望去,只见一位骑着高头大马的中年男子,带着一群护卫走了过来。中年男子气宇轩昂,眼神中透着威严。
“李大人!”为首的大汉见到中年男子,顿时吓得脸色苍白。原来,这位中年男子是沧州知府李正明,为人正首,深受百姓爱戴。
李正明了解情况后,严惩了这群恶徒,同时对苏砚的侠义之举赞赏有加。他邀请苏砚到府上做客,苏砚盛情难却,便随他去了。
在李府,苏砚与李正明相谈甚欢。李正明得知苏砚要去武当山,便为他提供了一些便利。离开沧州时,苏砚心中充满了感慨。这一次的经历,让他更加深刻地体会到了江湖的复杂与险恶,但也坚定了他行侠仗义的决心。他知道,前方的道路还很长,等待他的,将是更多的挑战和机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