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疯了!简首是疯了!”李三娘瞪大了眼睛,看着满地杂乱无章的碎布片,心中的震惊与不满如汹涌的潮水般难以抑制。她手中紧紧攥着的金线,因用力过度而绷得紧紧的,仿佛下一秒就会断裂,发出不堪重负的“嗡嗡”声。此时,三十个绣娘如众星拱月般围在天井之中,每个人的面前都高高堆着五颜六色的布角,仿佛一座小小的彩色山丘。而黄梅,正专注地蹲在一旁,手中拿着浆糊,小心翼翼地把剪成松针形状的深绿绸缎,仔细地贴在轻薄如雪的雪纺绸上。贴好之后,她又拿起金线,沿着松针的边缘,精心勾勒出锯齿状的线条。
“这样拼贴出来的松针,”黄梅轻轻地举起绣绷,那绣绷在阳光的照耀下,仿佛被赋予了神奇的魔力。那些碎布所呈现出的绿意,层次分明,深浅交织,宛如一片真实的松林就在眼前,“比整幅绣更有立体感。你们瞧,这是我用渐变染色法处理的碎布,从深沉浓郁的墨绿,逐渐过渡到清新淡雅的浅绿,是不是像极了真的松针,从远处看过去,郁郁葱葱,生机盎然?”黄梅一边说着,一边转动绣绷,让大家能更清楚地看到细节,眼中闪烁着自信与兴奋的光芒。
王大婶微微皱着眉头,忍不住伸出手戳了戳松针,脸上露出一丝担忧:“可这针脚都露在外面,多粗糙啊……这样的绣品,能拿得出手吗?”王大婶的话语中带着明显的质疑,她的目光紧紧盯着那些外露的针脚,仿佛那是无法忽视的瑕疵。
“所以要用‘锁边绣’加固。”黄梅并不慌张,她从容地拿起银针,那银针在她修长的手指间灵活地舞动,如同一支灵动的画笔。只见她的手在碎布边缘飞快地游走,银针上下穿梭,不一会儿,原本略显粗糙的边缘就被细腻的“锁边绣”针法所覆盖。“你们看,这样既牢固,又能形成天然的阴影,看着就像松针上自然生长的纹路,是不是更加逼真了?”黄梅微笑着解释道,她的声音清脆悦耳,如同春日里的鸟鸣,在天井中回荡,仿佛要驱散大家心中的疑虑。
时光在忙碌中悄然流逝,三天的时间转瞬即逝。当第一幅拼贴松鹤图终于完成时,整个天井仿佛瞬间凝固了。连平日里最为挑剔,对绣品质量要求近乎苛刻的李三娘,都不禁愣住了,她的双眼瞪得大大的,眼神中满是难以置信与惊叹。
在那幅精美的绣品上,雪纺绸宛如一片轻柔的云雾,为整个画面营造出如梦如幻的背景。用碎布精心拼贴而成的松林,层层叠叠,错落有致。每一片松针都仿佛是大自然的杰作,深浅不一的绿色相互交织,展现出一种独特的层次感和立体感,仿佛微风拂过,松林就会轻轻摇曳。而那只仙鹤,宛如从天而降的仙子,优雅地站立在由碎金箔拼贴而成的岩石上。它的翅膀用银线细致地绣出羽毛的纹理,每一根羽毛都栩栩如生,仿佛在阳光的照耀下闪烁着光芒,让人忍不住想要伸手触摸。仙鹤的姿态灵动自然,仿佛下一秒就会振翅高飞,脱离绣品,翱翔于天际。这幅绣品,相较于传统绣法,更显灵动与鲜活,仿佛注入了生命的力量,将松鹤延年的美好寓意展现得淋漓尽致。
“这...这效率真提升了十倍?”巧云站在一旁,看着己经完成的二十幅绣品,眼中满是惊喜与激动,她的手指微微发抖,似乎不敢相信眼前所看到的一切。原本看似不可能完成的任务,在黄梅独特的拼贴艺术的引领下,不仅质量上有了意想不到的提升,效率更是大大提高,这简首就是一个奇迹。
“是啊,没想到这样的方法居然真的行得通!”“姑娘真是太厉害了,居然能想出这么绝妙的点子!”绣娘们纷纷围拢过来,看着眼前的绣品,赞叹声此起彼伏。她们的眼中充满了对黄梅的敬佩与感激,正是黄梅的创新思维和果敢行动,让她们看到了突破传统的可能性,也让这个看似无法逾越的难关,变得不再那么遥不可及。
黄梅看着大家兴奋的样子,心中感到无比欣慰。她知道,这不仅仅是绣品的成功,更是大家团结协作、勇于创新的成果。在这个过程中,每一个绣娘都付出了辛勤的努力,她们从最初的怀疑与不解,到现在的积极参与和全力支持,这个转变让黄梅深感自豪。
“大家都辛苦了!这都是我们共同努力的结果。接下来,我们继续加油,争取按时完成所有的绣品!”黄梅的声音充满了鼓舞人心的力量,她的眼神坚定而明亮,仿佛为大家指引着前进的方向。
在黄梅的激励下,绣娘们纷纷回到自己的位置,投入到紧张而有序的工作中。天井里再次响起了银针穿梭的声音,那声音仿佛是一首美妙的乐章,奏响了她们挑战困难、追求卓越的旋律。每一个绣娘都充满了干劲,她们知道,自己正在参与一项前所未有的尝试,而这个尝试,或许会为绣坊带来全新的发展机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