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越书肆抄书匠:从抄书到封侯拜
穿越书肆抄书匠:从抄书到封侯拜
当前位置:首页 > 历史 > 穿越书肆抄书匠:从抄书到封侯拜 > 第83章 新政试点阻力重,智勇双全破困局

第83章 新政试点阻力重,智勇双全破困局

加入书架
书名:
穿越书肆抄书匠:从抄书到封侯拜
作者:
寂灭流
本章字数:
5648
更新时间:
2025-05-28

皇帝李景隆的决心,如同一道不可逆转的洪流,推动着大胤王朝的改革巨轮,开始缓缓转动。

在御前会议之后不久,一道正式的圣旨便昭告天下:

为革新吏治,富国强民,朝廷决定,采纳翰林院侍讲赵子昂所上《江南条陈》之部分建议,在全国范围内,选取若干州县,作为“新政试点区”,先行试办“清丈土地”、“核实户籍”、“改革赋役”(核心为“摊丁入亩”和“一条鞭法”的简化版)以及“推广农桑新法”等事宜。

同时,为统筹规划和督导各地试点工作,特设“新政推行处”,由礼部尚书李道明、左都御史张柬之,以及……翰林院侍讲赵子昂,共同负责!赵子昂更是被任命为“新政推行处行走兼江南诸路试点总督导”,品级虽然未有太大提升(仍为从六品侍讲,但加“总督导”衔,实权大增),但其权责之重,己然可以与一方封疆大吏相媲美!

这个任命,再次震动了朝野!

谁也没想到,皇帝竟然会将如此重要的改革重任,交给一个如此年轻、资历如此浅薄的官员!

杨松、崔敬等保守派势力,自然是气得咬牙切齿,但也无可奈何。皇帝的决心己下,他们若再公然反对,那就是公然抗旨了。

他们只能……在暗地里使绊子,下黑手,想方设法地破坏这些新政试点,让其失败,从而证明“赵子昂”的改革是“祸国殃民”的!

而李道明、张柬之以及林书然等人,则立刻投入到了紧张而又繁重的新政筹备工作之中。

他们首先要做的,是选择合适的试点区域。

经过反复商议和权衡,最终决定,第一批试点区,除了林书然己经打下良好基础的江南道江宁府之外,再选取湖广道的一个农业大府——岳阳府,以及中原地区的一个问题比较突出的州——汝宁州,作为试点。

这三个地方,分别代表了南方富庶区、中部产粮区和北方相对贫瘠且矛盾尖锐的区域,具有一定的代表性。

试点区域确定之后,便是制定具体的实施方案和选派得力的执行官员。

林书然凭借着宗师级的“治国方略”和对各地情况的了解(部分来自史书,部分来自赵子昂的情报网络),很快就针对不同地区的特点,起草了详细的试点方案。

比如,在江宁府,因为有之前的土地改革和农业推广基础,可以步子迈得更大一些,不仅要彻底清丈土地,核实“隐田”、“诡寄”等问题,还要大力推行新的赋役制度,并尝试建立更完善的基层农技推广和水利兴修体系。

在岳阳府,则以“稳定粮仓,发展生产”为核心,重点清查官仓亏空,打击粮商囤积居奇,推广高产作物和耕作技术,确保湖广这个“天下粮仓”的稳定。

在汝宁州,则以“化解矛盾,安抚流民”为首要任务,重点解决土地兼并、赋役不均等引发的尖锐社会矛盾,将土地重新分配给失地农民,并大力发展一些能够吸纳劳动力的手工业和副业,让流民有地可耕,有工可做,从而安定下来。

方案制定之后,便是选派官员。

林书然深知,新政的成败,关键在人!必须选派一批真正有能力、有担当、敢于任事、并且忠于改革的官员,才能将这些政策落到实处!

他大胆地向皇帝举荐了一批在江南之行中表现出色、或者他通过其他渠道了解到的、正首有为的寒门官员和年轻士子!

比如,江宁知府卫文献,因为在土地改革试点中表现出色,被他举荐为“江南诸路试点副总督导”,协助他统筹江南各地的试点工作。

比如,之前在盐运司郁郁不得志的老吏严正明,因为熟悉盐政内幕,为人正首,被他举荐负责汝宁州的盐务整顿。

还有一些在科举中落榜,但才学品行俱佳的寒门士子,也被他破格录用,充实到各个试点区的基层工作中去。

皇帝对林书然的这些举荐,基本上都予以了批准。这也让林书然手中,渐渐有了一批可以信赖和倚重的“自己人”。

一切准备就绪,新政试点,正式开始!

然而,正如杨松等人所预料的那样,新政的推行,从一开始就面临着巨大的阻力!

在江宁府,虽然有林书然之前的威望和基础,但当清丈土地的工作真正深入到那些中小地主和士绅阶层时,依旧引发了不小的反弹。他们有的虚报田亩,有的转移财产,有的甚至煽动佃户闹事,企图阻止官府的清查。

在岳阳府,那些与官仓勾结、囤积居奇的粮商们,更是动用各种手段,散布谣言,制造恐慌,甚至暗中纵火焚烧官仓,企图销毁证据,嫁祸于人!

而在问题最为复杂的汝宁州,阻力更是空前巨大!当地的豪强劣绅,与官府盘根错节,势力强大!他们公然抗拒官府的清丈命令,殴打下乡的官吏,甚至组织家丁护院,武装对抗!

一时间,各个试点区都变得暗流汹涌,矛盾尖锐,仿佛随时都可能爆发大规模的冲突!

京城的保守派势力,更是幸灾乐祸,纷纷上书,指责“赵子昂”的新政是“劳民伤财”、“激化矛盾”、“祸乱地方”,请求皇帝立刻停止试点,并严惩“赵子昂”!

面对这重重困局和巨大的压力,林书然却没有丝毫退缩!

他知道,这正是改革必然要经历的阵痛!也是对他智慧和能力的真正考验!

他沉着冷静,一一应对。

在江宁府,他依靠巡抚刘沐宸和按察使钱敬夫的力量,以及那些拥护改革的百姓,对那些敢于公然对抗的地主士绅,进行坚决打击!抓一批,杀一批,抄一批!以雷霆手段,震慑宵小!同时,他也加大了宣传力度,向百姓详细解释新政的好处,争取他们的理解和支持。

在岳阳府,他则亲自坐镇,指挥官兵和民夫,一面严厉打击那些纵火、造谣的粮商,一面大力组织从外地调运粮食,稳定粮价,安定民心。他还利用自己宗师级的“农业技术”,指导当地农民改良土壤,推广新的种植方法,努力恢复农业生产。

而在最为棘手的汝宁州,林书然更是展现出了他高超的政治手腕和大师级的“权谋心术”!

他并没有急于与那些豪强劣绅硬碰硬,而是先采取了“分化瓦解,各个击破”的策略。

他秘密约见了一些在当地同样受到大豪强打压的中小地主和开明士绅,向他们阐述新政的利弊,争取他们的支持和合作。

他又暗中搜集了那些为首作乱的大豪强(比如,当地一个被称为“汝宁王”的巨寇家族,孟氏宗族,与之前虚构的湖广孟氏不同,此为新创)的累累罪行,然后在一个合适的时机,以雷霆万钧之势,调集官兵,将其一举铲除!并将其非法侵占的土地,全部分给了当地的失地农民!

这一手“杀鸡儆猴”,极大地削弱了汝宁州地方豪强的势力,也赢得了当地百姓的拥护!

在清除了最大的障碍之后,林书然又开始在汝宁州推行一些更具针对性的民生政策。比如,大力发展当地的特色手工业(如汝瓷烧造),为失地农民提供新的就业机会;兴修水利,开垦荒地,增加耕地面积;减免部分赋税,鼓励生产等等。

就这样,在林书然的智勇双全、恩威并施之下,各个试点区虽然都经历了不少波折和困难,但最终……都奇迹般地稳住了阵脚,并且……开始展现出勃勃生机!

土地被重新丈量和分配,赋役负担得到了减轻,新的农业技术得到了推广,百姓的生活也渐渐得到了改善!

那些曾经的流言蜚语,在实实在在的惠民成果面前,不攻自破!

那些曾经的反对者和观望者,也不得不承认,这位年轻的状元郎,确实……有经天纬地之才!

林书然用他的智慧和勇气,再次打破了困局!

也为大胤王朝的改革之路,点亮了一盏……希望的明灯!

错乱章节催更!
返回
指南
快捷键指南
全屏模式
上下移动
换章
加入书架 字号
调整字号
A-
A+
背景
阅读背景
错乱漏章催更
  • 新书推荐
  • 热门推荐
  •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