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因东胡的燕王不愿与温长宁勾结,他竟以对方知道了他的计划为由,让人将燕王府老少二十八口全部诛杀。
最后还一把火将王府烧毁,造成一种天灾导致慕容家灭门的假象。
常青松虽然没有参加这场杀戮,但是之前他作为军中最有名望的副将,和这些外族多有往来。
燕王慕容恒昌热爱中原文化,所以平日里与他切磋最多。
慕容恒昌家的小儿子,每次在府里见到他都会恭恭敬敬喊他一声“常世叔”。
那是个极其聪明漂亮的孩子,眼睛亮的如同天上的星星一般。
从小就被他父亲以儒学开蒙,精通中原文化。
若是他能平安健康的长大,东胡在他的领导下,与中原的关系一定倍加友好。
只可惜,这孩子才不过六岁而己,就这样死在了那场杀戮之中。
常青松看着天上的繁星,又想起了那个孩子。
他叫什么来着?
还记得燕王妃总是亲昵的喊他烁儿,但是又记得燕王则像是对待成年人那般叫他齐烁。
想来这个孩子是叫慕容齐烁吧。
可怜这小小的孩子,如今也只剩一具焦骨了。
常青松缓缓闭上眼,他现在也是骑虎难下,不知道自己所做的一切,到底是对还是错。
当今圣上昏庸无道固然没错,可是镇北王想要取而代之就真得能为黎明百姓带来更加美好幸福的生活吗?
如果是以前的镇北王,常青松可能还会坚定的回答“一定会”。
可是现在这个镇北王,常青松却不敢如此轻易的给出答案了。
不过如今他既然还吃着温家的饭,断是没有砸温家碗的道理。
王爷让他一定要将那些证据取回,他便是想尽一切办法也要办到。
如今那一伙潜入府邸的人,己经让他们抓的抓杀的杀,只剩下两个带着证据潜逃的了。
现在就等着看端阳节那日,这两个人会不会趁着沣水河上人多热闹,趁机将证物捞出来。
所以他如今能做的,就是好生休息一日,只待到了端阳节那天,人赃并获。
锦衣在沈家开开心心吃喝了两天,沈鹏飞扎扎实实蘑菇了姚氏两天。
终于在端阳节当天早晨,沈鹏飞不知道第几次缠着姚氏说要和姑姑一起回京时,姚氏揉着太阳穴说道:“好了好了,只要你姑姑没意见,我便让婉儿给你收拾行李。”
沈鹏飞兴奋得一蹦三尺高,“娘最好了!
我就知道娘对我最好了!
姑姑一定会同意的!”
说完又凑到姚氏身边好一通腻歪。
姚氏一把推开他,“好好好,你去了我也能松快几日。
不然吵得我头疼。”
沈鹏飞嘿嘿一笑,“那儿子一定好好孝顺娘,在京里多住几天,让娘好生松快松快。”
一句话把姚氏说的又是笑又是骂,在沈鹏飞脸上使劲捏了一把才让他走。
沈鹏飞像只鸟儿一样飞奔到博雅堂的时候,沈氏、锦衣都在段氏这里说话呢。
见到沈鹏飞来了,段氏笑道:“刚好过来点红。”
话音刚落,沈氏己经一把将沈鹏飞拉进怀里,用毛笔沾了沾碟子里的朱砂,在沈鹏飞的眉心轻点了一下。
锦衣看着笑道:“嘿,这样一画,越发显得鹏哥儿喜庆了。
就像那观音座下的金童一般好看呢。”
段氏毫不谦虚的应道:“可不是嘛,我们鹏哥儿挑了他爹娘的长处长。
你看这眼睛,这鼻子,将来长大了也是个俊俏儿郎。”
沈氏笑着摸了摸沈鹏飞的脸,“我们鹏哥儿现在就是俊俏儿郎。”
几个人你一言我一语的,倒把沈鹏飞说了个小脸儿通红。
他嘟囔道:“我是男孩子,要俊俏做什么?
好生读书才是正经事。”
一听这话,段氏更是喜上眉梢,“看看我们鹏哥儿,小小年纪说出的话可稳重着呢。
这话说得再对不过了。”
沈氏点点头,“看来父亲平日里对鹏哥儿下的功夫没白费。
这话说得竟是比我那琏儿都要懂事许多。”
锦衣看着鹏哥儿难得的小大人样儿,打趣道:“读书好是没错,但是长得又好,读书又好,岂不是更好?
我听说皇上御笔亲封的探花郎,都是挑那长得俊的选。
将来我们鹏哥儿也当个探花郎!”
沈氏笑着接过话来,“这话没错。
林家姑爷当年殿试时,不就是因为貌如潘安才被点了探花嘛。
要不然你以为咱们敏儿哪里有那么容易就点头的?”
锦衣想起在林家看到贾敏每次看着林如海那副含情脉脉的样子,也忍不住笑了。
这还真是印证了大嫂刚才这句话。
这世间的人,还真是少有不颜控的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