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晨的阳光透过薄纱窗帘洒进卧室,李青缓缓睁开眼睛。王轱辘己经不在床上了,但被窝里还残留着他的体温。她伸手摸了摸身旁的空位,嘴角不自觉地上扬。
这时肚子里的孩子突然踢了她一下,李青"哎哟"一声,笑着轻抚隆起的腹部:"小禾,你也醒啦?"
厨房传来锅碗瓢盆的声响,还有王轱辘刻意压低的哼唱声。李青撑着床沿慢慢坐起来,套上那件宽松的孕妇装——这是张婶特意给她改的,用的是最柔软的棉布。
"怎么起来了?"王轱辘端着一碗热气腾腾的小米粥走进来,看见李青正在梳头,连忙放下碗去扶她,"医生说你要多休息。"
李青由着他搀扶,故意嘴:"再躺下去我都要发霉了。"
王轱辘小心翼翼地帮她梳头,粗糙的手指穿梭在她乌黑的长发间,动作轻柔得像在对待什么易碎的珍宝。阳光透过窗棂,在他们身上投下斑驳的光影。
"今天合作社要收第一批草莓,"王轱辘一边梳头一边说,"你就别去了,地里湿滑。"
李青转身抓住他的手:"不行!那是我要种的草莓,我必须去看着。"
王轱辘还想说什么,院外突然传来李大勇的大嗓门:"轱辘哥!草莓都熟透了,大伙儿等着呢!"
————
草莓地里,红艳艳的果实像一颗颗宝石,在绿叶间闪闪发光。村里的妇女们挎着篮子,小心翼翼地采摘着。孩子们在田埂上跑来跑去,时不时偷吃一颗,被母亲们笑骂着赶开。
李青坐在田头的树荫下,指挥着大家分类包装。她的肚子己经很大了,行动不便,但精神却很好,脸颊红润,眼睛亮晶晶的。
"这批草莓要发往省城,"她指着包装盒对张婶说,"每个盒子里放十二颗,不能多也不能少。"
张婶笑着点头:"放心吧,保准一个不差。"她凑近李青,压低声音,"丫头,你这都快七个月了吧?可得当心点。"
李青摸了摸肚子,脸上洋溢着幸福的笑容:"没事,小禾可乖了。"
远处,王轱辘正和几个男人忙着装车。他时不时往李青这边看一眼,确认她安然无恙后才继续干活。李大勇在一旁挤眉弄眼:"啧啧,瞧你那眼神,都快黏在李青身上了。"
王轱辘给了他一拳:"少废话,干活!"
中午休息时,王轱辘端着饭菜来到树荫下。李青正靠在椅子上打盹,阳光透过树叶的缝隙,在她脸上投下细碎的光斑。王轱辘不忍心叫醒她,轻轻把饭菜放在一旁,脱下外套盖在她身上。
李青却突然睁开眼,抓住他的手腕:"偷看我睡觉?"
王轱辘的耳根一热:"谁、谁偷看了?我是来送饭的。"
李青笑着坐首身子,突然"嘶"了一声,捂住肚子。
"怎么了?"王轱辘顿时慌了,"是不是要生了?才七个月啊!"
李青摆摆手:"没事,就是孩子踢得厉害。"她拉着王轱辘的手放在自己肚子上,"你摸摸,这小家伙劲儿可大了。"
王轱辘的手掌感受到一阵有力的胎动,那种奇妙的感觉让他鼻子一酸。他蹲下身,把脸贴在李青的肚子上,轻声说:"小禾,别折腾你妈,等你出来,爸带你去钓鱼。"
李青噗嗤一笑:"万一是个闺女呢?"
"闺女更好,"王轱辘抬头看她,眼中满是柔情,"像你,漂亮。"
李青的脸红了,轻轻推了他一下:"油嘴滑舌。"
两人的互动引来一阵善意的哄笑。张婶在不远处感叹:"年轻真好啊!"
————
傍晚,合作社的院子里堆满了包装好的草莓。周秘书派来的货车己经装了大半,明天一早就能发往省城。
"这批草莓能卖个好价钱,"李青翻着账本,脸上带着满足的笑容,"比种玉米强多了。"
王轱辘蹲在一旁给她洗脚——李青的脚肿得厉害,医生建议每天用温水泡一泡。他粗糙的大手轻轻按摩着她的脚踝,动作娴熟得像做过千百遍一样。
"等草莓卖出去,"王轱辘说,"咱们把新房再装修一下,给小禾准备个儿童房。"
李青的眼中闪着光:"要刷成天蓝色的,墙上贴星星月亮。"
"好。"
"还要买个小木马。"
"好。"
"还有......"
王轱辘突然站起身,吻住了她的唇。这个吻温柔而缠绵,带着小米粥的甜香和草莓的芬芳。李青先是愣了一下,随即环住他的脖子,加深了这个吻。
"咳咳!"
两人猛地分开。李大勇站在院门口,尴尬地摸着后脑勺:"那什么......我不是故意的......周秘书来了,说有急事......"
王轱辘黑着脸站起来:"什么事?"
周秘书匆匆走进院子,脸色凝重:"出事了。赵德昌在拘留所突发心脏病,保外就医了。"
李青的手一抖,账本掉在了地上:"什么?"
"更麻烦的是,"周秘书压低声音,"他放话说,绝不会放过你们。"
院里的气氛瞬间凝固。王轱辘的手不自觉地握成拳头,青筋暴起。
李青却突然笑了:"让他来。"她摸了摸自己的肚子,"我现在什么都不怕。"
王轱辘蹲下身,握住她的手:"有我呢。"
夜色渐深,合作社的灯一盏盏亮了起来。村民们听说消息后,自发地聚集过来。李大勇拎着根棍子站在门口,张婶带着妇女们准备了热茶和点心,连七十多岁的刘爷爷都拄着拐杖来了。
"咱们青山村的人,"刘爷爷敲了敲拐杖,"可不是好欺负的!"
王轱辘看着这一幕,胸口涌上一股暖流。他转头看向李青,发现她的眼中闪着泪光。
"看到了吗?"他轻声说,"我们不是两个人。"
李青靠在他肩上,点了点头。夜风吹过,带着草莓地的清香和远处炊烟的气息。这是一个普通的乡村夜晚,却又因为这群人的坚守而显得格外温暖。
院墙上,一只夜莺轻轻啼叫,仿佛在为他们歌唱。新房的方向,一盏明灯彻夜未熄,像是黑暗中的灯塔,指引着归途的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