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天一早,李家光李国阳李茂粮就急急忙忙去镇上拿货。
李翠英慢悠悠起床,张保军做饭,五个闺女起床后李翠英让他们穿上了新衣服,鞋子。
外套留着天凉了再穿,其他的该穿都穿上了。
五个闺女清一色的新衣服鞋子新书包,头发也梳的立立整整的。
从家门口到村头,邻里邻居都忍不住羡慕:
“你们五个被你妈打扮得跟城里娃一样!”
“你妈在哪发的财,不年不节的,咋这么舍得?”
……
五个闺女很开心,村里的小伙伴也开始羡慕起她们。
跟在后头笑话起了张保全家的三个孩子:“你们以前笑话她们五个念不了书,现在咋不笑话了?
你看她们穿的,你再看你们穿的?”
三个人不服气:“穿得好有什么用,她们笨成那样,考试考个大零蛋才好玩呢!”
三个人不相信她们五个能考过他们,毕竟他们比她们多念了这么多年书,她们五个才刚开始念。
五个人听了互相看了看,文念对她们说道:“妈对咱们这么好,咱们一定要好好学习,给妈争光!”
邻居夸完她五个闺女,又到李翠英家门口夸了一遍。
“李翠英,你真舍得给你闺女花钱嘞!”
有人庆幸道:“你总算是思想转变过来了,疼谁都不如疼咱自己的孩子,别人的孩子疼再多有啥用?老了老了,人家只向着自己爹妈,哪管你这婶婶大姑的!”
也有生了一个男娃的老太太有不同的意见:“毕竟家里没有男娃,以后老了可不得靠娘家侄婆家侄!要不然李翠英,你再生个男娃呗!男娃是龙女孩是草。”
李翠英气笑了,她没记错的话,老太之后生病需要照顾,儿子不管真跟聋了一样,就给口吃的,她在屎堆里挨了两个月,病好了能给儿子家里洗衣服做饭了,儿子才又把她接回去住。(干活)
“龙!耳聋的聋!生男娃能活两百岁呗!反正我就指我这五个闺女。”
张保军忙活完家里,就去村里找人给家里接电,完成李翠英交待给闺女打桌子板凳的事情。
李翠英则又去镇上,她今天去县城给孟柯结尾款。
在车站,她遇到了李家光三人。
三人见她很是热情:“大姐,你也去县城啊。”
李翠英不想理他们,坐在大巴车后头,离他们三远远的。
李国阳忍不住跟他爸说道:“爸,我就说吧,还真让我猜对了,镇上卖丝巾的就没几家,往哪进货去!进货,还是得去县城!”
三人打着主意,李翠英不理他们,进货的事情他们也不想粘着她,李家光三人首奔批发市场。
李翠英则去了厂里找孟柯,很快就把尾款结清了。
孟柯见李翠英这么守信用很是开心,果然人品值得信赖。
“李大姐,以后有什么难处你说话,咱们做生意就是这样,有来有往。”
“这次真是谢谢你了,要不是你帮忙,我这次肯定就摊上大麻烦了。”
两人聊天,正巧又碰到了那天帮助的男青年。
“李大姐你今天又来进货啊。正好我也坐下午的班车去镇上,我可以帮你扛货!”
李翠英连忙摆手:“不麻烦你了,我这次不进货。”
李翠英今天才知道这个男青年的名字叫马建军。
李翠英又听到孟柯说这两天批发市场生意特别好,尤其她们镇上很多来批发的大小商贩。
但是李翠英要是拿货的还按8毛的价拿,这是她姐孟月红特意交待的。
李翠英跟他们寒暄了几句就去了批发市场,丝巾拿货量那么高,镇上人卖的太多,她就不能再卖丝巾,她去批发市场看看其他的。
那边李家光三人也找到了卖丝巾的摊位,一问进价才1块9三人高兴的不行。
“我说大姐怎么突然像发财了一样,1块9的东西买五块钱。大姐可真敢卖!”
“咱们这要是卖出去得赚多少钱?”
三人做着发财的美梦,手头的钱几乎都进了丝巾。
李翠英看了一圈,随便进了点墨镜跟珍珠耳环发箍之类的,五十块钱,不多不少,一天差不多能卖完。
这些东西放在包里鼓鼓的比丝巾占地方。
李家光三人在车站看到李翠英的包又看了看自己的包只恨自己钱少进少了。
李翠英跟马建军坐在一块,聊天中,李翠英又了解到马建军是镇上那个大型纺织厂里的运输部主任,厂里的生意好,运输任务多,他的车这两天坏了就只能来回坐大巴。
回到镇上,李翠英扛着打扮去给文念打听学做衣服的事情。
小林售货员见多识广给她介绍说:“现在有职业高中学校专门学服装设计的,国营纺织厂的裁缝社也招学徒,只不过很难进。
了解到文念报名在学校学习文化课,只能放学或者周末学习,时间很不方便,如果想学估计得花点钱。”
李翠英不认识人。
小林售货员说她认识一个国营裁缝社的师傅可以帮忙介绍。
今天镇上都在传周大姐还有那三名人贩子认罪的事情,事情严重到上面来人督办。
听说他们还交代了之前拐卖妇女的案例,解救后,那些被拐卖的女孩不是己经生了几个孩子,就是己经怀孕还傻了。
这让小林售货员更感谢李翠英了。
等小林售货员下班后,她带着李翠英接了文念,三个人去找了裁缝社。
“郑姨!”
小林售货员的一句话让李翠英愣在了原地,她拉住文念不让她往前去。
裁缝社的其他人喊:“郑师傅!”更让李翠英想起了昨晚的梦。
她确定她真的有预知梦,那她就不能与这个郑师傅有什么关系。
但是碍于小林售货员的面子,李翠英暂时没找到拒绝的理由,只能先寒暄着。
“郑姨,这是我李姨。”李翠英跟郑姨差不多大,不能一个叫姐,一个叫姨。
小林售货员说了来龙去脉,郑师傅有点为难,李翠英立马抓住机会说道:“为难就算了,我给她找个私人裁缝师傅让她先学着。等她学校的文化课程结束,我们再考虑这里也是一样的!”
但是郑师傅又改口道:“不为难,只是这孩子得辛苦了,白天学校学校,休息的时候来学做衣服,能不能吃的了这个苦?
小林是我看着长大的,她的面子我是给的。只要这闺女能吃苦,我就收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