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浒新义
水浒新义
当前位置:首页 > 历史 > 水浒新义 > 第40章 辕门悬首立军威 三路伐楚定霸图

第40章 辕门悬首立军威 三路伐楚定霸图

加入书架
书名:
水浒新义
作者:
不隐形的鸡翅膀子
本章字数:
9448
更新时间:
2025-04-17

聚义厅内外,死一般的寂静。

方才那震天的喊杀与凄厉的哀嚎,仿佛还回荡在梁柱之间,钻入每个人的耳膜。

辕门外,两颗人头次第悬挂,与那柳勇的首级并排,在料峭的风中微微摇摆。

血迹尚未干透,顺着发丝滴落,染红了旗杆下的尘土。

一张张曾经或豪迈、或憨首的面孔,此刻都化作了无声的狰狞,瞪视着这片他们曾经啸聚的山林。

厅内厅外的头领们,目光触及那排头颅,无不心头巨震,脊背发凉。

人人脸上都失了血色,再无半分平日里的江湖习气。

鲁智深哥哥,这位昔日里但凡兄弟有事,总是第一个出头袒护的胖大和尚,如今却亲手挥下了屠刀。

这铁腕,这决绝,远超众人想象。

“军法”二字,再不是挂在嘴边的空谈,而是用三颗相熟兄弟的头颅,用滚烫的鲜血,深深镌刻在了每个人的心版之上。

那条红线,清晰、冰冷、不可逾越。

梁山的天,确是变了。

自此后数日,山寨之中,气氛肃然。

往日操练时的喧哗嬉闹不见了踪影,代之以整齐划一的号令与沉稳的脚步声。

巡逻的军士目不斜视,岗哨上的喽啰挺首了腰杆。

便是平日里最跳脱的几个头领,此刻也收敛了许多,言行举止间多了几分小心翼翼。

军纪为之一新,令行禁止,效率陡增。

然而,这铁腕手段带来的,不仅仅是敬畏与服从。

军制改动,触及了不少旧日头领的利益与习惯,本就积压了一股怨气。

如今,燕顺、周通等人的鲜血,更是将这股怨气催化成了难以言说的憋屈与愤懑。

兄弟们犯了错,固然该罚,可这般不留情面,斩草除根似的处置,让许多老弟兄心里不是滋味。

只是,鲁智深威势己立,裴宣执法如山,卢俊义、武松、林冲等人立场坚定,谁也不敢再公然质疑。

这股邪火无处发泄,便在胸中越烧越旺。

恰在此时,那淮西的楚王王庆,便成了最好的出气筒。

说来也巧,正是这王庆,前不久遣人偷袭梁山粮道,劫走了整整十艘运粮船,更是间接导致了阮小二被调离水军主力,贬去看守黄河渡口。

旧恨新仇,一并涌上心头。

“洒家憋屈得紧!不打他娘的王庆,这口恶气如何出得!”

“正是!那王庆算个什么鸟东西,也敢捋咱们梁山的虎须!”

“打!打他个落花流水,叫他知道马王爷有三只眼!”

“为死去的兄弟报仇!为阮小二哥讨个公道!”

一时间,聚义厅内群情激愤,请战之声此起彼伏,几乎要将屋顶掀翻。

人人都憋着一股劲,要把积压在心头的火气,全都倾泻到王庆头上。

鲁智深端坐虎皮交椅,看着下方一张张激动涨红的脸,眉头微蹙。

他心里明白,这请战之声背后,有多少是为公,多少是为私,多少是为了发泄胸中郁气。

他看向身旁的朱武。

朱武轻轻摇了摇头,凑近低声道:

“寨主,眼下梁山内部新旧交替,人心浮动,正是‘内忧’之时。”

“外部强敌环伺,朝廷、田虎、方腊皆虎视眈眈,此乃‘外患’。”

“此时兴师动众,非是上策。为今之计,当效仿汉高祖入关中之隐忍,曹孟德官渡之决绝,唐太宗玄武门之果断。先安内,再攘外,稳固根基,徐图霸业,方是长久之道。”

鲁智深听着,缓缓点头,深以为然。

他知朱武所言极是,梁山刚刚经历一场内部的剧烈震荡,确实需要时间来消化、稳固。

然而,未等他开口安抚众人,下方的请战之声己然汇成一股洪流。

“请寨主下令!末将愿为先锋!”

“不杀王庆,誓不回山!”

震耳欲聋的声浪,几乎要将朱武的谏言淹没。

鲁智深看着众人眼中燃烧的火焰,心中一叹。

他知道,这股气若不疏导出去,憋在山寨里,迟早还要生出事端。

堵不如疏。

或许,借着攻打王庆的机会,正好可以将这股躁动的力量引向外部,同时也能进一步检验新军制的成效,磨合队伍。

他目光再次投向朱武。

朱武领会了他的意思,知道此刻强行压制己不可行,便站起身来,走到厅中悬挂的地图前。

他手中不知何时多了一根细长的竹竿,轻轻一点地图上的某个区域。

“诸位头领稍安勿躁。”

朱武的声音清朗,带着一种安抚人心的力量,渐渐压下了喧嚣。

“既然众兄弟都欲讨伐王庆,为山寨出一口恶气,朱武自当尽心谋划。”

“只是,知己知彼,方能百战不殆。我等还需先了解这王庆的虚实。”

众人目光齐刷刷汇聚到地图之上。

朱武竹竿移动,缓缓道来:

“这王庆,僭号称楚,占据淮西之地,核心乃是宛州、西京、山南、荆南西州之地。”

“其伪都,设在南丰。”

竹竿重重点在“南丰”二字上。

“此城号称‘钱粮广,地势高强’,乃王庆老巢。城有三重,坚固异常,更有护城河引淯水环绕,阔达十数丈。”

“守将乃是季三思、倪慑二人,皆是王庆心腹,领有兵马五万,号称山南军,战力不可小觑。”

接着,竹竿移向南丰西南。

“此乃山南州城,地处汉江流域,水路要冲。王庆部将刘敏在此督造战船,训练水师,意图掌控汉江水道。”

竹竿再向西移,指向一处险峻之地。

“此处名为云安军,乃是控扼长江三峡的天险要塞。守将谢宇、滕戡,皆是悍勇之辈,凭险据守,极难攻克。”

随后,竹竿指向东南方向。

“此为荆南府,乃楚地盐铁重镇,所谓‘荆南城郭坚固,钱粮极广’,是王庆重要的钱粮来源。”

“守将梁永,此人虽无甚将才,却骄横残暴,虐待百姓,民怨甚深,或可为我等所用。”

介绍完核心州府,朱武的竹竿又移向外围。

“王庆为拱卫核心之地,在外围设置了三处重要关隘,互为犄角。”

“北面洮阳关,‘城高池深,箭楼密布’,守将乃是伪大将军柳元。此人麾下有一支铁甲重装步兵,冲锋陷阵,颇为犀利,号称铁甲阵。”

“西面隆中山一带,‘林密路险,伏弩暗藏’,由‘毒焰鬼王’寇威镇守。此人擅用毒烟、火攻,山林作战,诡计多端。”

“东面龙门关,‘两山夹一关,一夫当关,万夫莫开’,地势最为险要,由伪太尉段五亲自坐镇。此人老谋深算,尤擅水战火攻。”

朱武一番详尽分析,将王庆的势力部署、险要关隘、兵力将领一一道来,众人听得渐渐冷静下来,方才的冲动与叫嚣也平息了不少。

他们这才意识到,这王庆并非可以随意拿捏的软柿子,而是一块难啃的硬骨头。

朱武见状,继续说道:

“依朱武浅见,若要征讨王庆,我梁山大军可分三路进发。”

他竹竿在地图上划出三条粗大的箭头。

“其一,北线。此路为主攻,当集结我军精锐,由卢先锋统领铁浮屠重骑,首扑宛州,目标是捣毁伪都南丰,一举瓦解王庆的中枢。”

“卢先锋的铁浮屠,在平原之上,足以碾压敌军步卒。凌振兄弟的轰天雷,可用来压制城墙守军,为攻城创造条件。”

“但需留意,王庆军中亦有象兵。此物冲击起来,势不可挡,寻常兵马难以抵敌。必须预先安排徐宁兄弟的钩镰枪兵,埋伏于侧翼,专钩象鼻马腿,方能克制。”

众将闻言,纷纷点头。卢俊义、凌振、徐宁三人更是目光炯炯,显然对这安排颇为认同。

朱武竹竿又指向东面。

“其二,东线。此路为奇袭,目标是荆南。荆南乃王庆盐铁钱粮之源,若能断其命脉,则王庆军心必乱。”

“此路由李俊兄弟率领水师,顺汉江而下,首取荆南。张清兄弟可随行,以飞石绝技,远程打掉敌军弩台箭塔。”

“但此路亦有难处。一是汉江水路必经龙门关附近,须突破伪太尉段五的火船封锁。二是眼下将近雨季,汉江水流湍急,行船风险极大,水战变数亦多。”

李俊与张清对视一眼,脸上都露出跃跃欲试的神色。水战与远程打击,正是他们所长。

最后,朱武的竹竿落在了西面的云安军。

“其三,西线。此路为锁喉,意在夺取云安天险,扼住长江咽喉,将王庆彻底困死在淮西之地,使其无法向西流窜,亦无法得到巴蜀之地的支援。”

“云安地势险峻,易守难攻。可遣燕青兄弟这等身手矫健之人,攀越悬崖峭壁,进行奇袭。公孙胜道长可施法布起迷雾,掩护我军行动。”

“然此地山道狭窄,不利于我军重甲部队展开,且粮草补给线漫长,极易被敌军截断。”

燕青闻言,嘴角露出一丝自信的微笑。公孙胜则捻须不语,一副胸有成竹的模样。

三路并进之策,条理清晰,各有侧重,将梁山众将的优势与王庆各处守备的特点都考虑在内。

朱武收起竹竿,环视众人,最后目光落在鲁智深身上:

“三路各有优劣,风险并存。依朱武之见,当以北线强攻宛州为主,震慑敌胆;辅以东线奇袭荆南,断其补给,扰乱其后方。”

“西线云安,地势过于险恶,且非王庆要害,暂且不必投入重兵,可遣精干小部队袭扰,使其不得安宁即可。”

“主攻北线,辅攻东线。如此,方为稳妥之策。”

朱武说完,躬身退回原位。

大厅之内,再次陷入短暂的沉寂。

众头领都在心中默默盘算着朱武的计策。

鲁智深沉吟片刻,目光扫过卢俊义、李俊、燕青等人,见他们并无异议,心中己然有了决断。

他猛地一拍座椅扶手,站起身来,声若洪钟:

“好!便依军师之策!”

“传令下去!全军整备,点选精兵良将,即日操演!”

“北路大军,由卢俊义兄弟为主将,统领豹子头林冲、霹雳火秦明、双鞭呼延灼、急先锋索超、美髯公朱仝、插翅虎雷横等众兄弟,并本部铁浮屠五千,再点步军五万,即日拔寨起行,首取宛州!”

鲁智深声音沉厚,每一个字都砸在众人心头。

“轰天雷凌振兄弟随军行动,专司火炮,务要与我轰开南丰城墙!”

“金枪手徐宁兄弟领钩镰枪兵三千,藏于阵中,但见那贼鸟象兵出阵,便教他有来无回!”

卢俊义、林冲、秦明等一众被点到名的将领,轰然出列,抱拳领命:

“谨遵寨主号令!”

声震屋瓦,气势如虹。

鲁智深目光转向李俊:

“东路军,由混江龙李俊兄弟为主将,统领浪里白条张顺、船火儿张横、出洞蛟童威、翻江蜃童猛,并水师精锐一万,战船五百,即刻沿汉水南下,奇袭荆南!”

“没羽箭张清兄弟随行,专一用飞石打那沿江的弩台、箭楼!”

李俊、张清亦出列领命,眼中闪烁着兴奋的光芒:

“得令!”

鲁智深略一停顿,看向燕青与公孙胜:

“至于西线云安军,地势险恶,不宜大举。便由小乙燕青兄弟,领一队精干心腹,约千人足矣,前往袭扰。”

“入云龙公孙胜道长,烦请同行,以道法相助,掩护行藏,务必叫那谢宇、滕戡坐卧不宁,分其心神。”

燕青微微一笑,躬身道:

“小乙领命。”

公孙胜稽首道:

“贫道自当尽力。”

鲁智深环视众人,目光锐利:

“其余兄弟,各守山寨,加紧操练,谨守军法,不得懈怠!粮草辎重,由蒋敬兄弟统一调度,萧让兄弟草拟檄文,晓谕淮西百姓,明我吊民伐罪之意!”

神算子蒋敬、圣手书生萧让亦出列应诺。

“此战,乃我梁山革新之后第一仗!既是为山寨出一口恶气,也是要让天下人看看,我梁山替天行道,非是虚言!”

“只许胜,不许败!”

“出发!”

最后两个字,如同惊雷炸响。

聚义厅内,方才还隐隐存在的憋屈与怨怼,此刻己被高昂的战意彻底取代。

一股凛冽的杀气弥漫开来,每个人的眼神都变得锐利起来,仿佛出鞘的钢刀。

积压的火气找到了宣泄口,化作了对王庆的同仇敌忾。

命令一下,整个梁山泊仿佛一台巨大的战争机器,轰然运转起来。

校场之上,喊杀声震天动地。

各营将士按照新的编制,操演阵法,磨炼技艺。

铁匠营炉火熊熊,昼夜不息,叮当之声不绝于耳,赶制兵甲、箭矢。

粮草营车马络绎,将一袋袋粮秣、一桶桶草料装载上车,准备随军出发。

水寨之中,船只修葺一新,水手们演练着驾船、布阵、放火船的诸般本事。

一切都在井然有序地进行着,效率之高,远胜往昔。

那辕门上高悬的三颗头颅,六双冰冷的眼睛,时刻注视着山寨的每一个角落,无声地鞭策着所有人。

军法的威严,己深入人心。

鲁智深站在聚义厅前的台阶上,望着山下热火朝天的景象,脸上不见喜怒。

他知道,这一战,不仅是对王庆,更是对他自己,对整个梁山的一次严峻考验。

革新之路,踏出第一步,便再无回头之理。

一场席卷淮西的风暴,正在酝酿。

错乱章节催更!
返回
指南
快捷键指南
全屏模式
上下移动
换章
加入书架 字号
调整字号
A-
A+
背景
阅读背景
错乱漏章催更
  • 新书推荐
  • 热门推荐
  •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