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日军即将发动大规模进攻的消息传来,炎龙军的各个作战分区迅速进入高度戒备状态,整个控制区域弥漫着大战将至的紧张气息。
第一作战分区内,王虎正紧锣密鼓地组织士兵们对防御工事进行最后的加固。他穿梭在战壕之间,仔细检查每一处细节。
“把沙袋码整齐,缝隙再用土石填实,小鬼子的炮弹可不长眼!”
王虎大声指挥着,额头上满是汗珠。
士兵们听从指挥,有条不紊地忙碌着,将一袋袋沙袋垒得更高更厚,将战壕壁上的木板钉得更牢。
在前沿阵地,士兵们在专业人员的指导下,精心布置着反坦克壕和拒马,这些障碍物将成为日军坦克前进的巨大阻碍。
与此同时,王虎还重新调整了火力部署。他将轻重机枪分散布置在各个关键据点,形成交叉火力网。
“这挺机枪负责封锁正面开阔地,那挺注意侧翼小股敌人的迂回。
大家记住自己的射击范围,相互配合,不能给小鬼子任何可乘之机!”
王虎对机枪手们反复叮嘱。
他还挑选了一批枪法精准的狙击手,安排在隐蔽且视野开阔的位置,他们将在战斗中专门猎杀日军的指挥官和机枪手,打乱日军的进攻节奏。
第二作战分区,李建国明白物资保障对于这场战斗的重要性。
他组织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将储备的弹药、粮食和医疗用品进行分类整理和装车。
“弹药要优先运往一线,注意轻拿轻放,别出任何差错!粮食和医疗物资也要保障充足,前线的兄弟们可离不开这些。”
李建国在物资仓库里来回奔走,指挥着搬运工作。
为了确保运输安全,他还组建了一支由经验丰富的老兵带队的运输队,每辆运输车上都配备了自卫武器,以防日军的偷袭。
在运输路线上,李建国安排了多组侦察兵,提前侦查道路情况,清除可能存在的日军伏兵和障碍物。
他还与沿途的自卫队和民众建立了紧密的联系,一旦发现日军动向,能够及时传递消息,保障运输线的畅通。
第三作战分区,张勇带领着游击小队在山区进行战前的最后演练。
他们穿梭在山林之间,熟悉地形,制定伏击计划。
“这里是日军必经之路,我们在这里设下第一道伏击圈。
等日军大部队进入射程,先扔手榴弹,然后集中火力射击,打他们个措手不及。”
张勇指着地图上的一处山谷,向队员们详细讲解着作战计划。
游击队员们认真聆听,眼中闪烁着战斗的光芒。
为了增强伏击的效果,张勇还组织队员们自制了一批土炸弹和陷阱。
他们在山谷两侧的山坡上埋设了大量的炸弹,用绳索连接触发装置,一旦日军进入预定区域,便能引爆炸弹,给日军造成巨大的杀伤。
同时,他们还在道路上设置了尖刺陷阱和绊马索,阻碍日军的行动。
第西作战分区,孙强指挥着机械化部队进行紧张的战前训练。
坦克兵们反复练习坦克的启动、行驶、转向和射击操作,力求在战斗中能够迅速而准确地执行命令。
“注意坦克之间的间距,保持队形,避免相互碰撞。
在冲锋时,要以最快的速度突破日军防线,为步兵开辟道路。”
孙强通过对讲机,对坦克兵们进行着细致的指导。
机械化步兵们则在装甲车旁,进行着下车作战和协同坦克作战的演练。
他们练习如何快速从装甲车上下来,利用地形掩护自己,配合坦克消灭敌人。
孙强还组织了多次模拟战斗,让部队在实战环境中磨合,提高协同作战能力。
第五作战分区,赵刚和孙浩带领着总预备队进行高强度的训练。
他们模拟了各种可能出现的战场情况,进行应急反应训练。
“假设第一作战分区防线被突破,我们该如何迅速支援?大家行动要快,配合要默契!”
赵刚在训练场上大声喊道。总预备队的士兵们迅速行动,按照预定方案进行部署,展现出了良好的军事素质和战斗精神。
在训练间隙,赵刚和孙浩还与各作战分区保持密切联系,了解他们的需求和战场动态,以便在战斗中能够及时做出正确的决策。
他们不断调整训练内容,根据实际情况进行针对性的训练,提高总预备队的战斗力和应变能力。
指挥部内,陆霆和李维民等将领们日夜商讨作战计划,密切关注着日军的动向。
情报部门不断传来最新的情报,陆霆根据这些情报,及时对作战计划进行调整和完善。
“日军东路部队的坦克数量比我们预计的要多,第一作战分区的压力会很大。通知第西作战分区,随时准备支援第一作战分区,用我们的坦克与日军对抗。”
陆霆看着地图,果断地做出决策。
李维民迅速记录下陆霆的指令,并通过电台将命令传达给各作战分区。
“总司令,第三作战分区报告,他们己经在山区布置好了伏击圈,就等日军上钩。”
情报人员汇报着最新情况。陆霆点了点头,说道:“告诉张勇,一定要把握好时机,给日军侧翼沉重一击。
同时,注意保存实力,避免陷入日军的包围。”
随着日军进攻的日期日益临近,炎龙军的每一位战士都严阵以待。
他们明白这场战斗的艰巨性,但他们毫不畏惧。
在这片饱受战火洗礼的土地上,炎龙军将以顽强的意志和卓越的战斗能力,迎接日军的挑战,为保卫家园、抗击侵略而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