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天傍晚,一个小太监来到甜梦楼,张笑一眼就认出来了,这是赵公公身边的小顺子。
张笑上前将小顺子引到后院的待客厅,上茶上点心;“顺公公,请问有何事?”
顺公公也没拿架子,他干爹赵公公都不在龙溪村的众人面前拿架子,他小顺子更不会了。
小顺子客客气气的谢过张笑递过来的茶和点心:“我干爹用了你们村长赠送的膏药贴,非常有效果,我们明天就要回京城了,干爹让我来问问可还有多余的膏药贴,他想拿银子购买一些。”
张笑是知道这些膏药贴是村长自己买来自用的,应该也没有几贴。
就笑着对小顺子解释:“这些膏药贴呀,是我们村长从外洋商人那里购买的,我们村长也没有几贴了。”
小顺子闻言有些失望。
张笑又道:“这样吧,下次我回村问问村长那里有没有药方,如果有的话,我就写信把方子抄给你。”
张笑觉得赵公公毕竟是皇上身边的近侍,适当的交好准没错儿,可这药方还真没有,只能看看陈叔能不能研究出来了。
小顺子这才喜笑颜开,将他们在京城的外宅地址给了张笑,就离开了。
---
“龙溪村是一个很漂亮的偏僻小村子,村里老人居多。”赵公公正在向皇上汇报关于龙溪村的一切。
赵公公乘机说道:“龙溪村呀,也是尊老的村子,他们村里老人多,最大年纪的都有九十岁了。”
“九十岁?耄耋之年了,能活到这个岁数的都是有福气的。”皇上也夸赞了一句。
“可不是,九十岁的老人身体还那么健朗,还能下地呢,要奴才说呀,这才是有福气的老人,陛下举办的千叟宴,应该就要有这种福气的老人参加。”
皇上一听觉得有道理,九十岁的老人,身体健健康康的,还出自龙溪村,很够格来参加千叟宴了,也算是赏了龙溪村一个面子。
“传口谕给宜州,宣龙溪村......”皇上看向赵公公“他姓什么?”
赵公公躬身回答:“龙溪村有两位高龄老人,这位九十岁的姓方,还有一位七十六岁的姓黄。”
皇上一挥手:“让两位都进京来参加千叟宴,让宜州那边护送好。”
赵公公出来之后就赶紧传皇上的旨意到宜州,顺便叮嘱传旨的人,要宜州那边好好护送,参加皇上举办的千叟宴,这可是天大的喜事,要是让老人家在路上出了啥问题,让皇上的脸面往哪儿搁呀。
宜州收到皇上的旨意,也觉得是一件有面子的事,龙溪村的老人受邀参加皇上举办的千叟宴,这是属于全宜州的荣耀。
冯大人很忙,但还是亲自写了信函给龙溪村村长,表达祝贺之意,顺便要让村长放心,有他这个宜州最高长官的看顾,方老爷子和黄老爷子进京是不会有问题。
旨意和信函一并送到了扬子靖处,杨子靖最近也是忙的脚不沾地,正在督察修路的事情,隔几天就要去施工现场看一下进去。
留守县城的王县丞,也就是之前的王主簿,他己经如愿以偿的当上了县丞,收到宜州送来的旨意和信函,不敢耽搁,套上马车首接去施工现场找杨子靖。
“大人.......”隔老远,王县丞就看到了扬子靖站在一个土坑前说着什么。
杨子靖听着声音抬头一看,王县丞怎么来了?县衙有大事发生?
王县丞跳下马车,小跑到杨县令面前行了一礼。
“大人,皇上有旨意,宣龙溪村的两位高龄老人进京参加千叟宴。”说着将信函等递给杨子靖。
杨子靖打开一看,要求三日后拒就出来,这时间也太急了一点儿。
“正好,那咱们就去龙溪村吧,这里离龙溪村也不远了。”
杨子靖和王县丞坐上马车往龙溪村而去,虽然龙溪村的一切信息都是王县丞撰写的,可他还是正儿八经的第一次来龙溪村。
这龙溪村果然不简单啊,他当时真的以为是一个无比寻常的小村子,谁也没想到这才多久,就在皇上面前挂了号。
王县丞扶了扶头上的帽子,决定了,关于他给龙溪村登记的事情打死也不能说出去,要真有个什么?不但他头上这顶乌纱帽,就是这颗脑袋都保不住。
村长在村委会早就通过监控看到扬子靖他们来了,但是又不能让扬子靖他们发现他发现了,就从村委会出来假装在村口那里遛弯儿。
遛了半圈儿,杨子靖他们一行人才从小树林里出来,出现在村口的大路上。
村长缓慢的转过身,将手搭在额头上看了看,一脸惊喜的表情迎上去。
“县令大人,您怎么来了?有失远迎,来来来,到我家去坐。”热情的村长领着他们进村。
杨子靖给村长介绍王县丞;“村长,这位就是我们县的王县丞。”
“王县丞,您好,第一次到我们村来吧。”
王县丞不着痕迹的打量了一下村长。
五十多岁,脸上有些许皱纹,双眼明亮,敢于首视他们,态度热情但又不谄媚,王县丞更加加深了自己的判断,不简单的龙溪村,不简单的村长。
“久闻龙溪村大名,今日第一次来到贵宝地,果真是名不虚传,是一个小桃源呐。”